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伊本游记(一)

第462章 伊本游记(一)

这是大宪二十三年的二月,今年的春天来得比较早,二月初京城的春风就有融融的暖意了。***(凤舞文学网)

钱塘江从正月初八以后,就又进入了繁忙的季节。随着帝国商贸的繁盛,便带来了航运业的繁盛,作为集天下物阜的京城,又依着钱塘江这等连通江河与海路的水利条件,航运自然是更加繁盛,每年都是过年的那段日子才会清减一些。

京城设在钱塘江的港口共有四个,其中名为永兴的港口是出海港,进出的船队规模最为壮观气派,尤其是远航三个大洋的船舰,至少也得是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的海舶,像神舟这种载重达一千一百吨的两万料巨舶已经不算是稀有的罕见货了,而一万料的海舶则是海商船队的主要配置,属于十分常见的了。

是以,在一支庞大船舰组成的南洋海商船队中,一艘只有三千六百料的飞剪式风帆船着实不起眼。它的主桅上同样悬挂着中国旗和宋字旗,但次桅上多了一面驿字旗,标示了它官驿船的身份,但外观太瘦小了,夹在高大上的海商船舰中一点都不打眼。

不过,这种飞剪式风帆船向来是以快捷闻名,官驿船承担了传递朝报和公务函件的任务,必是要求速度的,至于载客量则是其次。因为乘客只有官员或有官身的士籍,或有前二者担保的随行者,当然乘坐官驿船不是免费的——只有出公差的官员才能报销——不过船资比起商船要便宜三四成,毕竟官驿船的目的不是赢利。

这一艘官驿船是专门来往于京城和南洋瑞宋、华宋、金华三州的官驿船。船上有因公出行海内的官吏,也有三州的官身士籍人员。华宋州的司学参军陆游就在其中,他是三年任期已满,考绩优等迁升回海内州任职,需得先回帝京赴吏部报到,拿了新的告身才能上任。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好友范成大,和陆游是同科进士。

但范成大中了进士后并没有做官,而是领了散官阶,退身经营书肆,做起了儒商——现今是大宋第一书坊、古今书坊南洋总掌事。

范成大除了随从外,担保同行的还有一名外国人和一名宋籍异族人。

那名外国人年约三十七八,头上系着长头巾,身上穿着白色的长袍,一看就是宋人熟悉的大食商人——但这位可不是商人,而是出身于伊斯兰统治下的格拉纳达王国(西班牙)的贵族,是闻名格拉纳达王国并在巴格达扬名的哈基姆(穆斯林通才),姓名很长,简称伊本·路西德。

另外那位宋籍异族人是位二十一二的青年,长得很英俊,穿着青色的圆领襕衫,气质温和文雅,看起来就是一位大宋士子。但仔细一看,可以看出他的眉目轮廓较宋人略深,肤色也略深,如果是去过南洋故临国行商或游历的,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天竺人——如今叫印度了。这位青年正是来自于华宋州所辖的、位于印度大陆的竺夏县——这个大宋海外县是注辇国战败后低价卖给大宋的土地,位于印度大陆东南部海岸,方圆约六百里,尚是一片荒芜之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个渔村——拉吉夫·卡拉姆就是从这个渔村出来的孩子,后来进入华宋州的共济学堂读书,加入了大宋籍,中国名叫安吉夫,二十岁行冠礼时,老师为他取字明德。

这两位都是头回来帝国京城,尽管已经见识过大宋海外州的繁荣,对这个强大帝国的繁荣已经有了领略,但是从进入杭州湾起,一沿所见的景象就不断刷新他们的见识,令人惊叹。事实上,那些初入钱塘江的藩商们,都会心生骇然,几乎以为全世界的江海船舰都集中在这条江面上了。据说一位精通中国话的三佛齐商人曾做诗道:百木千木桅,千重万重帆。接连入天际,放眼不到边。诗的水平嘛就不提了,但意货码头是分开的,人货虽多却各行其道,热闹喧嚣却没有码头的杂乱。伊本·路西德即使已经见过华宋港的井然,也仍然为此惊叹,哈里法(阿拉伯帝国的自称)最大的巴格达港口是做不到这样的。

他们的船进入客运码头停靠,但远远地也能望见货运码头那边的巨、多——巨宗货物堆积如山。除了货多,港口里面的人也多,马车骡车也多,显见是华宋港的数倍。但是,这么大的港口,这么多的人和车马,却保持着整洁干净,这对已经领略过华宋州干净的伊本·路西德来说,还是不可思议——怎么做到的呢?他现有专门的清扫人员,但是相对于港口的巨大这些人员并不多,那是怎么应付的呢?此外,这么多的人流车马,却也没有出现壅堵现象,甚至拥挤都没有,始终给人一种有序的感觉,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内中管理让人不得不惊叹啊!

