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京族概况(2)

2.第一章京族概况(2)

1953年中南民委及广西民委曾对京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联合调查,报告中写到:巫头、山心、澫尾三岛,京族共有25个姓氏,各姓群众都公认刘、阮两姓迁来得最早。***1958年,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材料(当时防城划归广东)也说:防城境内京族共30个姓氏,其中刘姓最多,占20%,阮、黄、吴、苏、武五姓次之,共占41%,来得最早的刘、阮二姓已有16—17代,来最晚的裴、曾、丁三姓只有2—3代,一般为9代左右。诸姓京族分别从越南涂山、清花、宜安、花丰、瑞溪、芒街、万柱、角白等地迁来。

值得指出的是,移居中国的京族被附近的越南人称为“唐人”,同时又被当地的汉人称为“安南人”,[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防城越族况调查》,第14页,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印,1954年。]这种尴尬的状况其实揭示了京族先祖中有一部分与汉族人有血缘关系。调查中有一部分京族人称自己为“汉裔”。在采访的众多京族群众中,有3位老人(一位是曾外出工作的退休干部,一位在解放初曾任村干部)提到其家族原是从福建迁来的,其中两人都有“从福建先到越南,再从越南转到此地”的说法,还有京族群众认为澫尾的范氏原来是汉族,后来变成京族。[韦家朝:简论京汉民族关系,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在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比较严重的时代,避讳自己是京族而攀附为汉裔是常有的事,但在实现了民族平等、京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都得到了张扬的时代,这显得有点儿匪夷所思。原来,京族先祖所在的涂山与吉婆岛之间,自元代就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商贸港口,与中国联系紧密。《大越史记》载“其俗以商贩为生业,饮食衣服,皆仰北客,故服用习北俗”[吴士连编辑、引田利章校订,《大越史记本纪全书》卷五《陈纪一》,埴山堂反刻,明治十七年。转引自李庆新:贸易、移殖与文化交流:15-17世纪广东人与越南。http://lib。cuhk。edu。hk/conference/occ/liqingxin。pdf]。“北客”、“北俗”之“北”,均指中国。明清实行海禁,但安南“地处西南,与内地毗连,由与吕宋、噶喇吧等国相隔遥远,应照东洋之例,听商贾贸易。”[《清实录·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卷二百七十一。转引自李庆新。贸易、移殖与文化交流:15-17世纪广东人与越南。http://lib。cuhk。edu。hk/conference/occ/liqingxin。pdf]依照两广总督杨琳所奏,“澳门夷船往南洋贸易及内地商船往安南贸易,臣面奏请旨不在禁例”[《清实录·埾祖康熙实录》卷二七七。转引自《《清实录》澳门史料编年》,载《文化杂志》1997年第33期。]。“国朝康熙五十七年,……往南洋贸易及内地商船往安南贸易,准其行走,不在禁例。”[(清)卢坤:《广东海防汇览》卷37《方略26》,道光刊本。转引自陈伟明:明清澳门内地移民的展类型与人口构成。载《暨南史学》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因此可知海禁之下,中国商船仍可到安南贸易。在当时特殊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前明遗民和抗清志士、破产商人、手工业者以及没有土地或失去土地的农民、被掠为仆或为奴的中国边民等,在安南定居、融入当地居民的为数不少。这就不难解释有一部分京族人有汉族人血统了。有专家指出,从语上看,相当部分京族人的先祖是越南太平省人;从家谱上看,有些京族人原先是中国的汉族人,迁入越南后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成为越族,而后又转至现今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滨海岛屿等地居住,成为京族[周建新,吕俊彪等:《从边缘到前沿:广西京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第16页,民族出版社,2007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京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京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一章京族概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