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鼎革(9)

一百二十二鼎革(9)

李烈看见众人暧昧的眼神,也并不计较,只微微一笑,手指在紧握的小手手心轻轻挠动几下,不动声色。吕惊雁却没有这份城府或者说是脸皮没有他那么厚,即便她再清冷淡漠,再成熟睿智,也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女,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早羞得粉面通红,有心挣脱李烈的手掌,却被他抓得牢牢的,便也只能由着他了。

李烈见吕惊雁羞涩难当,不由向那几个看戏之人笑骂道:“都看什么看,看来院长大人还没好好整治你们吧!”

李屠嘿嘿笑道:“将军在说什么?我们正参观院长大人新砌的暖棚,其他的可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呐!”

浮尘子朗声一笑,“你小子就别贫了,都进来看看,这可是前年咱们这位国公大人无意中提起的新鲜玩意,老道平素最爱侍弄些花花草草,冬天也养过几盆花什么的,可是这种菜蔬种植还是头一回,还要大家提些意见才是。”

吕惊雁感激地看了一眼浮尘子,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个暖棚。

所谓暖棚,不过是一间木质框架的屋子,四面用土坯青砖垒砌,正面土墙只有半人高,整个暖棚南低北高,向阳背风,棚顶密密搭着草帘子,便于经常通风日照,墙侧开了一扇小门,窄窄的样子,看不清里面的情形。

李烈心中暗道可惜,这年头没有办法制造塑料薄膜,玻璃工艺也还不成熟,不能制造整块的透明玻璃,不然暖棚就更理想了。当下拉着吕惊雁随着众人跟在浮尘子后面鱼贯而入。

一进暖棚,就有湿润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满眼的翠绿让人不由眼前一亮,整个暖棚空间不大,整齐地分布着几块菜畦,小白菜长势喜人,黄瓜秧上挂了几支顶着嫩刺黄花的小黄瓜,鲜嫩可人;豆角秧架上更是结了一串串半大不大的绿豆角。最里边一畦藤蔓纠结,赫然竟是番薯秧。这让李烈不由极为惊奇,在他的记忆里这番薯又名甘薯、白薯、红苕、地瓜,原产于南美,因其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在全国普遍栽种。中国的红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红薯的栽培分布很广,南起南海诸岛,北至内蒙古,西北达陕西、陇南和新疆一带,东北经辽宁、吉林延展到黑龙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红薯主产区。

前世时烤红薯可李烈学生时代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当初他经常和三两个哥们到校外门口的小摊去吃烤红薯,那美味香甜的滋味一直记忆犹新,到了这个时代,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想来还没有传过来,记忆中最早知道红薯的典故,是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戏剧电影叫做“七品芝麻官”,主人公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曾经广为流传,不过那应该是明朝的故事,现在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呢?

李烈放下心中疑问,伸手摘下一根小黄瓜,用手擦了擦便塞入口中大嚼,心疼得老道长直瞪眼。李烈却不管那么多,感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一边大嚼一边说道:“道长仅凭我无意中提到的蔬菜大棚就能做到这种程度,实在不易,这棚中保暖可是用燃烧石炭增加温度吗?”

浮尘子狠狠瞪了他一眼,恨不得将他手中的半根黄瓜抢过来,“只是能做到这样,不知费了我多少心血,要想像你说得那样全面推广,只怕还是不行的,不说建筑大棚,光是烧煤一项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负担得起的。只有大规模生产出平板玻璃出来,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不过我们刚成立的玻璃作坊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只能作出半透明的琉璃,和那些波斯人带过来的东西根本没法比,看来只能让你抽空过去指导一下了!”

李烈看着司徒平、李屠等人正围着黄瓜秧架打转,止不住的连连惊叹,就连吕惊雁都放开李烈的手,惊奇的蹲在地上仔细观看,听了浮尘子的话,不由苦笑了一声。他并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百事通,后世时他只是一名普通学生,那个什么塑料、橡胶、机床、轴承甚至蒸汽机、发电机、蓄电池什么的,他倒是想弄出来,让这个时代的科技跳跃式发展起来,只是想得挺好,至于该怎么弄,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更是连接触都没接触过,这叫他怎么去弄?只能将它深深埋在心里,等待着随着科技的发展,让后来人一步步去做了。不由苦笑着说道:“道长啊,您以为我是神仙啊,什么都懂?我只知道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混合烧制而成,具体怎么做,我也是两眼一抹黑啊!”

