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附录(2)

148.附录(2)

末了,我想把我的一副挽联,抄在底下:

嗟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许地山故居

一说起名人故居就会让我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蜀相》,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总能让我联想到那些逝去的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那些曾经辉煌一时,鼎盛一时的名人、伟人也许会被历史慢慢遗忘,可是只有那些矗立在风雨中的红砖蓝瓦,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那一段段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变化和那些无法磨灭的文化。

许地山先生的故居坐落在广东省徐闻县的徐城镇,我们绕到东关署前街现人民法院的后巷就可以看到故居的所在。在现代高挺楼阁的掩饰下,故居已不是很明显,并且显得有些破旧,但是还基本保持着原有风貌。鉴于许地山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也成了许多文人学者谈古论今的地方。

许地山出生于台南,后由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台湾沦陷,所以举家搬迁到福建龙溪。后来,因父亲任广东省徐闻县知县,所以其随父前往,当时许地山刚刚九岁,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

在许地山先生的《窥园先生诗传》和《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徐闻活动的痕迹和生活故址。但是文中提到的徐闻县的县衙已经破毁,知县只能用考棚作为公馆,而公馆东邻的三官祠就是许地山的书房,当时除了许地山外,还有许地山的三哥、著名画家许敦谷先生在这里读书。在故居的两边为守备署,东边为三元堂,如今三元堂已废,现移往宾朴路西侧,距考棚有200米左右。当时,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把贵生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并亲自教授学生,可想,许地山也曾在贵生书院学习过。

在许地山先生追忆父亲的《窥园先生诗传》中提到故居时是这样说的:

徐闻在雷州半岛南端,民风淳朴。先生到任后,全县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师爷助理,其余会计钱粮诸事都是自己经理。每旬放告,轻的是偷鸡剪钮,重的也不过是争田赖债。杀人越货,罕有所闻。“讼庭春草荫层层,官长真如退院僧”,实在是当时光景,贵生书院山长杨先生退任,先生改书院为徐闻小学堂,选县中生员入学。邑绅见先生热心办学,乃公聘先生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堂讲经史二时。有清以来,县官兼书院掌教实在罕见。先生时到小学堂,与学生多有接触,因此对于县中人风俗很能了解。先生每以“生于忧患,死于晏安”警策学生。又说:“人当奋勉,寸晷不懈,如耽逸乐,则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到那时候,身心不但没用,并且遗害后世。”他又以为人生无论做大小事,当要有些建树,才对得起社会,“生无建树死嫌迟”也是他常说的话。案头除案卷外,时常放一册白纸本子,如于书中见有可以警深思德行的文句便抄录在上头,名为补过录,每年完二三百页。可惜三十年来浮家处处,此录丧失几尽,我身边只存一册而已。县衙早已破毁,前任县官假借考棚为公馆,先生又租东邻三官祠为儿辈书房。公余有暇,常到书房和好友徐展云先生谈话,有时也为儿辈讲国史。先生在徐闻约一年,全县绅民都爱戴他。

……

如今,那栋古旧的房子已被掩映在闹市的楼群中,总是时时被过往的人群所忽略,可是它仍在历数着过去的一点一滴,无休无止,毫不吝惜。

许地山生平简介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

1893年,许地山出生在台南延平郡王祠旁的窥园。两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台湾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沦陷。尚在襁褓中的许地山,只好随父亲内迁至大陆——福建龙溪。后随父亲到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只好放弃学业,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许地山经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许地山经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8.附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