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白龙江源考察记(4)

125.白龙江源考察记(4)

纳摩大峡谷的山门很简陋,几根铁丝网简单拉了几圈,就算作山门。***门票30元一张,也无人检票,任你进入。纳摩是仙女的意思,峡谷左有仙女洞,洞前有威风的老虎雕塑,老虎身上挂满了善男信女们进献的哈达和经幡。顺着峡谷向南前行,峡谷最窄处不足20米。一股清流,从峡谷中流出,峡谷两侧山体直立,如一铁门的两侧。薄薄的水层,漫布了河谷,行人只能在铺的大卵石上通行。过了这个窄窄的门形峡谷口再向前,河谷宽了一些,河水流在一个有形的小河谷中,再向上就是源头的泉了。色彩斑斓的经幡把两侧山体连接起来,稠如蛛网。河右岸的山体旁,一块残缺的石碑上,只剩“白龙江”三个字,斜斜地放在那里,不知原立在哪里?怎么又放在那里,何原因又残缺了呢?据说,甘肃、四川两省也在争谁是白龙江的正源,甘肃西源“白龙江正源”的字,写在山崖上。四川的碑是人工刻制的,碑体不足10公分厚。何故残缺不全呢?不得而知。宝代告诉我们,纳摩峡谷的水是在谷口向上4公里以上,那里有个泉,泉眼季节性很强,干旱时经常断流,这里不能算作正源,正源是刚才我们去的甘肃那个西源。宝代的话是否正确,且不论及,但宝代热爱家乡的理念还是值得赞赏的。

归依嘉陵江

白龙江从岷山北麓的川甘交界的地方源,主流经甘肃迭部、舟曲、陇南、武都区、宕昌、文县,四川广元,在广元市昭化汇入嘉陵江,成为嘉陵江的重要支流。白龙江流域沿途有400多条河流注入,河流全长567公里,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89亿立方米。车行在白龙江两岸,一直在思索为什么叫白龙江呢?查历史典籍,也未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答案。穿梭在舟曲、陇南、武都、文县的白龙江两岸,看着裸露的山体,河中泛着青中略显白色的江水,似乎找到了答案。白龙江流域大多在我国生态比较脆弱,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山石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冲石漠,水变成了乳白色,江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在山川间舞动,白龙江由此而得名,这算是我对白龙江起名的一种诠释吧!

白龙江在广元市昭化镇与嘉陵江汇合,汇合前的白龙江改变自己的色彩,上游的水库、截流设施等使河水沿途由白变青了许多。在两江的交汇处,从秦岭而来的嘉陵江宽阔的河床,略显浑浊的河水,显示出一种北方汉子大度、粗犷和豪迈。白龙江如秀美的南方女子,清澈而灵秀。白龙江之水汇入到嘉陵江,如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清清的白龙江与略显浑浊的嘉陵江水汇合,初期形成一段“泾渭分明”的壮观。再向前行几百米后,两江之水相互掺和着,分不清彼此了。

两江之水,欢呼着,相拥着,一起奔向重庆的朝天门,与长江汇合,奔向大海。

勇立潮头唱大风

——冯家山水库灌区通水35周年巡礼

老手茧拖出那高峡平湖,

大脚板踩出那大坝巍峨;

千河水浇出那良田万顷,

好年华流出那青春之歌……

这是一曲豪迈的歌,这是一曲奉献的歌,这是一曲扎根山窝、以苦为乐、生死拼搏者的生命之歌。三十五年的峥嵘岁月,三十五年的热血依旧,坚毅执著的冯家山人,如今又勇立潮头,以他们的似火激同唱一二次创业的青春之歌。

创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大群饱受旱灾饥饿之苦、不甘听天由命的关中汉子,沿着渭北平原一路西来,在名不见经传的冯家山小山村前驻足,他们要把自己的智慧和青春以及对水的渴望抛洒在这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峡谷里,他们要在这里筑大坝修水库。一时间,冯家山沸腾了,渭北大地点燃了,冯家山水库的建设工地成了每个西府青年向往并奔赴的圣地。

日出日落,秋去春来。几万人的艰辛和汗水,让雄伟的大坝屹立在冯家山峡谷之间,桀骜不驯的滔滔千河在英雄的气概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温顺地蜷伏在群山之间,沉淀了内心的浑浊和污垢,融入了水利建设者的汗水和心血,化作涓涓清流,滋润了西府大地的工农城乡,绘就了冯家山水库建设和展的旷古蓝图。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5.白龙江源考察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