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下篇(14)

35.下篇(14)

顺凤凰项上数百级台阶,便是湘子庙的山门。站在山门口纵目向北远眺,田畴似棋、御河如练,广袤的原野烟雾茫茫,环顾四周绿野如海,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庙两边都是四五丈高的悬崖,东西崖畔各有数棵古柏,凌空向两边伸去,“天工造化、胜形如凤”。戏楼翘如“凤冠”,土梁蜿蜒如“凤项”,庙宇恢弘如“凤身”,而凌空伸向两旁的古柏便是“凤翅”了。这便是“骊邑八景”的“湘子乘凤”。

湘子庙古称“太平兴国观”,建于五代盛于北宋,后因金元逐鹿受损。到了元代,在清和真人尹志平与洪妙真人李志柔主持下重新修建,规模建筑不逊于宋,元世祖中宗元年改为“仙魄宫”,后又遭地震、洪水、兵火毁废。大清雍正三年,真人梁一亮来陕,奔走呼吁,得到多方资助,十载寒暑、历经艰辛,古观又焕然一新,取名“湘子观”(有碑文为证)。

同治年间,湘子观的戏楼被烧。光绪十二年,道士张法成游方到这里,钟护法、不辞辛苦,经十余载化缘募捐,油漆彩绘、修葺一新。随后,法成道长就定居在这里诵经修炼。法成道长姓张,是一位道行高深、乐于助人的道士,作为湘子庙的庙祝已有十好多年了,签卦也十分灵验。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开禄从西虢镇回到怀仁堡,傍晚无事在村口散步。也是缘分,恰巧道长云游归来,开禄就上前行礼问候,他早就知张道长的为人,只是常在外地没有机会见面而已。开禄见道长所负的行囊十分沉重,又望了望那又高又陡的台阶,就提出能否帮其拿些行李,当道长得知此人是怀仁堡的林开禄时,便邀他一起到庙中吃茶闲话。二人从古到今,天文地理、世态炎凉无所不谈,很是投机。

开禄把自己的身世家况一五一十地告了道长说:“不知是前世的孽还是后世的缘,自小一心向佛,今日有幸遇着道长,用佛家的话说也是一个‘缘’字。”这时道童将茶送上来了,道长给开禄斟了杯茶说:“先生向佛,我却尊道,儒、佛、道,虽为三家,源出不同,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实为一家。怎么说呢,佛重一个‘善’字,主张终生向善;道倡一个‘德’字,拟修身重德;儒家则崇尚一个‘仁’字,主张大仁大义,其实并不相悖。”

他们谈了好长时间,相见恨晚,开禄说:“我自幼学读佛经、谨遵佛戒,丝毫不敢逾越。就是做生意也想一心一意做好,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善事……”张道长摇了摇头笑着呷了口茶说:“先生想得不错,只是当今朝政昏庸致使天下疲惫、四方动乱不息。这次贫道刚从天津回来,见外夷恃其坚船利炮,沿海到处输入鸦片祸害中国,多少百姓为毒品所害,不思进取、不尚礼仪。而太后皇上穷奢极欲,为保帝位不施仁政,致使国运衰竭、白银外流,百姓嗷嗷待哺。你我纵有扶穷济世之心,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张道长的话令开禄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见识,虽有的地方不敢苟同,但自此之后,他二人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开禄每次回怀仁堡老家总要和他聚一聚。临走,张道长对开禄说,他是闲云野鹤,常在外走,也有几个朋友,若有什么难事或许能帮上忙。第二十一章

送走了家里的最后一拨客人,修身给看城门的老汉安顿了几句话,就一个人默默地朝湘子庙那边走去。已是亥牌时分,忽然飘起了小雨,修身这时才觉,偌大的一个怀仁堡死气沉沉,家家关门闭户,黑的连灯火都很稀少。自治国出事之后,各家各户不等天黑就早早地关了门,十分谨慎地看好各自的孩子,不准随便出去。远处的村庄也被沉沉的雾霾隔而不见,只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才略微给人一点烟火的气息。

修身心烦乱而沉重,无心欣赏骊邑八景之一的“湘子乘凤”在雨幕中的夜景,顺着凤凰项上的石级疾步来到庙门口。过度的操劳和睡眠不足,使他感到十分困倦,就坐在庙门口的石凳上缓了口气后,这才站起身轻轻地叩了叩门环。

只听门内传来小道童稚嫩的声音:“谁呀?这么晚了,——有事明天再来吧!”修身见问,忙应声说:“小道长,是我!怀仁堡林家的老大。麻烦你告诉老道长,就说我有急事要见,等不到明天了!”“好!等一会儿,我就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西风怀仁(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风怀仁(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5.下篇(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