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的到来:曙光的来临

载人航天的到来:曙光的来临

中国对空间技术研究的步伐是稳健而坚定的。1975年,中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三天后平安返回,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今后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中国的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可以说,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地基”已足够坚实了。

于是,中国又提出要不要搞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国家863计划提出时,就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来从事这项工作的论证。由于载人航天投入大、效益周期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一般来讲,除了苏美两国外,其它国家载人航天的工作也都不是一个国家来完成。所以中国究竟要不要发展载人航天,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则在于,中国选择什么方案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虽然可以反复使用,一劳永逸,但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很大、风险大、技术难度比较大,而且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力建立空间站,即使研制了航天飞机,其作用也不大,因此发展航天飞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相对来讲,载人飞船在技术上容易突破、研制费用较少、研制周期也较短。从实际情况来说,中国已研制了十几颗返回式卫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选择载人飞船进行技术突破比较好。

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并命名为“921工程”。其核心就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这个项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政府希望研究机构能保证1998年在载人航天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争取飞船上天,这个希望简单的说就是“保8争9”。在“921工程”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发展了第一个载人飞船神舟号的研制。

国外专家对中国航天计划的推测

“921工程”的整个研制过程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但西方航天专家在研究了“921工程”后对中国的航天计划做出了估计,下面的内容主要出自于国外媒体对中国航天计划的报道,不代表政府或个人观点???

国外专家分析,“921工程”分布三步,第一步即目前正在进行的神州飞船的研制。第二步,是建设中国自己的太空站。2000年世博会上公布的中国空间站计划是,在2005至2010年间用长征2号E和长征2号F运载火箭陆续发射多艘神舟飞船,最后由轨道舱组装成站。然而,随着2001年长征5号运载火箭项目的开展,中国的太空站计划也被进行了巨大的修改。预计将于2008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火箭,具有超前的运载能力,可以大大减少因反复发送而浪费的经费,它使中国建设20多吨重、直径5米的空间实验室成为可能。

第三步,是先进的天地交通系统,也就是航天飞机计划。虽然媒体上很少提起这些似乎遥远的航天工程,但是发展它们的计划是确实存在的。这个步骤预计于2020年左右实现。

在921工程规划了中国载人航天在地球轨道上的一系列“动作”之后,中国科学家开始讨论了更具雄心的登月计划。2000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曾宣布,中国将要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用于采集月球矿藏氦-3(作为地球核电站的燃料)。同年11月13日,新华社发布了关于中国登月计划更加明确的时间表。与其说它是一个在论计划,不如说它更像是个科学幻想,不过它至少说明了21世纪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大致过程:

1.中国航天员将于2005年登陆月球表面,最初的月球基地开始兴建,它包括压力舱、电动机、月球车辆等。2.月球基地将于2010年完成,人类可以留月数周,进行大量科学实验。

3.从2015年起,小型永久性月球舱开始建筑。这种建筑将于2020年完全形成自给性月球基地生活。它将成为太阳生态网络的桥头堡,太阳能将通过微波的形式,被传送至地球,节约了天然气资源。月球天然的真空资源还可以被利用来研究和生产新型材料回馈地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载人航天的到来:曙光的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