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弗兰克・哈里斯的生平及忏悔

后记:弗兰克・哈里斯的生平及忏悔

王尔德说:“弗兰克·哈里斯曾在所有大人物的家中受到接待——只有一次”萧伯纳说:“弗兰克·哈里斯是一位社会海盗,自己破坏礼节,却期望别人尊敬礼节。”弗兰克·哈里斯,一个颇具才华和个性的作家,他的光芒几乎被他那些大名鼎鼎的爱尔兰同乡奥斯卡·王尔德、萧伯纳等人的光芒所遮没。由于某种原因,哈里斯这个名字却又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声名狼藉的几个字符。弗兰克·哈里斯少小离家远赴美国。为了谋生,擦过皮鞋、当过建筑工人、贩牛的牛仔和广告承办人。曾就读堪萨斯大学法律系,做过该州的辩护律师。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移居英国,在伦敦先后担任《两周评论》、《星期六评论》等报刊杂志的编辑,业绩卓著,开始在出版界崭露头角。许多名流被约请为他的杂志撰稿,萧伯纳就在其中,并成为他终生的朋友。晚年,弗兰克·哈里斯定居法国尼斯,一九三一年死于癌症。《我的生活与爱》是他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一贯的行文风格,豪放坦率、淋漓痛快、言人的不敢言。作为一个很有才华、思想开朗、坚决反对封建和极权传统的作家,他和他这本自传都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由于作家在撰写时极为坦诚直率,《我的生活与爱》这部不同寻常的自传体作品不幸沦为**。更不幸的是,来巴黎的观光客只是怀着猎奇的心理把它作为一本纯色情读物来看。在诽谤者眼中,弗兰克·哈里斯根本就是一个恶棍,一个骗子。人们兴致勃勃地将他捧高又贬低。弗兰克·哈里斯在书中曾就为什么决定描写自己的性经验的原因进行解释。因为他认为这形式的体验,就其地位而言,是与其它形式同等重要的。他说:“在某个年龄段里,我的性饥渴和**是那样无法抗拒,以致我除了**之外什么也意识不到。”从弗洛伊德起,人们才像专门研究成年人那样开始研究青少年的性生活,而哈里斯则以少见的坦率及真诚对这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只是由于他太坦诚直率了,以致那些他认为是真实的描述竟被斥责为色情的东西。他常说:“所有诚实的男人都会承认这些的。人类因此而将更美好,更健康。”人们指责说他过分重视**的感觉及大脑皮层的反应,而把女人们对他的情感抛到了一边。也许这就是他在逃离学校后的自由生活带来的结果。十五岁以后,他像一个没有任何家庭约束的独立男人那样无忧无虑,享受着一切机会。他什么都尝试了,性生活对他来讲没有任何神秘性,也不具有丝毫浪漫色彩。年轻的时候,哈里斯过的是社会底层的生活。那几年的自由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磨不去的烙印:他有实干家的气派,也有在广阔草原上与印第安人交火的战斗力,更显著的是他崇尚正义、渴望公平、就像那些自由也要求宽容的人们一样从不放弃这些品德。人们总是借口他触犯了社会的某些条条框框,或者叫性禁忌,而谴责怪罪他。而他认为,人们应该大胆地承认,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性好奇,并且时常渴望满足自己的**,即使这些常被蒙上一层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虚伪面纱。他想通过文学作品来揭开年轻人生活的这些面纱。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自传可谓是所有最大胆最扣人心弦的众多研究中的一个,所有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哈里斯都自觉地避免去使用一些幻想或抒情的表达方式,但又决不失幽默和思想性。这是一份真实的忤悔,它既不同于医学资料,也不同于劳伦斯小说化的爱情故事,也不像许多现代作家惯用的那种想像的或假设的放荡不羁,显然哈里斯是这类作家的先行者。有人将他与卡萨诺瓦比较,他虽然没有否认,但却表白说他所有爱情情节都是真实的,是他亲身经历的。他概括说:“这类事情看上去挺无聊,因为说到底毕竟是一回事,但由于其始终如此,所以只要有男人和女人,这个主题就会吸引人。”弗兰克·哈里斯喜欢独来独往,不受一般规则制限,被当时社会视为怪物,甚至可以说他的名声是他为自己的高傲所付出的代价,然而他也是同时代作家中最具活力的一位。《我的生活与爱》如其一生:跌宕起伏;如其性格:情感丰富;如其性情:有些极端。但无人能否认:这是部真诚的作品。R·波尔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英美情色文学的禁忌之作--我的生活与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英美情色文学的禁忌之作--我的生活与爱
上一章下一章

后记:弗兰克・哈里斯的生平及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