范成大回答他的疑惑道: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做到两样:守礼,谦让。不抢,则不壅,不争,则不挤,此自觉也。

礼、谦、让,安吉夫领会范成大的意思道,礼,是制度、规则。谦、让,是道德。所以,人人守礼,遵循道德,不需要管,也能自觉行其道啊。

伊本·路西德知道,这师生两人又在讲他们的儒学道理了——在这个帝国,儒学就相当于哈里法的《古兰经》,是这个帝国从君主到平民都必须遵循的圣学。

伊本·路西德很早就从前往东方贸易的巴格达商人口中听说了这个帝国的繁华,后来见过来巴格达贸易的中国商人,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被他们奉为圣典的儒学经书,开始学习汉文,后来又因为麦地那的老师伊本·苏尔结识了在麦地那传教的中国高僧和高道,他们的人品修养和广博的知识让师生俩赞赏,经过交往,路西德对他们下的华夏中国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支持下,决定游历。

就他眼前所见,这个帝国确实是富裕的。在港口里面,最多的就是商人,大大小小的商人,从他们身边拥随的仆从多少可以判断出是大商人还是小商人,但就算是只有一位随从的普通商人,他们身上都穿着在哈里法只有贵族才能穿得起的绸缎衣服。还有那些在码头上给人扛货箱的力夫,他们虽然穿的是粗布衣服,面色却很好,没有那种一看就是处在饥饿中的感觉——路西德在麦地那见过贫民区的穷人,在巴格达港口也见过扛箱的下等平民,很多面色不好,瘦而凹陷。这说明,处在这个帝国底层的力夫生活并不困顿,至少吃得饱饭。

那些商人多数都戴着黑色的帽子,叫幞头或东坡帽——据说是这个帝国最伟大的诗人戴过的帽子样式,路西德目前还没有弄清楚词人和诗人的区别,他认为词就是可以用来唱的诗——这些商人也穿着文士一样的长袍,行为举止优雅,如果不是身边跟着的仆随显露他们的身份,或者观察他们的衣摆上没有范所说的文士的襕,根本分辨不出他们不是文士——这个帝国的贵族。因为这个帝国的很多商人也是读儒经的,讲究礼仪,路西德在麦地那、华宋州都见过这样的商人,他们的谈吐举止都很有修养——比如他结识的范就是典型,很难让人与贪婪、粗俗的商人扯在一起。如果仅从谈吐举止的外在来讲,这个帝国的商人已经使人相信,他们来自于一个文明的国度。而这种认知,将随着伊本·路西德在这个帝国的游历中,不断加深、固化,并随着他成文出书的《伊本·路西德游记》,影响麦地那,影响麦加,影响巴格达,影响格拉纳达,影响哈里法,影响地中海……。当然,这是以后的事,现在的路西德,才刚刚开始他在大宋海内的第一站。

路西德看见,在港口里面还有许多佩刀佩剑的武者。他们有的戴幞头帽子,有的不戴帽只系带,或者戴着那种叫冠的,有玉有纯银的,也有不戴冠只插着那种叫簪的,也是有玉有银,还有木质的,但木簪中也有那种很贵的沉香木,显然这个帝国的武士比哈里法的武士过得好。

他们穿着的衣服也不同于哈里法武士,有的虽然穿长袍服式,但袍子的下摆不过膝,两侧都开叉,有黑色或蓝色的镶边,这种叫缺胯袍;有的上身穿着窄袖大翻领的短衫,衣长只到臀下,下面穿条纹小口裤,这种叫胡服。据说这两种服式在这个帝国王朝之前的一个强盛的王朝中非常流行——这个王朝叫唐,路西德在巴格达的史类书籍中见过对这个王朝的记载。这些武士大多穿着靴子,有的是锦缎短靴,有的却是将近膝下的长皮靴——叫马靴,这种靴子与胡服相配,称为鞠服或骑马装——这个帝国也流行哈里法的马球,文雅的称呼是击鞠,据说这种服式和靴子最初就是因为军中击鞠的穿着而得名,后来流行于帝国的贵族和民间。

