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乔家大院 第四十章(12)

12.乔家大院 第四十章(12)

那致庸就又颤巍巍地起身,在二人面前跪了下去,说道:“两位,今生今世,乔致庸不能还你们的恩,来世但愿能做一只小猫,依偎在你们两人怀里。”说着,他磕下头去,再也没有起来。

玉菡看他一动不动,猛地推开雪瑛,大叫道:“二爷,你怎么啦?”雪瑛也扑过来,叫道:“致庸,致庸,你怎么了?……”

致庸一动不动地伏在那里,仿佛他这一生的愿望,就是向这两个他曾经爱过和爱过他的女子长久地深地跪拜下去。耳边两位曾经与他生死相许的女子的呼唤之声,越来越变得异常年轻娇美,却又越来越远。他还没有死,但他已经不能再对她们睁开眼说些什么了……他的生命正越来越快地远离这个世界,他似乎又听到了多年前那个永远的追问——“致庸,致庸,究竟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你说,你说啊……”到了后来,连这追问也听不见了,他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这就是死……

词曰:

一枕溪山梦断,将几卷、残篇抛却。鱼虾东江,麋鹿南浦,藏形蜗角。花开又坠,秋去复来,心老南柯。问浊酒何价,不上高楼,怕望断、雁行落。

犹记海东孤月。轻负了、少年娇娥。塞外风寒,武夷雾冷,玉关沙漠。一曲奏罢,人生如寄,泪眼婆娑。且收拾心,渔樵闲话,日与汝说。(调寄水龙吟)

2010年10月8日再修订于北京升虚邑

后记(一)

2006年,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喜讯频传,令人振奋。

先,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已经由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播出;其次,与电视剧同名的小说,也同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行;又恰逢民俗博物馆建馆二十华诞,真可谓“三喜临门”。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以一种独特的风貌屹立晋中大地。而同名电视连续剧由一级作家朱秀海先生担纲编剧,导演则是曾执导《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当代名家胡玫女士,可谓强强联手。同名小说则在电视剧本的基础上,给予了进一步的演绎与挖掘。作为熟知乔家大院历史的我,在看电视剧样片与小说文稿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常常会出惊叹,或展颜会心大笑,或一掬同之泪。

两百多年前,乔贵这个乔家第一代创业者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从小本经营逐步成为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他的孙子乔致庸继承他的事业,主持“在中堂”家业,使乔家的事业展到“黄金时代”。乔致庸一生的经历是晋商鼎盛和辉煌的缩影。《乔家大院》电视剧及小说基本上反映了从1850年代到1910年代,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是如何“行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历史舞台的。当然,无论是电视连续剧,还是小说,都是属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与历史研究不同。历史研究求真求实,论从史出。艺术创作是一种形象思维,可以推理,允许虚构。《乔家大院》电视剧及小说也不例外,但在此基础上,令我惊叹的是电视剧与小说在注重戏剧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丝毫没有放弃对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历史本身的探索。

可以说,就《乔家大院》电视剧与小说本身而,也有诸多不同之处,除了某些节设置与人物性格展开不同以外,前者注重戏剧张力,后者注重人文思考,但两者对于历史本原的探索却是殊途同归的,对于人文历史、商业伦理的探讨也是息息相通的,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个人际遇与家国之思,在电视剧与小说中得到了更深意义的体现。电视剧通过声画影像的辉煌呈现,小说通过“内心”文字的淋漓展现,共同建造了《乔家大院》的独特晋商历史。虚与实,浓与淡,白描与重彩,影像与笔墨,如同对乔家大院这一古老建筑多面视角的交融与互补,从而使乔家大院更为立体丰饶。作为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馆长,我忍不住想说,大气磅礴的《乔家大院》电视剧与厚重悲悯的《乔家大院》小说,再加上占地8700平方米,以其独特的建筑语立足晋中的乔家大院群落,共同对百年晋商以义制利、诚信不失、人心不偏、公道长存的独特商业道德与商业伦理,对百年晋商和以直、健以稳、文而质、博而精、大而弥德、久而弥新的文化与历史给予了崭新的诠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乔家大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乔家大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乔家大院 第四十章(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