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畲族概况(2)

2.第一章畲族概况(2)

清代以来,由于许多人不了解畲民的民族成分,还有以“苗族”“瑶族”“瑶僮”“畲傜”和“苗民”等称呼畲族的。如民国年间的福建地方政府文件中,就以“苗族”称连江、寿宁、周宁、长泰、宁化、南平、闽侯、罗源、柘荣、光泽等地的盘、蓝、雷、钟四姓畲族,但宁德第一二区、福鼎、福安、顺昌等地的盘、蓝、雷、钟四姓群众则被称为“畲族”。甚至在1956年畲族被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后,南平、长泰、宁化等县的政府公文中,仍将当地畲族称为“苗族”。1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史书对畲族族称的记载是相当混乱的,称呼也因时因地而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畲民根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要求确定族称。1953年8月,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派出以施联朱为组长的畲族民族识别调查研究小组,到浙江景宁及福建罗源、漳平等地做了为期3个月的畲民识别调查。通过缜密的民族识别,1956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认畲族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将“畲族”作为这个民族的正式族称。

二、族源

根据畲族族谱及民间相传,畲族始祖是盘瓠。盘瓠与高辛帝的三公主结为夫妻后,生下三儿一女:长子盘自能,次子蓝光辉,三子雷巨佑,四女招婿钟志深,“盘、蓝、雷、钟”后来成为畲族四大姓。畲族的祥地被认为在广东潮州市凤凰山,其他各省的畲族都是由凤凰山迁徙而去,凤凰山成了畲族崇拜祖先的圣地。粤、闽、浙、皖、赣等省畲族中有着“广东路上有祖坟”的传说,其始祖原居住深山,以狩猎为生,后不幸被山羊所伤,死于丛林中,葬在广东潮州凤凰山上。

在学术界,关于畲族来源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致主要有“武陵蛮”说、“东夷”说、“河南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闽人”后裔说等几种不同说法。

一是“武陵蛮”说。这种观点以施联朱为代表,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他们注意到畲族和大部分瑶族都家喻户晓地流传有盘瓠传说,传说的内容与汉晋时代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武陵蛮”所流传的盘瓠传说大同小异,据此认为畲、瑶两族与“武陵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瑶族中自称为“勉”的“盘瓠瑶”(或称“盘瑶”“板瑶”“顶板瑶”“过山瑶”)与自称为“门”的“山子瑶”,人口约占瑶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盘瓠传说。

持畲族源于“武陵蛮”观点的学者人数较多,可佐证的材料比较丰富。他们提出畲族、瑶族同源于武陵蛮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史籍的记载。史籍多称瑶族和畲族本是“五溪蛮”盘瓠之后,畲、瑶两族不仅有相同的反映原始图腾崇拜的盘瓠传说,而且有许多相同的习俗,在史籍上也往往是畲、瑶并称,甚至说畲族就是瑶族。直到清代,畲、瑶还是混用,往往称畲族为“瑶人”。畲族族谱记载亦有自称为“瑶户”“瑶人子孙”等。现在分布在广东海丰、惠阳、增城、博罗的畲族仍称自己为“粤瑶”,在海丰、惠阳的汉人称他们为“畲民”,但在增城却被汉人称为“山瑶”。

第二,两族都具有相同的姓氏。传说畲族有盘、蓝、雷、钟四大姓,但实际上除广东增城县有几十个盘姓畲族外,其他地区未见盘姓。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有一段对盘姓兄弟失散的解释:相传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钟、李等姓畲族360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由海道来闽,至连江马鼻道登岸后,徙居罗源大坝头。盘王碧一船被风漂流,不知去向,故盘姓在畲族中失传。畲族传说中的大哥盘姓留在广东,但在瑶族中盘姓却很多,也有蓝、雷等姓氏。

第三,两族至今仍都保存一种汉文文书。汉文文书在瑶人中称《过山榜》,在畲人中称《开山公据》,两者内容大同小异,都同样记载着具有原始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此外还记述封建皇帝赐给他们券牒,准许他们租种山地,不纳粮租,不服徭役等特权,但不得到平原上耕种,不得与汉人通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畲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畲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章畲族概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