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嘉靖将南方的事情交给吕芳后就不管了,三月和学子们一起到南郊劳动两天被百姓和士子们称为了五百年来少有的仁德之君,四月份他把政务交予内阁轻车简从前往遵化铁厂

明代官营铁冶规模最大,投产时间最长的铁厂,位于北直隶蓟州境内遵化县(今属河北)西八十里。隶工部,先后设工部主事和郎中主管厂务。永乐迁都后,铁的需求量增加,遵化铁冶得到长足展。宣德工部造军器,即命取遵化铁二十万斤。正统年间足供工部之用”。成化十九年岁运北京三十万斤。正德四年钢铁共计七十余万斤。

据铁厂厂监种思的解释说,冶铁厂所用劳力称包括征召的民夫民匠和蓟州六卫所属军夫军匠以及少量囚犯。永乐年间,各类夫匠达二千五百六十余人。其中民夫一千三百名,民匠两百名,军夫九百二十四名,军匠七十名。弘治以后,夫匠显著减少,现在的人数在各种淘汰、减员、吃空额等情况下还剩一千八百多人了。

只有亲眼看到才知道现在的冶铁技术已经在慢慢的改进中前行了,“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一个老铁匠的话明显的显示出他们在一天天的劳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和总结。

鼓风器也有了改进,已由简单的活门木风箱改为活塞推拉的木风箱,这种风箱能连续供给较大的风压和风量,从而提高冶炼的强度。土高炉也有了重大改进,已能把冶铁炉与炒铁炉串联使用,也就是半连续性的操作技术与生、熟铁的连续作业技术。就像他们所说的“凡铁炉用盐和泥造成,出炉未炒为生铁,……熔流时又作方塘留之,洒干泥灰而持柳棍疾搅,则熟矣”。这种冶铁技术减少了炒炼熟铁时,再熔化的过程,缩短了炒炼熟铁的时间,降低成本,是冶铁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三是独创了一套钢铁生产系统,即把铁矿砂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熟铁,然后由生铁、熟铁合炼成“灌钢”。还有熔剂的使用。即在炒铁炉的生铁上撒上泥灰,用作熔剂,然后用木棍搅动,以帮助氧化。

煤铁是不分家的,嘉靖在了解了他们的冶铁现状后开始从基础考试一一询问,先就是采矿。采矿安全技术的进步是明朝是一大特色,例如相较于宋元的躲避法,明代在采矿中采取瓦斯抽出法“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税其末,**炭中,其毒烟从竹中出……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这样采矿安全措施就由被动变为主动。而焦炭的出现则明代的一项重大成就,嘉靖明白焦炭的出现不说为自己省了多少麻烦,而且一定会使我国古代的工业燃料率先在世界上从煤展到焦炭。

闲谈中从众人的言语中嘉靖总算对现在的钢铁冶炼技术有了具体的认知,大明朝现在的钢铁产量并不是集中在朝廷的掌握中,地方上的民间冶铁肯定有朕不知道的产量和技术存在,也许是朝廷不知道,或者就是被人刻意的隐瞒不报,窥一斑可见全局,这两年借赈灾为名查出来九十四万顷隐瞒不报的田亩和人口,真还以为真的就这么多呢,朕一定要来一次工业普查才行,就算不能全部的查出来也有由一个笼统的统计数字,钢铁本来就是国家命脉,是能容忍被人牟利隐瞒的!嘉靖暗暗想到。

几天下来嘉靖或微服或明访的到矿场、炼铁厂、夫匠宿舍的地方了解官营铁厂的现状,遵化现在可是全国最大的官营铁厂,它现在的状况就是全国普遍的形式。

期待而去,失望而回。嘉靖从遵化回到养心殿,手拿念珠站在书柜旁。柜子里都是朕绞尽脑汁记录下来的东西,火药、钢铁、电报、电,只要还记得什么都有,并且领先出世界几百年。但却都用不上,人心不齐只能为祸不能为福呀!

“吕芳呀,你说这人的心怎么就是散的呢?古人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地方多事,而还有人胡作非为,他们是要干什么?!”

“皇上,这人都是不知足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乱子。您尝叫奴婢们多读些书,要抬举奴婢们,可奴婢们看着书上没有一件是教人安心的。史记上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说是人有欲不得则忿争,皇上您天纵睿智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

嘉靖笑了笑,仰身靠在圆垫上伸直了四肢,做这个皇帝真是累呀!朕难道天生就是这等劳力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地下的‘天才’们就已经够让朕烦心,要开了民智得成何等乱象。

“孔子万世师,天地共高厚。颜渊称庶几,好学古未有。我才虽鲁莽,服膺亦云久。胡然弗自力,万化脱枢纽。颓颜无复少,此志还遂否?岁月岂待人,光阴隙中走。念此不成眠,晨星灿东牖。”

“邈哉舜与颜,梦寐或见之。其人天下法,其言万世师。顾余独何人,瞻望空尔为!年驰力不与,抚镜叹以悲。岂不在一生,一生良迟迟。今复不鞭策,虚浪死无疑。请回白日驾,鲁阳戈正挥。”

两诗是杨白沙写得,几乎为同一意旨,前一为自策,后一是自策兼策他人,应视为其真实心态。这种心态便是“舜人也,我亦人也”(《孟子;离娄下》)的希圣情结,他看到了“孔子万世师,天地共高厚”的不朽名声,更羡慕大舜“其人天下法,其言万世师”的赫赫功业,于是他想到了自己,他渴望追随其后,而不空活此生。在此种理想的支配下,他感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遂产生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致每念及此,便深夜难以入眠。这些睡里梦里时时牵挂于怀的情思,你难道能说不是白沙的真实心态?

