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悲情光绪》遭遇谈

《永遇乐.悲情光绪》遭遇谈

咫尺天涯,情天恨海,相见难得。紫禁阙寒,楹窗夜望,何处瀛台及?一朝相隔,十年离索,南海波光惨碧。泪流时、灵犀有应,两处无言魂失。

皇亲国戚,冲龄岂盼,称寡面南身北。甲午风云,胸襟摧折,北海沉沦迹。戊戌残梦,奈何阶下,织女牛郎无日。北归处、珍珠井底,芳魂独泣。

这首词写光绪帝与珍妃的悲剧故事。上阙,光绪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珍妃则被打入紫禁城景祺阁后院中。两人相思不相见。珍妃是光绪帝在事业上的坚定支持者,深得光绪宠爱。戊戌变法触及到守旧派们的根本利益,故为慈禧等人所忌。慈溪对光绪不通过她就施行变法甚为不满,对大力支持变法的珍妃更是恨之入骨。所以将两人分隔开来监禁。这种心灵上的摧残对两人终究是一种不幸。词的下阙,首先回顾了光绪登基及其亲政后发生的几桩国耻,恨与珍妃相见不能,结尾处,八国联军入侵,光绪被慈溪挟持西逃,而珍妃则被慈禧下令推到宫中一水井中溺死,从此永诀。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背景,我在后面做了大量注释。

2009年4月18日,这首词在《杨柳青》文学网上发布后,编辑琴韵如水对它做了如下按语:

“上片尚可,下片出律较多。”

我十分愕然。

《钦定词谱》上《永遇乐》这种体式共有七种,它们分别是苏轼体、晁补之体、柳永二体、张元干体、无名氏体、陈允平体,而且苏轼体排在首位。

我是严格按照苏体填写,一字不少、一字不多。填时注意过词体中的句法变化及每一个字的平仄,用韵上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这首词使用的是入声韵(考虑到词的内容较为幽咽沉郁),其中:得、及、碧、失、北、迹、日、泣这几个必押之韵分别属十三职部、十四缉部、十一陌部、四质部,这几个韵部在《词林正韵》中是通押的,《词林正韵》是填词的用韵工具书。词填得完全规范,不存在出律问题,一个都没有。

我在《杨柳青》文学网上上传过不少作品,已经深谙每个编辑的诗词素养,也知道他(她)们的一些翻书核对的习惯。不客气地讲,他们只掌握一种词谱的一种体式,其余的一概不知。所以,一看到你的词不是她(他)所掌握的体式,管你依照谁的体式填的词,一律定为出律,非常武断和轻率。

而这次对我的结论,下得异乎寻常。因为按琴韵如水的习惯,她必定会用第一首进行校对。

可为何对苏轼第一体视而不见?

是真的近视了,还是心态出了障碍?

在此,我不想对其人品说三道四,只是想说,有些东西,既然在说法上牵强附会,那就只能是心态上的问题了。作为一个版块的编辑,如果对某个作者的作品有了某种想法,就一定不会公道地对待之。我在这方面已经有无数次的经历了。这个时候,他(她)们看你的作品时,心里面总有一种打破五味瓶的感觉,眼睛里也开始有火,牙也要得咯咯响。到了这种境地,你就别指望人家对你的作品有什么客观的评价了,就等着人家找任意一种理由对付你。

有一句话真可谓入木三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问题是你这样做,真的就能将人家罩住?

其实,网络上并不缺少有识之士,他们只是不开口。

但他们是拿正眼看你呢,还是斜眼看你呢?

不想多说了,还是把苏轼的这首词附于下面,以供大家鉴别。

明月如霜句好风如水句清景无限韵曲港跳鱼句圆荷泻露句寂寞无人见韵紞如五鼓句铮然一叶句黯黯梦云惊断韵夜茫茫读重寻无处句觉来小园行遍韵

⊙●○○,◎○⊙●,⊙◎○●。◎●○○,⊙○◎●,◎●○○●。◎○◎●,⊙○◎●,◎●◎○⊙●。◎○⊙、○○⊙●,◎⊙●⊙○●。

天涯倦客句山中归路句望断故园心眼韵燕子楼空句佳人何在句空锁楼中燕韵古今如梦句何曾梦觉句但有旧欢新怨韵异时对读黄楼夜景句为余浩叹韵

⊙○◎●,⊙⊙⊙●,◎●◎○○●。◎●○○,⊙○⊙●。⊙●○○●。◎○⊙●,⊙⊙◎●,◎●◎○○●。◎○◎、⊙⊙◎●,◎○●●。

《钦定词谱》注释:“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宋词俱如此填。若晁词之前段结句六字折腰,柳词两首及张词、无名氏词之句读异同,皆变格也。”

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八日(日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的作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我的作品
上一章下一章

《永遇乐.悲情光绪》遭遇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