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言:“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的”(2)

2.引言:“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的”(2)

1918年6月,**从第一师范毕业。***他与蔡和森等一批有志于工读事业的同学,搬进湖南大学筹备处(即岳麓书院的半学斋),尝试进行新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清贫的,精神却是愉快的,但也不无忧虑。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亟待解决。岳麓书院那幅著名的对联:\"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正是他们当时心的写照。乌托邦式的工读计划难以再持续下去,岳麓山下的这群青年急于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正在此时,**接到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得知吴玉章、蔡元培等人正在北京提倡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心豁然开朗。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故乡,对于刚刚接触新文化、新思潮的**等来说,法兰西就是自由、民主和文明的象征,是他们憧憬和向往的地方。为了组织湖南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和蔡和森立即在长沙召集新民学会会员开会,讨论会友向外展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到法国勤工俭学很有必要,并决定派蔡和森到北京进行联系,**等则在长沙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在长沙做了周密的安排,在接到蔡和森的来信后,带领25名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学员前往北京。在北京,他四处奔波,广泛联络湘籍的知名人士,解决湖南青年进留法预备班学习的问题,帮助筹措赴法经费。以后他又亲自去上海为新民学会赴法会员送行。1919~1920年在赴法勤工俭学**中,全国有1600多青年赴法,其中湖南省的就占400多人。然而在这众多的学生中,却没有这场运动的热心组织者——**。

**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去的原因是:\"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这期间,他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被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负责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员姓名的登记工作,月薪八块大洋。在那里,他结识了一批名流学者,感受到正在高涨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他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各种新思潮研讨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对中国自身况了解得很不多,他以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洪流中。用他后来自己的话说就是,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迅跑。

孤独的中华苏维埃主席

**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抱负,也有过出国留学、直接汲取西方文化营养的强烈愿望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而是急切地投入到国内救亡图强的火热斗争之中。在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他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特别是同西方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如果有一些对外接触的话,就是同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人士为数不多的几次来往。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句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在一个时期里,**对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是真诚拥护的,可以说丝毫未怀疑其权威性。1921年6月下旬,**在上海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与共产国际代表威经斯基的会晤,应该说是他与共产国际方面第一次打交道。他从这次交往中对共产国际的指导产生了什么印象,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会后他是认真贯彻\"一大\"和共产国际指示精神的。他在湖南建党、建团和开展工人运动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党内同志(包括总书记陈独秀)一再称道。1922年中国**按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酝酿同国民党合作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对此,**是积极赞成的。他在**\"三大\"上力主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并对张国焘的反对意见进行了驳斥。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由五人组成的中央局成员。此后,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同国民政府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军事顾问季山嘉、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和罗米那兹、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顾问岳尔克等,都有过程度不同的接触。但和前一个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在大革命的斗争实践中逐渐现,苏联和共产国际顾问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还存在着脱离中国实际以致产生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的一面。他先是在一些具体事件上同顾问们的意见有了分歧。后来,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也有了分歧。比如在对\"中山舰事件\"的处理上(即对国民党新右派的态度问题),在农民武装和土地革命问题上,特别是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同他们以及忠实执行他们意见的**领袖陈独秀等人的观点,可以说是对立的。在那个时候,\"洋大人\"们的颐指气使就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出于对中央领袖和共产国际绝对权威的信任,起初**并不敢确信究竟是他的观点正确还是上面的意见正确。他在\"八七会议\"的中说:\"广大的党内党外的群众要革命,党的指导却不革命,实在有点反革命的嫌疑。这个意见是农民指挥着我成立的。我素以为领袖同志的是对的,所以结果我未十分坚持我的意见\"。这样,在大革命失败后,**开始更加自觉地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由于白色恐怖的环境所限,从秋收起义到1933年共产国际顾问奥托·布劳恩进入中央苏区以前,虽然在强敌的重重围困下或是在养病的间歇里,**仍不时地读一读《模范英文课本》,但他一直没有机会同任何外国人直接打过交道。他同中国以外的接触只限于从电报、文件中接受来自共产国际的指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引言:“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