当然,他的希圣情结并非全是为了一己之不朽,同时也有担心“万化脱枢纽”的社会责任感,他有《禽兽说》一文,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观念,其曰:“人具七尺之躯,除了此心此理,便无可贵,浑是一包脓血裹一块大骨头。饥能食,渴能饮,能著衣服,能行淫欲。贫贱而思富贵,富贵而贪权势,忿而争,忧而悲,穷则滥,乐则淫。凡百所为,一信血气,老死而后已,则命之曰‘禽兽’可也。”(《同上》卷一)他显然不能坐视此种人之为禽兽的伦理堕落,必须担负起拯救人类的责任。于是,他提出了作为一个儒者的最高人生理想:“一洗天地长,政教还先王。再洗日月光,长令照四方。

洗之又日新,百世终堂堂。”他要通过“洗心”而使天地长久,使天下再还复圣王之政教时代,此犹如洗去掩覆日月之阴霾,使天下永处光明之中。总之,他要洗出一个新天地,并使之百世而长存。如此志向不可谓不大,境界不可谓不高,他有孔孟尧舜其君的宏愿,有宋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可谓达到了一个儒者所能达到的高度。

嘉靖回想起方献夫在一次经筵里给自己讲到的白沙心学,据说是阳明心学的前身。对王明阳的好奇让嘉靖抽出了一点儿时间好好和方献夫和杨慎等人讨论了一下这个第一次听到的新学。

从翰林侍读们在经筵时的相互驳斥,嘉靖明白它为明代前期士人的心理疲惫提供了较有效的缓解途径,它使那些被理学弄僵硬了心灵的士人寻到了恢复活力的方法,它为那些在官场被磨平了个性的士人提供了重新伸张自我的空间。它既是明前期学术思想与士人心态运演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对时代需求的及时回应。然而,白沙心学又是只能在那一历史时期产生并得以流行的学说。在白沙心学流行的宪宗成化年间,是一个虽则平庸却也有自身特点的时期。是的,它的特点便是平庸。

在宪宗当国的二十三年中,没有生过太多令后世历史学家倾注精力而研究的重大事件。尽管地震水旱灾害也屡有生,四面边境也时有战事出现,但以偌大一个帝国,这些都不能算是过于反常的现象。有些现象的出现是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比如皇帝不经吏部而直接内批授官,大批侵占闲田以设置皇庄,成化初年对建州(也就是后来与明朝对峙并最终取而代之的满清政权)的用兵等等,均成为后来明王朝的棘手难题,但当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其性质的严重。然而,成化年间还是出现了足以影响士人心态的历史现象,这便是太监汪直的乱政。尽管汪直为害的时间只有大约五年左右,而且真正能够左右宪宗的是宫中的万贵妃,宦官乱政远未达到危及皇权的程度。但以汪直为的宦官特务势力依然对士人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他统领西厂,迎合皇上,对一批大臣进行迫害摧折;又广布爪牙刺探官员及民间隐情,使当时不少士人对朝廷产生了不满与失望。

这和当今的情势何等相似,今日之势是弘治年间留下的,比那时候要好得多。但开放海禁和连续的灾害使得朝廷疲于应付。朕现在对不能集权在手的冲动就是立即恢复那种特务制度,让三年来安分守己的锦衣卫和东厂重新出笼。皇权和相权的对立又会突出出来,那那种不满和失望岂不是又会重蹈覆辙?朕决定不能接受另类的‘文革’生。

南京重现往日的繁荣,一船船粮食抵岸让百姓躁动不安的心情缓解下来,难民死亡人数被控制在百位数以下,按说南京的官员们应该松口气了,但文渊阁里却是一派死气沉沉。

“介夫,你说的可属实?要知道张氏兄弟可是太后的弟弟,他们会作出这等丧尽天良的事情?这要弄错了可不是撤职查办可以当的,到时候天下汹汹舆论,你要想清楚呀!”边宪咳嗽着断断续续的说道。

“边老您这话说得,事情不是明摆着吗?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呀!这是凑巧了我才可以剿了李光他们一伙,要是再出事儿我可就难辞其咎了。到时候不是天下汹汹,而是身败名裂呀!大人。”王守仁无奈的说道。

“大人们也当听到了那李光的话,还有那封信笺也亲眼看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咱家一定会将此事奏明圣上并请旨意,各位如果怕担干系可以不用上奏。咱家这就告辞了。”张永躬身徐徐起身,推出殿外后转头哼了一声。

张永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大堂里的人老于世故都懂得他的意思,事情不是他们可以压得下来的。如果隐瞒不报两边都逃不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捅破天大家干净。

位都回去写折子上奏吧!老朽年老了,不过最后还是要为我大明出把力,将张氏兄弟这几天在南京的胡作非为上报朝廷,然后就有芸芸诸公去决定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嘉靖皇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嘉靖皇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