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节族称族源(2)

2.第一节族称族源(2)

二、两汉时期的“僰人”西迁

“僰人”是构成白族族源的一个重要分支。***古“僰”“白”二字通用。《说文》说:“僰,犍为蛮夷。”古代僰人分布于僰道县之西、青衣江南沿岷江下游到达四川、云南东部以及滇中地区,与羌人同属氐羌族群,并交错居住,其在川东者称为“邛僰”,在滇中者称为“滇僰”或“蛮僰”。白族的故乡洱海地区历史上未出现僰人名称。因此,僰人当是后代迁入洱海地区的。秦代,“僰侯国”为秦占领,僰道县的僰人陆续南迁至“滇僰”地区。新莽时期,滇池地区的僰人起义,王莽派大兵镇压,僰人起义失败,一部人迁往滇西。《后汉书·西南夷传》说:“及王莽政乱,益州郡夷、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夷渠帅栋蚕与姑复(永胜)、楪榆(大理)、弄栋(姚安)……诸种反叛……十九年(43年)遣武威将军刘尚等……追至不韦,斩栋蚕帅”。僰人栋蚕、若豆、孟迁等起兵失败后退往滇西地区,联合大理、姚安一带人民再度起义,说明洱海地区之“洱滨人”即使不是僰人,也早与由僰道南迁之僰人有了联系,也可能在栋蚕等起义之前,僰人受汉王朝压迫,已经不断迁往滇西地区了。

三、蜀人和“叟人”入滇

蜀人与“叟人”有密切关系,叟人的活动始于东汉而盛于西晋。叟族当是蜀族的一部分或与蜀族有密切的关系,自秦灭蜀后历汉魏晋战乱,蜀族四散,其流入中原者称“蜀人”,其融合于西南夷者则称“叟”。叟人的分布北接天水、略阳,南至巴蜀。在西北称为“氐叟”“青叟”,在四川汉嘉、越巂两郡称为“斯叟”或“徙”的叟人,汉化程度深,善于骑射,常被西汉、三国封建王朝征至云南作战。三国时征用叟兵尤为盛行。西汉以来派到云南的叟兵,估计有数十万人。他们征服了滇池地区的僰人,僰人逐渐融合于人数较多的征服者叟人之中,“僰”的名称最后也被“叟”取代。“僰”与“叟”都是氐人,《后汉书·杜笃传》称为“氐僰”,《华阳国志·汉中志》说叟是氐人,晋以后史书称“氐叟”。

巴人与蜀人亦有密切关系,史籍中往往巴蜀并称。自汉武帝到新莽时征派到云南的士兵当有不少巴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人始祖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氐人以虎饮人血,遂以为祠焉。”《蛮书》卷十云:“巴氏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白族先民以虎为图腾,有崇拜虎的习俗,他们之间在文化上或有某些联系。

四、楚人、秦人、汉人向南、向西迁徙

楚人、秦人都是春秋和战国时期汉人的前身。约在公元前286年,楚国农民起义领袖庄蹻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从滇东南进入滇池地区,这是批到达云南的内地人民。差不多与庄蹻同时,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派蜀郡太守张若从滇西北经营云南,“取笮及其江南地”。“江南地”即指金沙江南岸的丽江、鹤庆、宾川、大姚、姚安一带,从中可知秦国的势力已到达滇西北一带,秦人自然也来到了洱海地区,正因如此,隋唐时期的“松外诸蛮”才“自云其先本汉人”1。楚人和秦人是最早进入云南的汉族先民。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征巴蜀兵击灭滇东北的劳浸、靡莫,大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2。除了驻戍士卒外,汉王朝还募徙内地豪民到滇池地区从事垦殖,大批汉人因此移入云南。新莽时,征二十万士卒征云南。从先秦到汉代进入云南的楚人、秦人和汉人有一部分往西迁徙到洱海地区,因此,《新唐书·南蛮传》说:“自夜郎、滇池以西,皆曰庄蹻之裔。”

两晋南北朝是云南境内民族大迁徙和融合时期。滇东夷化的汉族“大姓”和汉化的“叟帅”联合巴蜀地区的成汉政权,反对晋王朝的民族压迫,遭到残酷镇压,大部汉族屯民和叟人被迫往西迁到滇中和滇西地区,《华阳国志·南中志》所谓晋民“或入永昌”即指此。姚安现的公元278年的晋墓墓砖,可以为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节族称族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