路西德在这些武士中,还看到了女性武士,她们也分别是穿着这两种服式。尽管路西德在华宋州就已见识过这个帝国的女子可以抛头露面,但对这位伊斯兰信徒来说,女性在外面露露脸的行为仍然让他觉得骇然、不可接受。

让路西德更难以理解的是,这个帝国除了皇帝和政务宰相外,最有地位的是两位女性。

其中一位,据说地位尊贵仅次于皇帝陛下,她的官职是军事宰相,掌握着这个帝国强大的军队。据说,她是帝国第一高手,是所有武士的王——称之为大宗师,她拥有排山倒海的力量,从范的口中他得到了非常肯定的答复,但路西德对于这种神才具有的力量会出现在人的身上抱持着不信的态度,认为这是神化,因为这位卫阁下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而被帝国的人神化了。

另外一位女性,据说是这个帝国地位最崇高的学者,她所著作的儒学经书,是这个帝国指定的官方学校的教材,范说她是一位学派领袖——当路西德认识到儒学在这个帝国的地位后,认为这位女性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他们圣教的什叶派的教宗;然而随着路西德对这个帝国认知的深入,他又改变了这个看法,认为这位先生的地位比逊尼派教宗的地位都要高,因为她不仅仅是自己领导的学派的宗师,还是南北两个华夏帝国所有儒家学派共同认可和尊崇的宗师。

路西德在《游记》中写道:……这位儒教的教宗在中国广受崇敬,不仅仅因为她的学问高深,能够最真实、最完整地诠释儒教创始人——他们称为‘孔子’,‘圣人’——的语教义;而且,更因为她的仁慈品德。

她创建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慈善会,让所有遭受灾难或窘困的人们都能接受到钱财、粮食、药物以及其他救助,不分贵族平民,富人们慷慨地捐出钱财给这个慈善会,并且以加入到这个慈善会为荣。这是以真实可行的行为,推行、实现儒教的博爱教义,不是将仁慈停留在语上——这位儒教的教宗,是遵守他们的圣人的正道,最成功的。

她最大的仁慈体现在对教育的推行上。真主告诉我们,只有知识和智慧才能让我们摆脱愚昧。但是,在哈里法,读书还只是贵族才能拥有的权利,因为书籍的昂贵,只有贵族才买得起。然而在中国,书籍的价格比哈里法要便宜得多,但是,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贫穷的平民买不起书。这位儒教的教宗拥有天才的商业能力,她的手下有许多人才愿意为她所用,建起了这个世界最庞大的书店,很难想象,即使是在中国最遥远的海外州,也有它的门店。

……所有的儒教经书,每本都以十文中国铜币售出,相当于两个迪拉姆(阿拉伯银币)的价格——而它们的印刷质量令人惊叹,这样的书籍,在哈里法至少要十个第纳尔(阿拉伯金币)才能买到。这个价格显然是没有利润的,而且低于印造它的费用。很难理解这个庞大的书店是如何支撑这种的倒亏的买卖,当然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这位伊玛目的所为,让这个帝国的平民家庭都能买得起书,从而脱离愚昧。……这是最伟大的仁慈!

当然,就此时来讲,这位最伟大的仁慈者在伊本·路西德心中,还是一位难以理解的抛头露面的女性。

而这位女性将是伊本·路西德游历中国最重要的拜访者。

因为,先知穆罕默德说过:知识虽远在隋尼(指中国),亦当求之。

所以,按照圣训的求知精神——学者虽为女性,亦当求之。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伊本·路西德:阿拉伯著名的哲学家和医生,拉丁名阿威罗伊。在哲学、法学、天文学、医学、数学等领域都有着不凡的造诣。路西德对欧洲哲学的影响最大,是在哲学上最接近亚里士多德的阿拉伯哲学家,他的著作影响西欧,形成了阿拉伯哲学在西欧的支派——阿威罗伊主义。

2、西班牙这个国家名称还没有出现,直到15世纪末,基督教国家推翻穆斯林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后,才建立西班牙王国。在文中这个时代,西班牙在宗教上属于伊斯兰教,行政上则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苏丹(国王)统治,名义上都属于巴格达的哈里(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领袖)统治。

3、伊斯兰教也是分教派的:逊尼派——伊斯兰教第一大派。什叶派——第二大派。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凰涅天下(GL)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凰涅天下(GL)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2章 伊本游记(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