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谁是大忽悠

第十四章 谁是大忽悠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金政权很快稳定下来,女真人民紧密团结在以皇太极为的八和硕贝勒周围,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在此之前,明朝辽东官僚之间的争斗也告一段落,袁县长成为关外地区的no.1。

这样,在辽东的大舞台上,袁崇焕和皇太极这两位新秀成为主角,他们将代表大明和后金进行搏奕,上演一出新的历史大戏。

这场大戏的第一幕叫“议和”。

经过一段时间的厮杀和对峙之后,明、金双方是麻杆打蛇——两头怕。

明朝屡遭败绩,心有余悸,对关外欲罢不能,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金虽然得了便宜,但那是努尔哈赤时代取得的成绩,新生代能否经得住大战的考验,还是个未知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虽然伤得不轻,也病得不轻,但毕竟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明朝一旦恢复元气,走上正轨,从关内大兵,把后金打入石器时代,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双方都不敢轻挑战端。

明朝不甘心失败,调整了军事策略,采取乌龟战术,企图以堡垒推进收复失地,以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了防止后金干扰,需要争取一段时间的和平,以便集中力量修筑城堡。

后金希望争取明朝的承认,将既得的利益合法化。这样就不用担心关西大兵来袭,又可以通过赏赐、贸易等途径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努尔哈赤在取得河东以后,就一直追求这个目标,皇太极继位以后,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议和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不同的是,明朝的议和是虚的,后金的议和是实的;明朝的议和是战术性的,后金的议和是战略性的;明朝的议和是手段,后金的议和是目的。

当然明朝内部对于议和也有不同看法。

居庙堂之高的朝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大多反对议和,最多同意把议和当作工具。

处江湖之远的前线指挥官知道世事难为,风险很大,大多希望能够达成和平,这样可以既可避祸,又可减负,利国利己,十分便宜。

从现在的眼光看,后者的主张是正确的,应该和后金达成和平。

从当时的眼光看,前者的主张也并非没有道理。

天启的眼光只能看到当前,看不到后来,因此,他反对议和,坚持战斗到底,这个“底”,指的是努尔哈赤誓师伐明以前的状态,他要把后金打回原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明、金之间的议和就在真真假假、若有若无间曲折进行,呈现出扑朔迷离、真假难辩的面貌。

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议和最终以扭曲变态的“胁和”掀起**,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大戏,最终以壮烈的场面收场,影响十分深远。

这是后话,以后再说,先来看看“议和”是怎么开场的。

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九月一日,皇太极即位,十月十七日,袁崇焕派遣宗教人士李喇嘛、都司傅有爵、田成等一行三十四人前去吊丧,并贺皇太极新君即位,顺便“考察”一下后金的情况。

努尔哈赤生前挑起了明、金之间的战争,死后却为双方和谈开启了方便之门,可谓“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皇太极虽然不知道袁崇焕唱得是哪出,但他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是对鸡有想法。双赢这个事只存在于朋友之间,敌人之间不存在双赢,因为敌人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损失,如果敌人来谈双赢,那绝对是忽悠。

既然你想利用和平捡芝麻,那我也将计就计,利用和平摘西瓜,看谁损失大,看谁赚得多,看谁忽悠了谁。

皇太极思来想去,如何利用和平获取最大的利益呢?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朝鲜。

皇太极之所以要打朝鲜,是因为他觉得朝鲜该打,而且打朝鲜可以获得很多从明朝那里得不到的利益。

万历时期的明朝曾经救过朝鲜一命,帮助朝鲜打跑了倭寇,朝鲜上下对大明感恩戴德,直把大明作大哥。

朝鲜奉明朝为上国,对女真部落却十分看不起,把他们当作是化外之人。在朝鲜困难的时候,努尔哈赤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请求出兵朝鲜协助打击倭寇,朝鲜虽然只剩半条命,但死要面子活受罪,认为接受女真人的帮助很不体面,不愿领情,加以拒绝。

明、金开战以后,看到大哥被后金打得满地找牙,朝鲜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没有胆量跳出来跟后金叫板,但是双方龃龉不断。

在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出兵参战,结果全军被俘,后来努尔哈赤将被俘官兵返还朝鲜,朝鲜不但不领情,还积极支持明朝败将毛文龙,让他在自己的地盘上开辟了抗金根据地,不时对后金进行骚扰。

毛文龙虽然力量不大,但由于他处在后金的后方,让后金很不舒服。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想睡觉的时候,当他掀起被窝时,却担心里面有一只癞蛤蟆。

努尔哈赤曾经很想收拾朝鲜,但是他担心树敌过多,后金可能会遭到群殴。一旦对朝鲜用兵,明朝就会乘机和朝鲜联合起来,蒙古也有可能在背后插上一刀,这样后金就会十分危险。

考虑到这个因素,努尔哈赤一直对朝鲜隐忍不,以维持和平为主要方针。

现在袁崇焕主动上门谈和,正好可以乘机解决朝鲜和毛文龙的问题。不管袁崇焕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皇太极的葫芦里己经装进了朝鲜和毛文龙这两个大药丸。

议定之后,后金瞒天过海,实施两面手法。一方面热情招待明朝使者,一方面调兵遣将谋划对朝鲜动进攻。

皇太极将明朝使者留驻沈阳将近一个月,走的时候又派了七人个人带着礼物随同明朝使者往赴宁远,当面回谢,并向袁崇焕表达和平的愿景。

明朝使者走后,皇太极紧锣密鼓地准备惩罚朝鲜的战争,先是要确定主帅人选。在没有努尔哈赤的日子里,大家都不敢独当一面,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二贝勒阿敏。

二贝勒阿敏在不久前的汗位之争中深受刺激,虽然他的才干和战功比其他几位贝勒强得多,但是由于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他连候选人的资格都没有,作为外人,阿敏很自卑,心情十分沮丧。

因此他想借对朝鲜用兵之机,公器私用,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然后脱离后金割踞称王。他积极主张对朝鲜用兵,并自告奋勇,愿意带兵出征。

狡猾的皇太极对阿敏并不是十分放心,在任命阿敏为统帅的同时又任命一批与阿敏关系疏远的人为将,以便牵制。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阿敏正式带兵往征朝鲜。后金军在朝鲜势如破竹,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攻克朝鲜都平壤,朝鲜国王出逃,毛文龙部也遭到重大损失,被迫逃往海上。

朝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与后金签订合约,对后金称弟纳贡。

阿敏也因为部将的反对没有实现侵占朝鲜土地,割距一方的愿望,不得不于四月十七日班师回朝。

此役皇太极达到了四个目的:一是巩固了汗权;二是解除了朝鲜的威胁;三是打开了市场;四是孤立了毛文龙。

以议和为掩护,皇太极完成了努尔哈赤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他忽悠了所有人,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从万历到永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从万历到永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谁是大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