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努力做好皇后

第二十六章 努力做好皇后

李治坐在龙椅上,他觉得从没有像现在那样轻松踏实过,他看看下面的大臣,现在,下面的大臣谁敢不听他的话?他的耳边也听不到什么反对的声音了,至于什么顾命大臣、托孤,等等令人心烦的词语再也没有了。.

“爱卿们,你们以后要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啊,为朕出谋划策啊。”李治高兴地说道,“以后,大唐的江山就靠你们了。”说完,李治又哈哈地笑起来。

“哈哈,哈哈,”下面的几位大臣也笑起来,我注意地看了下,许敬宗、李义府几位笑得最开心,也最得意。

当然,也有几位大臣没有笑,这些人寒着脸,一副严肃的表情,他们都是原来长孙无忌、诸遂良一派的,长孙无忌死了,他们自然不会高兴。

公元657年,就在我当上皇后的第二年,突然有大臣来报,大唐的属国新罗遭到邻国高丽国的侵略,新罗马上就要被高丽攻陷了。

“什么?高丽?”接到大臣的汇报,想了一下。他记起来了,高丽就是靠近大唐山东、辽宁边境一个小国,在李治的记忆里,这是个很小的国家。

“一个小国,竟敢对我大唐下手,竟敢攻打我附属国。”李治大声说道。

那位大臣继续汇报:“皇上,现在新罗国的使臣就在外面,说他们大部分的城池都被高丽占领,现在还剩下一个都城,已经快撑不住几天了。”

“这——”李治说道,“众位大臣都在,你们说说看怎么办?”

朝堂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一位大臣走出来,我一看,是兵部侍郎尚进,只听那尚进说道:“皇上,那高丽新罗离虽小,可是离我国却比较远,离京城长安更是远。如果我们兵,到那里必然是兵乏马困,而且事突然,我们一下子还准备不齐,这场子仗不好打啊。”

“恩?”李治刚主政不久,心里听到尚进这么说,心里不快,说道,“难道一个小小的高丽,我们堂堂天朝也没办法了吗?”

“皇上,”尚进说道:“那高丽虽小,却是民风强悍,兵强马壮,当年太宗兵二十万,征讨一年也没有打下高丽,还弄得损兵折将,皇上,要三思啊。”

“哼,都是长大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李治心中不满,“照你这么说,那高丽是没有办法了?”

“不敢,皇上。”尚进说道。

“我看你是官做久了,胆子是越来越小了!“李治抬高声调,”朕要御驾亲征,彻底打败高丽,让高丽臣服。“

“皇上——”那尚进还想说。李治一把打断他的话:“好了,别说了,就这么决定了,兵部准备一下,三天后出。”

晚上,和李治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治说起了这件,怪这些大臣一个个如缩头乌龟一样,都不愿意打仗了。还把那尚进痛骂了一顿。

听了李治的话,我想了想,说道:“皇上,你当真是要御驾亲征?”

“恩,”李治说道,“这些大臣们老是把我与先帝比较,什么事情都是先帝先帝什么的,说先帝是如何英武,如何善战。这不是暗着我这个皇帝没有魄力吗?”

听了李治的话,我笑笑。

“笑什么?”李治对我说道。

“皇上,臣妾问你几个问题,你知道现在国家有多少战马吗?”我说道。

李治摇摇头。

“那皇上知道国库的粮食够用多久呢?”

李治又能摇摇头。

我笑笑,说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者,国之大事也,先帝是打了几十年的仗,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五十岁。你打过仗吗?”

“这个——”李治迟疑。

“我知道当中朝中有一个人会打仗,只要起用他,把握就大多了。”我对李治说道。

“是谁?“李治问道。

“就是李绩李大人。“我说道。

“李大人?“李治迟疑道。

原来,李绩因为前一阵子立皇后的事与长孙无忌、诸遂良意见不合,就称病在家。有一阵子没有上朝了。难怪今天李治没有想到他。

那李绩,原名徐懋功,是当年瓦岗寨的军师,此人极会打仗,常常是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在先帝时期就是一名最厉害的军事家。因为功劳甚大,先帝就赐他姓李,名字也由徐懋功换成了李绩。

“好啊,”李治高兴地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果然,李绩此次出征,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到三个月,高丽就被征服了。李绩凯旋归来。

李治龙颜大悦,亲自为李绩庆功。

“爱卿们,你们看,你们一直都说朕不如先帝威武,可是这高丽,先帝打了一年也未曾征服,如今,我们大唐只用了两个多月就把高丽给征服了,哈哈。”李治喝了一点酒,兴致很高,说话声音也大了。

