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

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

径流量直接决定了淮河污染状况,也是淮河中下游获取洁净水源

补给的关键。按环保专家的测算,一分污水有十分清水冲刷,就基本

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现在的淮河“调污”,就是用干流的4个

流量,带走一个流量的污水。这种比例对环境的影响固然很大,但已

不至于引起污染事故。

3月25日,记者驱车在淮河发源地桐柏山绕行百余公里,“山

多树少,河多水少”成为淮河源头的简明总结。前两日还下过小到中雨,

但连绵的群山中只见到一处涓涓细流,流量大约是家庭自来水龙头大

小。山上以灌木、杂草为主,没有看到一处成片壮年林木。裸露的岩石

陡坡,多因干旱而泛白色。桐柏县为兴“淮源”旅游,半山腰修建了

约30公里盘山路,原本脆弱的植被涵养体系被人为割断,公路两边

常见黄土朝天,泥渣碎石沿坡下滑。淮河出桐柏山口处,水量仅可供

两名农村妇女洗衣之用。下行一直到出上游的淮滨县,河床动辄百米之

宽,所见只有一泓清流。毕业于环保与生态专业、在淮河上游从事2

0多年环保工作的信阳市环保局韩国新科长痛心地说:“淮河水污染治

理没少投钱。如果治得连水都没有了,剩下就只有污染了。”

我在查找治淮资料时还看到一份报道:上世纪80年代,淮河源

头桐柏县以养鱼补水利。这次我们看到的场景绝非如此,需要水的鱼

在此已没有多少可供生活的地方了。

据了解,现在淮河源头的来水量,已小于五大支流。2004年

4月初,我们直接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电脑上看实时统计,淮河干流

蚌埠段流量已由既往同期的每秒500多立方米,下降到每秒200

多立方米。

淮河干流的图景,长达数百公里,看了让人心寒

另一方面,1950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号召发出后,

中央和地方先后投资上千亿元兴建淮河水利工程。最近两个五年计划

投资就约600多亿元。淮河上闸坝林立,上规模的约6000座之

巨。但这些工程过去主要功能除防洪与灌溉,现在就被用作拦蓄径流

供本地使用,严重妨碍了河流的自我调节功能,加剧了水体污染。淮

河最大支流沙颍河上就有18道拦蓄闸。有人说:“颍河十八闸,闸

闸皆污水”。有关机构调查,沙颍河水最多时重复利用率达400%,

是河流20%—40%重复使用率极限的10倍。

由于各地工程措施的过度使用,非雨季淮河干、支流经常出现零

流量。

淮河全长约1000公里,上游360多公里基本上流经大别山

北麓,气候温湿,水量丰沛。承载的人口也只有800多万,约为全

流域的1/20,非常适宜于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桐柏县副县长

蒋玉申介绍,该县在退耕还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财力不足,补偿

不到位,力度很小;政策刚性不够,缺少资金支持,县里难以形成生

态建设良性循环。虽然全县人口仅40多万,但是封山育林很难做到。

更何况县财政现在还有65%来自矿山开采。接待我们的桐柏县副县

长和信阳市环保局领导谈起矿山开发,经验一套一套,眉飞色舞。而

信阳的环保局领导只是遗憾没有大的投资,没有开发经验。我们在一

旁看着他们的自然流露,哭笑不得。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从事淮河水资源与污染调查项目的总工程师

杨则东强调:“水源与水量直接影响河流的污染,上游涵养水源才是

治污之本”。接受采访的中游地区水利、环保和地方政府负责人也都

呼吁:在强化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强对上游地区生态建设的支持。从

治本角度考虑,应加大上游林地保护,限制源头地区的各种“开发”。

加大对退耕还林的政府扶持力度。从上而下,逐级梳理,使淮河水系

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再有条件,在上游及支流所有地区,像推行计划生育一样开

展植树造林,特别要利用近年来淮河流域平原地区农民较多外出打

工,农田抛荒较多而进行植树。这为推行农林间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全流

域大兴农林间作,将可以较快提升淮河流域自洁净能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淮河治污的治本之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