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庶民的家宴

第三章 庶民的家宴

池晓和崔阳眼看着小雪和张昆姐弟俩人进了各自的家门,然后他俩也相互打过招呼就各自回家了。

每一次的相聚都会让他感觉到心旷神怡,有时甚至是达到了欣喜若狂的程度。

多么希望那种壮态能够静止,多么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

池晓进了屋,看见妈妈在他房间的炕上,低头做着针线活,爸爸戴着老花镜,伏在炕桌上,不知在写些什么。

“爸、妈,我回来了。”池晓慢慢地,脱下了白色半截袖衬衫,扔在了沙上,说。

爸爸抬起头,用手推了一下老花镜,看了一眼池晓,说:“哦,回来了,洗洗睡觉吧,明天还有事呢。”

池晓洗漱完毕,靠边铺好了褥子,然后躺了下来。

这时,妈妈抬起头,对着池晓说:“儿子,我在你这几条常穿的裤子,后**的里侧,都绷上了一层薄薄的棉垫,你从小就有个得哪坐哪的毛病,天快凉了,有了这个,我和你爸就不用惦念了,多少能顶点用。还有,咱家明天请客,刚才你崔大爷和许大爷来了,就定在明天中午。另外,你爸拢了一下人数和明天需要的东西,一共放两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没有别的意思,咱也不收礼,就是请房前屋后的老邻居,过来坐一坐、唠唠嗑、吃顿饭。”妈妈唠叨着。

“明天你哥你姐都能回来。”爸爸突然插了一句。

“是吗?!好长时间没有看见哥哥和姐姐了,真的好想他们呀!连做梦都想啊。”池晓激动地一下子坐了起来说道。

这时,突然停电了,屋内顿时一片漆黑。

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跟爸爸说:“哎,他爸,你拿手电照着点把蜡烛点上吧,还有一段就完事了。”

“手电在大屋呢,还是摸黑儿去吧。”

爸爸说着下地?上了拖鞋,慢慢地挪到了厨房,在窗台上摸到了蜡台和火柴。然后点燃了蜡台上的半段红蜡烛,拿到屋内放到炕桌上。顿时,荧红色的烛光照亮了小屋。

此时,池晓透过微微跳过的烛光,忽然现爸爸妈妈两鬓泛出了几丝白,顿时,一阵酸楚的思绪涌上心头……

不知何时,池晓被一阵吵杂声扰醒,睁眼看时,天已是大亮。

他慌忙地穿好衣服,来到了屋外,看见原来是韩刚和张云胜,还有爸爸的同事孙凤明正在仓房东侧墙角处,垒砌一个临时的炉灶。

这时妈妈从前地里摘了很多蔬菜回来。“妈,我爸呢?”池晓用双手揉搓着刚刚睡醒的双眼,问道。

“挑水去了,早晨来了一会儿就停了,你赶紧吃饭吧,在锅里闷着呢,完事儿看看帮助干点啥。”妈妈把菜放下,转身又出去了。

池晓进屋吃了点饭,这时爸爸挑水回来了,一边把水倒进缸里一边说道:“你上许大爷家去,昨天他走时说炉子搭好了告诉他一声,赶紧,别耽误了事。”

池晓答应了一声起身出了门,就往许大爷家跑去。

许大爷是矿上国营龙华饭店的三级厨师。他六十多岁,身体很硬朗,退休在家,附近谁家有事情都找他上灶。

许大爷家在池晓的印象中,是个标准的幸福家庭,一双儿女都学业有成,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俩口在家。

许大爷生性诙谐幽默,总是爱拿老伴开玩笑,有时的话是很无聊、庸俗的,每次他拿老伴开玩笑的时候,他老伴总是说:我这“老头子”,又犯傻了,不希跟他一样的。

按他们的话说:我们这一生不缺谁、不短谁,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份宽容和忍让,让一让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快快乐乐的携手走完剩下的夕阳时光,这就是我们所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池晓刚到门口,许大爷正好往外走。“许大爷,我爸爸让我告诉您一声,炉灶砌好了。”池晓呼呼地喘着粗气说。

“好,我正要去呢,别着急,一起走吧。”许大爷说。

俩人一起进了池晓家的院,打过招呼,许大爷看着菜谱说:“东西都办齐了吗?”

