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拼图铁凝(3)

56.拼图铁凝(3)

1999年夏,铁凝走进莫斯科的特列契雅柯夫画廊。列宾为长女维拉·列宾娜画的肖像译作《蜻蜓》,“高远的宝石般的蓝天,似凌空而坐的小维拉”,“洋溢着欲飞的诗意”。铁凝为了在这幅《蜻蜓》前照相,特意花六十卢布买可以拍照的门票。有了爱好,就有“奢侈”。铁凝从保定坐上火车专程到中国美术馆前排上长长的队买票看罗丹。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自1906年安放在巴黎的罗丹博物馆,这次是第一次出门,到:中国。

铁凝从小就从各种印刷品上熟悉了《思想者》的正面。这次她绕到雕像的背后,才真正激动了。宽厚的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如汹涌的波涛正有节律地涌动起伏”,“罗丹不忽略思想者的头颅,但他更倾心于支撑这头颅的躯干”。“我在他被观众冷淡着的脊背上,他那坚张而痉挛着的每一个细胞都使我生出一种全新的幸福感。我很为这一瞬间,这个我独自占有的瞬间而满足”。

铁凝对画的投入,或许在作家里是少有的一份“奢侈”。在这份她自觉的“奢侈”中,我常能感到她不一定自觉的另一份“奢侈”:童真。她一直被马蒂斯八十三的一张照片打动。在画室的轮椅上,马蒂斯光着脚,专心地剪剪纸。癌症术后的身体让他不再可能站立绘画,简单的剪刀和纸,是“找到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他左脚的几个脚趾微微跷起着”。

微微跷起的几个脚趾,是马蒂斯的这张照片,是铁凝写马蒂斯的文字的聚光点,展现着“艺术家迷恋创造的一片童真”。

孙犁读铁凝的小说后,写信说及: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读铁凝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我想,罗丹后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和马蒂斯左脚的几个脚趾,其实是有机的组合。

是什么使她挽留住了直面人生的一片童真?

铁凝的擀面杖结

铁凝买的风筝,才花了两块五毛钱。是一个很像村姑的仙女。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优惠。”打动铁凝的,恰恰是这行直来直去的字透出的农民高玉修的拙朴。

仙女上天后,“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能解的自在的灵魂”。

然而风筝线断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我坚持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有了这场奔跑,“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不是风筝线,那是……是擀面杖?

铁凝的父亲收集各种农家的笨锁、鱼刀、粗瓷、民窑,尤其是擀面杖。铁凝喜欢把这些擀面杖排满一墙欣赏,好像一排管风琴,有枣木的,梨木的,椴木的,杜木的,铁木的……“它们的身上沾着不同年代的面粉,有的已深深滋进木纹;它们的身上有女人身上的力量女人的勤恳和女人绞尽脑汁对食物的琢磨”。每一根擀面杖,“都有一个与生计依依相关的故事”,“它们能使我的精神沉着、专注,也使我能够找到离人心、离大智慧更近的路”。

于是想起铁凝那么推崇的一幅画:《厨房》。是颜文梁先生画于1929年。“它无疑是世俗的:画面右边推开的窗扇让光漫了进来,一定不是艳阳,有点假阴天的意思,反而使厨房有种别样的宁静。画面左上方悬着的板鸭、蹄髈和大蒜勾引着你的嗅觉和食欲:有点香吧,也有点不讨厌的霉潮气。它们下方那只水缸,缸沿泛起暗黄色高光,半圆形灶台上两只燃亮的红烛,以及正前方小炉子上那映在墙上的橘红色火光——炉上的沙锅里正在煲汤吧,这三组物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带给厨房以殷实的温暖,又与画面的大框架做着呼应,洋溢起宁静中的活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祖国高于一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祖国高于一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6.拼图铁凝(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