“吾皇英明!”大臣们一起举起酒杯,向李治祝贺。

李治这段时间春风得意,而我们的感情也更好了。

现在我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一个李弘,一个李贤,一个女儿,太平公主。我想应该以前太忙了,现在终于安定下来了,应该好好教育孩子了。

李弘很像他的父王,生性仁厚,读书很勤奋。李贤则生性好动,喜欢舞刀弄枪,还喜欢骑着马到外面奔跑。对于这两个孩子我很喜欢,应该让他们好好读书。平时有空时,我就教他们读诗,还有各种孔子的、老子的书。两个孩子很乖巧,学习一听就懂。

“皇上,”有一次看到李治的时候,我对李治说,“皇上是不是注意一下几个孩子的学习?跟他们一起读一下诗怎么样?”

“好啊,”李治很高兴。

在内宫里,在我和李治的身边,传来阵阵读文的声音。

这种感觉多好啊,我此时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有一个这么好的丈夫,又有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皇上,”当我看着李治的眼睛的时候,他读懂了我的眼神,在房间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初恋一样。

在宫里,有一位诗写得很好的大臣,名叫上官仪。此人很有才华,写的诗有韵律,节奏很好,有意境。不过,他以前和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一起反对我成为皇后。

“上官大人,”今天我把上官仪请到了**。

“我写了一诗,能让上官大人帮我修改一下吗?”我对他说道。

“这——”上官仪有些吞吐。

“上官大人这么介意吗?”我问道。我知道,上官仪是有脾气的大臣,以前在朝廷上朝时,反对我做皇后,更是对朝中的李义府不屑一顾,对李义府的行为深恶痛绝,当然,他也知道,李义府的后台就是当今的皇后——我。

“上官大人是觉得这诗太差了还是觉得这诗太好了而不好说?”我看到上官仪这么迟疑,问道。

“恕下臣不便评论,我觉得许敬宗大人会写点诗。皇后还是找他吧,如果皇后没有什么事的话,下臣就告退了。”上官仪不冷不热地说道。

说实话,我不生气,上官仪这样我并不恼怒,有文化的人大都有点脾气的嘛。这也许是人们所说的风骨吧。

这一年,风调雨顺,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国家又取得了几次战争的胜利。

我需要向世人们竖立一个好皇后的印象。

以前,不是有人说我不够格皇后吗?还说王皇后端庄贤淑。现在我要证明天下人特别是朝中那些大臣看看,我与王皇后,哪个皇后更好!

其实,大唐的好皇后以前已经有一个典范了,那就是先帝的皇后——长孙皇后。先帝与长孙皇后相处几十年,相敬如宾,他们的感情,就如人的上牙和下牙,从来都是那么默契。听说他们结婚几十年,几乎没有吵过一次架。太宗先帝如果在朝廷上有什么不开心的,脾气了,长孙皇后都会化解他的怒火。太宗先帝曾经好多次公开称赞这位好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时,先帝痛哭了一天一夜,说失去人生一个最好的诤友。他把长孙皇后比作自己的眼睛,说失去长孙皇后就如同失去眼睛一样。先帝去世后,后人就把他们葬在一个墓里,他们的故事在民间都广为流传。

在京城长安的西边,有一个石碑,是先帝亲自立的,那碑上刻着先帝为长孙皇后撰写的碑文,那碑上叙述了长孙皇后一生的功绩。

在我的心里,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像长孙皇后一样的天下人都赞颂的好皇后,端庄贤淑,为皇上分忧。

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比王皇后好,这一点我确信无疑。

当时大唐有一位著名的和尚——玄奘。玄奘大师曾经历经千辛万苦,经过西域各国,经过几千公里,到了天竺国,取到了佛教真经。他在出和回来时,太宗先帝都曾亲自接送他。

过一些日子,玄奘要把来自天竺国的一块刻着经书的碑从另一个地方迎到大雁塔。大雁塔在长安城边上,是唐朝最著名的一座塔。这一次迎送仪式将会非常隆重,到时有来自全国的僧众,和来自全国几十万的百姓都来观看这个仪式。

李治也知道这件事,在唐朝,佛教很受重视,玄奘邀请李治亲自主持这个仪式,李治同意了。他要向全国老百姓展示一下他这个新皇帝的风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个女人的成长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个女人的成长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努力做好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