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个水务工作者的甘苦与自豪(2)

2.一个水务工作者的甘苦与自豪(2)

关于“水”的主题,作者职务工作的状态和思考,并没有妨碍《踏歌江河》内容的丰富以及它给读者带来的文学性的审美愉悦。***先是它的知识性,《为水而歌》一文集了那么多的古今圣哲关于水的论述和文化想象,尤其是《管子》关于水的论述,表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对于水在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并集以科学性与人文内涵之远见卓识,让笔者惊叹不已。《除夕感怀》引录了李世民、白居易、高适、司马光等众多人物关于春节的感怀与认识;而作者对世界各国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创新的记录,也必将让国人大开眼界。其次是随着作者遍及祖国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国内国外的足迹和视野,读者也见识了欧陆、日韩俄及祖国各地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民俗风。同时,作者对洪涝、干旱灾害况及对县乡、村镇影响的考察和记载,亦有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城市读者,更具体更真实地认识一个展极不平衡的中国。

按照列宁的观点,人创造环境,而环境也常常决定人。长期日累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身份,也塑造并决定作者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使常崇信先生在《踏歌江河》写作中对自己的绪进行了习惯性的压抑和收敛,从中我们看到的几乎是一个只知工作,而没有私人生活和感世界的作者。其实从那些冷峻、清隽的文字和十分客观的事件描写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作者许多感和思想、性格锋芒或隐或现的显现。如他在市政府关于渭河防洪工程问题会议上的尖锐,让同事私下感慨:“你胆子真大,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反思,还要砍树,炸子堤。”如在汶川地震在宝鸡引起灾难时,他早晨六时上班,第二天凌晨二时才回家的日记中的这么一句:“相隔18个小时,(与家人)好像分别太久”,短短一句闲笔,道出了多少内心的甘苦。前面说过,《山野桃花》有一种热烈纯粹的纯散文之美,但结尾一句:“山中的桃花,把大美奉献给生它养它的大山,却不索取什么回报,不论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事实就是这样。”也让人感到这里不只是对寂寞山桃花命运的同。另外,作者从竖排黄的档案文献中,在亲历中的记叙中,“克隆”了1954年渭河洪水肆虐的真实状况,极为赞赏作者以两篇文章对那次灾难的追思和纪念;如果在57年后想起那次破坏力极大的洪水,并立碑纪念的提议者是常崇信先生的话,那么他就更能令我肃然起敬了。是为序。

2011年12月7日草毕于杭州嘉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一个水务工作者的甘苦与自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