浮尘子微笑道:“那你也要去看看,凭你开扩的眼界,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古怪想法,说不定真能顶上大用呢!”

李烈一时无语,也只得点头答应下来。

却听浮尘子又道:“这暖棚一时间派不上大用场,也不能给百姓带来好处,虽然连续两年难得的大丰收让我们储备了一批粮食,可你别忘了,这两淮自古来就是天灾最频繁的地方,明年万一出了天灾,我们只怕就又要从头做起了,这方面你要多想想法子!”

李烈知道这时的庄稼娇贵的很,旱了涝了、虫害重了收成都大受影响,要是风调雨顺的话辛苦一年一亩打出三四百斤粮食就算是一等的良田了。好在李烈比较幸运,自接手两淮以来风调雨顺,没有发生较大的灾害,这才让他有余力在支持作战之余还能接收了大批流民。可好运气不可能永远降临在自己头上,所以他一面加强内政,鼓励开垦荒地,加强河道疏浚,大兴水利,另一方面则派人引进产量较大的占城稻,研究改良水稻。不过这都需要漫长的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现成果,听了浮尘子忧心之言,不禁陷入沉思。

“道长,暖棚中那畦番薯您是在什么地方得来的?”

浮尘子道:“这个东西是魏炯从海外带回来的,听说口味不错,就托人给他的老上司萧恒带来了几筐,萧恒那小子就给了我一些,由于当时这东西在海上辗转而来,到了我手里有些就发了些芽子,所以我就在暖棚里试着种了一畦!”

李烈兴奋地说道:“这实在是太好了,这个番薯可是个好东西啊!它自南而北皆宜种植,亩产至少两千斤,南方甚至可以一年三种,而且不争良田,皆可种植,明年一定要广泛种植,到那时就可以解决大量灾民的吃饭问题了!”

浮尘子一惊,“这东西这么重要?”

李烈郑重点头,“一定要将这畦番薯保护好,这可是日后咱们两淮的宝贝啊!”

……

暖棚中太热,不一会儿大家身上开始见汗,便走了出来,李烈还不忘在浮尘子的怒视下顺手摘了两根嫩黄瓜塞在吕惊雁手中。

既然吕惊雁终于同意加入都察院,六司班底就基本搭建成型了。众人又商议一番,这才散了,各自回去挑选得力人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个李烈加强集权的机构将在两个月内开始运行,到那时,李烈对辖地文武百官的控制将不再单纯依靠个人威望,都察院的成立可以说是为了李烈今后的统治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临出门,李烈悄悄将浮尘子拉到一边,问出了始终埋藏在心底,困扰了他很长时间的疑问,“道长,我娶妻也有两年多时间了,妻妾好几个,怎么婉儿、若兮她们的肚子还没有动静啊!”

浮尘子闻言一愣,接着便大笑起来,“哈哈哈,怪我疏忽了,没有告诉你,这套玄元功功法最适合道家修炼,其第一步就是练精化气,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内气的感觉,从下丹田循督脉、任脉回至下丹田作循环走动,在此也借用了这个周天的名词。由于炼精化气的内气感觉只走督、任两脉,而第二阶段的炼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称前者为小周天,后者为大周天。以精、气、神三者来说,是以神来调精、气而产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故精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你只有通过筑基这一道关坎,先通过炼精化气小周天打通任督脉,然后再打通其他六条经脉,这项要求是在炼神化气大周天中实现的。等到大周天圆满后,才能进入炼神化虚的境界,到那时就可以恢复你的功能了!所以你不要着急,慢慢来,之后必然有你的好处!”

“啊?还好处?”李烈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不会吧!老道你是不是玩我呢吧!这练功也能练出不孕不育来?这也太夸张了吧!”李烈有点不寒而栗,颤抖着说道:“你不会告诉我再要练他个二三十年才能达到炼神化虚的境界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宋韵风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宋韵风流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二十二鼎革(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