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与开国大典

人民政协与开国大典

王芸生也在挽起袖子,准备投身革命洪流之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共举行了七次,他七次都参加了———开国大典时,在**城楼上王芸生与傅作义紧紧握手,两人脑海中闪回着同一个难忘的故事……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4日,王芸生乘坐北上列车,5日到达北平,同行的有梅兰芳、恽逸群、金仲华、赵超构等一行三十人。王芸生总的来说心情很兴奋。他说:“在这个伟大年代里,人民革命震动了全中国,纵使在极冷清角落的一潭死水,也要屡起涟漪而终于波动起来。我是一个职业报人,二十几年来,百忧感心,万事劳形,国家兴旺,息息关心,但因在做报期间始终抱着司马迁‘戴盆何能观天’的观念,未能直接参与政治,总还与‘匹夫有责’隔了一层。但到1949年,我再不能做微起涟漪之水了,毅然投入汹涌前进的洪流。1949年春天,我曾经到‘北平’住了两个月,清算了自己,改造了自己,抛弃了消极玩世而自以为清高的习性,锻炼起积极振作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期对人民的新中国能尽沧海一粟的努力。”看样子,王芸生也在挽起袖子,准备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只不过此后连绵的政治运动,使他不时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罢了。9月7日下午,王芸生参加听取周恩来副主席报告人民政协三大文件的内容和起草经过。9月8日晚,王芸生与其他代表一样,接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初稿。9月9日上午,他参加《共同纲领草案》的分组讨论。9月14日,参加扩大的小组会,讨论新一稿的《共同纲领》。9月15日,他又参与了两个“组织法”的讨论。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全体会议共举行了七次,王芸生七次都参加了,其中,29日下午的大会全体通过了《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前,王芸生和其他代表一起登上了**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一个生来未曾见过的大场面,确实令他十分激动。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典》一文中写道:“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新闻记者,此番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典,也就不为新闻记者了。一个职业记者,对一切总取旁观的态度,这种旧的观念应该扬弃了。我这次躬逢人民新中国的开国之盛,既感光荣,又感幸运,置身其中,越见得时代的伟大!”他又说:“举目**前的人民广场,人如大海,旗翻红浪,平时未曾见过的一个大场面就在眼前。我庆幸个人此生不虚,更庆幸中国由此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时代。”开国大典时,在**城楼上,王芸生偶然与傅作义将军相见,两人紧紧握手,心照不宣,可能在他们俩的脑子中正闪回一个难忘的故事吧。1949年初,仅是几个月前的事。人民解放军重兵包围北平。王芸生与一些民主人士在香港候船,准备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当时,大家都担心一个问题,即北平能否和平解放?倘若打起来会损失惨重。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王芸生先生显得胸有成竹。他说:“傅作义将军不会打,北平会和平解放!”“我为什么会有**分的把握?这还得回到1947年我与傅作义将军的一次长谈。”1947年5月,王芸生从上海回平津探亲,在北平住在北京饭店。一天晚上,傅作义、侯少白来饭店访谈。刚一见面,傅作义就紧握王芸生的手热切地说:“我是专来敬听高论的。”王答:“我们顶好不谈。”傅将军问:“为什么?”王说:“你是打仗的,我是反对打仗的,我讲话,岂不徒乱人意。”傅将军说:“没关系,老朋友随便谈。”于是,见多识广的王芸生就古今中外地谈开了,一下子谈了两个多小时,结论是内战绝对打不得,若打下去,国家和人民遭殃,个人亦无出路。半晌,傅将军都没有说话。突然,他猛拍沙发一下子站起来,说了一句:“哎,我给谁打啊!”仅此一句,使得文武两位朋友的心贴得更近了。闪着泪光的傅将军又长长地叹息道:“老百姓实在太苦了!”深夜,傅、侯两位才握手告别。王芸生与傅作义将军的这次晤谈,王芸生在1947年6月21日、22日的上海《大公报》上曾发表长文《北归杂记》,作过这样一段记载:“……一夜与傅作义将军共谈于旅社,侯少白先生银须赭颜,共与促膝,百战将军,致慨国事,尤念于战时人民之痛苦。”难怪王芸生临终前和后人谈“身事”时,曾两次提到“不打内战的傅作义将军”。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毕生心血倾注《大公报》:一代报人王芸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毕生心血倾注《大公报》:一代报人王芸生
上一章下一章

人民政协与开国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