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附录(3)

149.附录(3)

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后来又进入宗教学院学习,获得神学士学位。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五四运动爆后,积极投身到革命运动之中,并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合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10月,许地山和郑振铎、周作人、沈雁冰等人,组成了“文学研究会”,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团体。许地山也由此成为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起人之一。

1921年,许地山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并表在《小说月报》上,并声名鹊起。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许地山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宗教,后获得硕士学位。

1924年,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峰时期。

1927年,许地山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他的作品集《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危巢坠简》相继出版,代表作《春桃》、《缀网劳蛛》成为脍炙人口的现代名篇。与此同时,许地山还编著了《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等宗教类的书籍,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当时其已在学界大有名气。

1935年,许地山在胡适的引荐下,应聘为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开始出任港大教授和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预感到民族前途的忧患,于是愤然走出书斋。

1938年3月,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人在汉口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时大批文人与青年学生在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他开始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号召全体华人一致抗日,共赴国难。其间,他写了在当时影响巨大的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还写了抗日小说《铁鱼的鳃》,通过作品表达了人们要同敌人顽抗到底的决心,得到了极大好评,被文艺界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1941年8月,许地山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49岁。

1“唔”等于“不”,读如英文m。

2“我地”等于“我们”。

3“人地话”就是“人家说”。

4“睇”就是北方的“瞧”字。

5“啖”等于“如此”,“这样”。

6“慨”等于“的”,“地”。

null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许地山经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许地山经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9.附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