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局限(4)

关于科学的局限(4)

社会科学是指对人的现行活动(历时的)及关系(共时的)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这些问题的现实存在,并不是时态上的,可能是过去遗留的(历史上的),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还可能是预先筹划的(预测的)。研究的目的是为理清现象、分析因果、设计对策、解决问题。社会科学自十九世纪以来展极快,因为国家政府和社会利益集团需要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成果以及社会科学家的智识和技巧。

人文科学是指对人的自我追问(人/我从哪里来?在干什么?到哪里去?)而生起的现象及观念的认识和研究。这些现象和观念常常并不实有,就是说不具备成形的现实存在。(这里的存在指有形存在),是“无有”的。它是人类自我追问的结果,因为有了问题,才有了被问题问出来的对象。意大利人、美国人称之为“人道”或“人性”,德国人称之为“精神”,还有人称之为“心灵”。诸多的界定表明了人文科学的对象不可界定(不可名)性质,它是一种“无有的存在”。

一问之下而题生。人文科学就成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觉悟的理性方式。但是,无论是问者或解释者都在被问问题中混入了自我,所以,问与被问的关系的设定,就具有了意志,具有了“因何、为何、如何”(七何法之后三何)发问的自由。由于这种主观的意志和自由,使得人文科学的规范和实验手段(试验和测验成果的方法)变得非常微妙和有限。,以至于不少学术系统中的学者宁愿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完全分置。其实,这种分置表面上是对不同的学科方法的区别,内里包含着对人文科学(同时常常包括社会科学)的科学合法性的怀疑,只不过为这种怀疑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如德国的Schiel首先将J.St.Mill(穆勒)的mo(色色小说ralscience(道德科学)译成Geisteswissenschaften(精神科学),后来由Dilthey整理解释为与自然科学并列方法和知识领域。

科学的方法基于人的理性中算计部分,与思想并存。在西方思想史上,到了实证主义时期,对哲学的科学化努力,使希腊形而上学(意为用基本原则追求根本原因)的传统与科学分裂。哲学上出现的以经验和实验为根据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为分析哲学[对可以科学化的思维方法及其“度”(程度和限度)的算计]。但是,人的思想本来不必要根据,思想出于意志,指向信念(在宗教中归向信仰),即使是世界上不存在,过去和将来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也可以进入思维。而因人提问或由人思维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变现为艺术、哲学、历史和语言现象,才成其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的研究就是人文科学,所以分析哲学确实如其所望,不再是纯粹的思想,而是关于思想的一门人文科学,在它之外,人类的思想依旧对无尽的宇宙和永恒的沉寂心驰神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十九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十九札
上一章下一章

关于科学的局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