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下卷.谁在路上(42)

280.下卷.谁在路上(42)

“动荡”的岁月里,我被“流放”到狄寨原下,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浐河。上班时行色匆匆,无暇浏览河堤风光;下班后便放着大路不走,偏要沿着河堤信马由缰地溜溜达达……那段日子其实是“苦涩岁月”,但一踏上河堤,漫步在如烟如梦的柳荫之中,我就什么都忘了。轻轻吟诵着历代诗人们留在灞柳风雪中的诗句,缓缓放飞着我不着边际的幻想,或者背倚垂柳,席地而坐,望着河水呆愣,觉得这日子挺好的,没谁亏待我……后来工作单位又换到了灞桥镇以东的一个工厂,每天不仅要过浐河,还要穿灞河,两条河的风光可真的“让我一次看个够”了!

浐灞浩浩之水,岸边依依杨柳,给了我多少抚慰,多少柔,多少梦想,说出来怕你不信,不说也罢。不过,有一个梦我却忍不住想拿出来“炫耀”一番:早在30年前,尽管那时的浐灞已日渐荒凉,河水也变得又小又浑,可我却幻想着这河不会就此沉默荒涸下去,总会有人出来治理。而治理过河道堤岸之后,应当在河岸上建起精巧别致的房舍,让人们傍水而居……那时我还不敢想“别墅”、“度假村”这类被划入资产阶级范畴的建筑,但那个梦却使我浮想联翩,觉得能得以在我梦中的房舍安居,前景美不胜收,妙不可……

其所以说是“炫耀”,是因为,去年才成立的浐灞治理开建设管委会,仅一年时间便拿出了浐灞治理开建设的总体规划:浐灞之滨要建成西安的生态新区,打造成“西部第一水城”……规划当然比我30年前的梦想宏大多了,气派多了,前景也美好多了,但我在连吃饱肚子都难保证的日子里,却做过临水而居的梦,也不算太傻吧?

浐灞的日渐荒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自然的、人为的、政策上的都有。但让我感动的是:多年来西安人一直没有放弃治理浐灞的努力。

也是在30多年前,我到灞河岸边去拜访朋友陈忠实。现在已成为大作家的忠实那时在毛西公社任副书记。找到他时,他正在灞河滩上领着农民整治河道。在河边临时搭建的草棚里,陈忠实兴致勃勃地向我谈起家乡的灞河。他是在河边出生,河边长大的,对依家门而过的灞河和河边的柳丛竹林依依深。治河的那些日子,他天天都在河滩上和大伙一块干活,晚上就住在草棚里和乡党们聊天,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咱这灞河……

好像是在十多年,从浐河经过时,我看到从长乐路到咸宁路之间,河水变得宽展了,河中有了滚水大坝,河面上有了久违的小船……

去年,我两次被雁塔区的朋友邀请,到杜陵原上去看新栽的万亩生态林,随后又从原上下来,观赏了颇具规模的都市水乡——雁鸣湖。那湖水波光潋滟,蔚为壮观。朋友告诉我:这是雁塔区治理浐河的结果。不久我又随灞桥区的朋友到浐灞交汇后流入渭河的入口处,见到了他们整治河道后的大片碧水,而与之相邻的则是未央区在河道上修建的烟波浩渺的未央湖……

浐灞生态区南起雁塔,中穿灞桥,北挽未央直抵渭河南岸,在三个区治理开浐灞两河初见成效的前提下,市上挥动如椽大笔倾描画,我相信,西部第一水城指日可待。而一个以人与自然完美和谐为最高意境的城市副中心必将微笑着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正在紧张施工的广运潭工地上,我看见灞河岸边,柳枝轻拂着的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上写着一行大字:建成生态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壮哉!

2005年8月初,受浐灞管委会约请,已退休两年并架着双拐的我(为什么架拐?请参看前文《跌倒爬不起来的时候》)在开工不久的浐灞生态区建设现场“视察”了一番,随即写成一篇8000字的大散文《水城之恋——浐灞生态区的回眸与展望》,这是我对“浐灞缘”的更深层次地回望与“放飞”……《西安晚报》、《陕西日报》均以整版刊。

2011年4月28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气势恢弘的浐灞生态新区拉开帷幕。此前,西安日报社社长打电话给我,请我为“世园会”开园写诗并许以优厚稿酬。我说:“咱不说钱。老徐是个疯子,只要你信得过我就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野樱桃(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野樱桃(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80.下卷.谁在路上(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