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喜抱孙子

朱老总喜抱孙子

后来,赵力平和朱琦夫妇双双调往天津。朱琦虽在天津铁路局担负了一定的领导责任,但他依然没有脱离劳动,常常作为司机驾驶机车。

50年代中期,中央在北戴河建立避暑区。此后每逢夏季,中央高层领导人,就常到那里工作和避暑。在北京与北戴河间的往返中,火车常常会在朱琦工作的天津铁路局换车头,而乘车的领导人有时也会在天津下车停留。

一次,朱琦从北戴河开车回到天津。还未离开机车,就接到通知,说是坐车的首长要接见。因为乘车首长的身份是保密的,朱琦也不知这位首长是何人,来不及拾掇,就匆匆赶到会客室。

因为那时开的是蒸汽机车,烧的是煤,朱琦手上、脸上和身上都是黑的,雪白的沙发套都被他蹭上了灰。这时会客室的门开了,朱德走了进来。朱琦这才知道,他今天拉的首长原来就是自己的父亲。

朱德看见坐在沙发里、全身黑糊糊的朱琦,心里也明白了。他在经过朱琦身边时说:“呵,没想到,今天坐上你开的车了。”当接见完毕,他又走到儿子身旁,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不错,你真学会了一门技术。这对你是有好处的,不懂技术也搞不好管理呀。”

1950年,赵力平又怀孕了。这期间她几度和朱琦到过北京,在中南海含合堂朱德的寓所度假。此时朱德已是64岁高龄,他看见儿媳渐渐腆起的肚子,知道自己将做爷爷了,分外欣喜。

康克清一生,总是以朱老总的忧为己忧,以朱老总的乐为己乐。即将出世的孩子既引起了朱老总的欣喜,也引起了康克清的欣喜。特别是康克清,孩子还在胎中,她就操起了心。

她亲自购买了为孩子做衣服、包裹的布料;几次当面或写信嘱咐赵力平,要她注意营养,卧床一定要侧卧,眼睛一定不要直接对着阳光。康克清在全国妇联最初任妇幼部部长,后来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妇幼保健工作仍是她分内工作。为了工作,她很注意相关业务的学习和琢磨,此刻这些相关知识,在家里派上了用场。

次年元月,孩子降生之际,恰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的第三次战役结束,攻占了汉城,并歼敌19000余人。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的阶段性胜利,也为了让新生的男孩及早树立保家卫国之志,朱德给孙子起名“援朝”。

当“五一”节来临,在朱德、康克清的一再敦促下,朱琦、赵力平把援朝带到了北京。

在这里,爷爷奶奶对第一个亲孙子百般爱抚呵护,康克清事事操心无微不至照料援朝的情景,让赵力平深受感动,她说:“像康妈妈那样细心、操心和耐心地照料孩子,即便是亲生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

康克清每天都要到东四的妇联机关上班,下班一进家门,必先来看孙子。亲自给孙子洗澡,换衣服。特别是后来在夏季,给孙子洗澡,她自己却累出一身大汗。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赵力平喂奶的时间怎样分布好,应该怎样喂奶,怎样使孩子健康发育。

正因为看到老总夫妇为孙子倾注了太多的关爱,赵力平怕把老人累坏了,就把孩子带回了天津。无奈爷爷奶奶一个劲地念叨,反复写信,要替他们带孩子。

朱德和康克清一再对朱琦、赵力平说:你们都在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免去照顾孩子的拖累,可以在工作上有更大建树。拗不过老人,赵力平只好把10个月的援朝,送到了北京。

一年后,朱琦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此刻,朝鲜、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三方,已开始在三八线上的开城为停战而谈判,虽然常常是谈谈打打,但和平前景可瞻,因而朱德为新生儿取名“和平”。

和平刚8个月,就又在爷爷奶奶的硬要下,被送进了中南海。两个孙子的到来,固然给老人带来含饴弄孙的其乐陶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搅扰。当工作紧张或遇到棘手问题,当康克清身体不适,孙辈们的吵闹、夜半的啼哭,就让康克清更加寝食难安。

“让康妈妈操心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在妇联的领导中,康妈妈不像蔡畅、邓颖超、许广平、史良等,不是留过洋,就是受过高等教育。她出身贫苦农家,没读过什么书,后来当了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从艰苦的战争年代走过来。和那些人在一起工作,她本来压力就挺大;搞好分内工作,学习的任务也很繁重;还要照顾总司令,可她依然分出精力,关爱孙辈们。”

因为两个孩子都在北京,赵力平夫妇的周末和假期,便大多要到北京度过。朱德、康克清对自家的孩子,像律己一样严格。赵力平夫妇到北京,都是自己乘车去中南海,从不让公家的车去火车站接他们。

儿子、儿媳到家后,老总和康克清有一句进门必问的话,就是:“放几天假呀?”在假期结束的前一天,老总和康克清就会提醒说:“明天就到假了,该准备准备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
上一章下一章

朱老总喜抱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