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爱自己(2)

第三章 爱自己(2)

再后来,我们观想我们的心行,是怎样的想法、倾向,使我们这样说话、这样做事。我们修行谛观,以便发现我们心行的真正本性——我们如何被我们的个人意识影响,又如何被我们的家庭、祖先及社会的集体意识影响。不善心行带来伤害和痛苦,善心行带来爱、幸福、解脱。

第五步:觉知习性

最后要观察的是我们的心识。佛教说,心识恍若有着各式各样种子的田野,有慈悲喜舍的种子,有愤怒、恐惧、不安的种子,也有正念的种子。心识是储藏这些种子的仓库,一切可能在心中升起的种子。若心不平安,那可能跟阿赖耶识中的渴望与感觉有关。想要生活在平安中,我们要觉知到自己的倾向(习性),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做到自我控制。这是预防性健保的修行。谛观感觉的本性,寻找它们的根源,看看哪一个感觉需要转化,并且滋养那些带来平安、喜悦及幸福的感觉。没有人比自己更亲密:“愿我安详,不受伤害”

有一天,侨萨罗国的波斯匿王问其妻末利夫人:“皇后,在这世间,有谁对你的爱,跟你对自己的爱一般多?”末利夫人笑了,答道:“皇上,有谁比你自己更爱你?”次日,他们把之前的对答跟佛陀讲,佛陀说:“你们说的很对。在这世间,没有人比你更爱自己。心游走于千万方向,有谁比自己更亲密,已懂得怎样爱自己,不会再令别人痛苦。”

波斯匿王和佛陀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当他们在.树给孤独园中坐着的时候,波斯匿王跟佛陀说:“世尊,有些人以为他们最爱的人是自己,但其实他们正是以自己的想法、言语、行为把自己伤害得最多。我以为,他们不是自己最亲爱的人,而是自己的最大敌人。”

佛陀同意说:“有些人用自己的想法、言语、行为来伤害自己,虽然他们说,最亲爱的人是自己,但其实他们是自己的最大敌人。他们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通常,我们都以为我们的痛苦是他人引起的,例如父母、伴侣、敌人。然而,出于失念、愤怒或是嫉妒,我们会说出、做出一些事情,给自己或他人制造痛苦。又有一次,佛陀告诉波斯匿王:“人们常常以为他们爱自己。但,因为没有正念,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却给自己制造痛苦。当明白这点真理时,我们就会停止怪罪他人,不再把他们当成我们的痛苦的始作俑者。反而,我们会试着去爱、去照顾自己,并且滋养自己的身心。”

想引用《清净道论》来修行慈观,首先要静止地坐着,让你的身体和呼吸都平静下来,然后念道:“愿我身心安乐、轻松。愿我安全、不受伤害。愿我心无愤怒、痛苦、恐惧、忧虑。”坐下来修行慈观是美妙的。静止地坐着,不被其他杂事扰乱,让我们可以好好谛听真正的自己、培养对自己的爱、决定怎么用最好的办法对世界表达这份爱。无时不修、无地不行:心胸一开,痛苦便会随之而去

这份修行起于“愿我??”的渴望。然后,超越渴望的层面,谛观禅修对象的所有正面和负面特质。在这里,这谛观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想要去爱的意愿,还不是爱。我们全心全意地谛观,以便能理解。我们不只是反复念这些字,或是模仿他人,或是在追求某种理想而已。修行慈观,不是自言自语,不是只在那边念着:“我爱我自己。我爱所有的众生。”我们谛观自己的身体、感受、认知、心行、心识,不出几个礼拜,爱的意愿会变成更深刻。爱,会渗入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我们的身心都变得安乐、幸福、轻松,会安全避过一切伤害,心无愤怒、烦恼、恐惧、忧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你可以,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你可以,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爱自己(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