“就差两只公鸡了,一会儿我去杀。”爸爸回答道。

“不用了,我去吧。”许大爷说完拿着菜刀进了鸡栏。

不一会儿,许大爷拎着两只公鸡来到了妈妈面前说:“弟妹,赶快弄点开水把鸡毛脱落脱落。”

“哎呀!这也不是俺家的鸡呀。”妈妈惊愕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什么!杀错了,这不是扯蛋吗?”许大爷顿时神情?傺着,一下把鸡扔进了盆里。

这时,众人围拢过来,韩刚惊疑地大声说道:“这不是俺家鸡吗?你们看,怕它到处乱飞,翅膀上的长羽毛,都让小雪她妈铰下去了。怎么跑这来了呢?”

大家来到了鸡栏处,看个究竟,原来鸡栏的一角,不知何时漏出了一条缝,韩刚家的鸡,可能就是从这个地方钻进来的。

“哎呀,行啊,‘姑爷子’考上大学了,还不出点儿血呀?正好中午尝尝你家的鸡啥味儿!”张运胜眉飞色舞地看着韩刚往后退着。

这时,许大爷用手一拍脑门儿:“哎呀!我这是老太太上鸡窝―奔(笨)蛋呢。现在我才明白,你家公鸡肯定是看他家母鸡长得漂亮,肥!有性感,想来个潇洒走一回,过来踩蛋抱窝生小鸡儿,没想到弄个‘鸡头落地’、‘母鸡守寡’。”众人听完大笑起来。

“老弟,一会儿我让‘老丑的’把俺家的公鸡给你送去。”爸爸用手拍了拍韩刚的肩膀说。

“拉倒吧,刚才运胜不都说了吗。”韩刚笑着偷偷地看了一眼池晓说。

这时,崔阳、韩雪、张昆姐弟俩人,6续地从门外跑了进来。

崔阳大声喊道:“池晓,你哥你姐回来了!”话音刚落,门外一前一后,风尘仆仆地进来了池晓的哥哥姐姐。

“哥!姐!”池晓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

三人手挽着手围成了一个圆圈,彼此相互上下左右地看着,恐怕漏掉每一个地方。然后拥在一起头顶着头,无语、微笑、流泪……

中午,许大娘、王老师、崔大喇叭、韩雪和张昆的妈妈也都来了,大人坐在炕上、小孩儿坐在地下,丰盛美味的佳肴摆满了桌子。

这时,爸爸站了起来说道:“各位父老相亲,今天是我次子池晓金榜提名的家庭宴会,先我代表全家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我衷心的感谢各位邻朋好友,这么多年来对我们全家无私的帮助和照顾,特备下薄酒素菜,略表寸心,望大家吃好喝好,谢谢!来!干一杯!”宴会开始了……

这时,“崔大喇叭”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道:“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感慨一下,俗话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干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我感觉前三件事每个人都能经历过、都能体验到,唯独金榜提名时,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这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祝贺你!孩子!”

“不要象我似的,脚踩棒子忽悠悠、迷迷糊糊混春秋。”崔阳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许大爷放下酒杯,点燃了爸爸递过来的一颗香烟,说:“‘老丑的’真是掌鞋不用锥子――真(针)行啊!人要想有出息,就得有文化,知识多了可不压人。可别像我老伴似的,一点文化也没有,啥世面也没经历过,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我们俩处对象的时候,有一次我领她到城里去逛逛,我说坐火车吧,她说行啊,正好看看火车是啥样子。我俩坐上了火车,看见车窗外两侧的山林树木被飞驰的火车快地甩到了身后,她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哇噻!亲爱的!你说,这火车趴在铁道上都跑这么快,如果要是站起来肯定能跑的更快!’”

满屋子里的人,都憋不住地乐。“我这老头子又犯傻了。”许大娘宽容地笑着说,“不希跟他一样的。”还是依照重复着那句老话。

“现在这些孩子,可赶上好时代了。”韩刚喝了一口酒,使劲地咽了下去,然后用手抹了一下两侧的嘴角说,“我们党的政策好哇!他们这辈人享福了!你看,上大学还给钱,每月三十多块钱的助学金,一个月的伙食费差不多够了,年末还有奖学金呢!好好珍惜吧。”

下面我来说几句吧。王老师站了起来,说:“先我要祝贺池晓考上大学,希望你到了大学以后,继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博学百家。千万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现在就明显的感觉到,我那时所学的知识是多么的有限和残缺,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啊。同时也祝贺几位既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祝愿你们工作顺利,频传捷报。”王老师的一席话把宴会推向了**。

大家互相攀谈着、倾诉着,每个人脸上都漾出了甜美的笑容,好像有好多好多说不完的话。尤其是大人们,满脸喝得彤红,尽情的舒着,自己的情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把所有的劳顿和烦脑,都抛向了九霄云外。

酒,一直喝到了黄昏,才散。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彼此的承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彼此的承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庶民的家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