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入乡必得随俗,是多年不间断的旅行告诉我的做人道理(1)

5.入乡必得随俗,是多年不间断的旅行告诉我的做人道理(1)

遗憾的是,此番之行无缘得见巴厘岛神庙中最著名的百沙基陵庙。***

拥有千年历史,建在阿贡火山上的百沙基陵庙,亦被称为“万寺之母”。据说这座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的吴哥相近似。

建造伊始,是被用以专祀阿贡火山间歇喷的火山之神。

当巴厘岛的第一束晨光点亮房间,“东方希腊”式的梦境悄然成真,无怪乎最叫人上心的便是那海神与爱神。

只是这“海神”不是那个有着呼风之术,能够掀起或是平息狂暴大海的男子波塞冬,“爱神”亦不是那个独自坐于木星上,有时会向着地球方向射上一箭的男孩丘比特,而是座建造于海面巨岩上的海神庙。

每逢海水涨潮之时,神庙四周渐被海水环绕,竟是会与陆地隔离,恰如一座水上楼阁漂浮悬于海平面上,只有待落潮时方可以再相通。

据说,十六世纪这座寺庙建成之时忽逢巨浪,寺庙一度岌岌可危。于是寺内和尚解下身侧腰带抛入海中,腰带瞬时化作两条海蛇,终是得以镇住风浪,这海蛇亦从此成为了寺庙的守护神。

海神庙前流淌着的股神妙清泉,乃是由设计了海神庙的祭师作法时所感应,遂命人将岩石凿开来而形成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身处海水之中的这股清泉不咸反甜,亦从未断流过。

我们去时可巧遇着涨潮时分,海神庙与陆地间的唯一连接之路淹没在了海水之下,竟无法登临神庙。于是,只得跑去海神庙对岸陆地上的一小亭,未曾想立在亭中竟是可远眺日落美景,难怪此处早已成为巴厘岛上一大胜景。

“我并没有在梦乡

让一行诗显得荣耀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

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我是他的石岸

是他掠过湖心的一阵清风

在我的手心里

是他的碧水

是他的白沙

而他最深隐的泉眼

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无比热爱的诗人海子,当年随身带着四本书卧轨于山海关,其中一本便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而在巴厘岛就有着梭罗笔下这一汪“高悬于哲思之上”的泉眼,即我们眼前的圣泉寺。

十一世纪以来就有的圣泉寺,因庙里有一汪“圣水池”,因而冠名。

桑海都已变做桑田的一千多年,圣龛已是苔痕斑斑,而圣泉依旧奔涌如当年。

不同于海神庙被世人顶礼遥拜,圣泉寺则仍是一座有着虔诚信徒祭祀参拜的日常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完整,几乎是涵盖了巴厘岛庙宇类建筑的所有特点。

如是一派江南风骨似的天水成碧,且又万分逊柔的圣泉寺,竟有着争强的传说在。古时一位喜欢自夸魔力的王,旋即引来诸神之战。王被天神击败,变出一处毒泉,致使诸多天神误引泉水而亡。“天神之王”的因陀罗神遂以宝剑插入大地,引出了这一股长生不老圣泉之水。

石垒水池池底遍布黑色细沙,泉眼处如水涌沙舞,怎么看都像是一朵朵硕大的黑牡丹,盛开在倒映着蓝天绿树的清泉里。圣泉经由一排二十四个龙,流入其之下的圣池内,这座圣池便是千百年来善男信女们的接水口与沐浴池。每一个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作为消灾解祸,有的则可洗涤心灵,有的能够驱逐病痛。对应着每个龙下方的圣泉下,皆有一枚石桩供人站立,否则便会没顶。

巴厘岛人,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一生都离不开寺庙的缘由,与圣泉寺内这池圣水是密不可分的。出生起便要到圣泉内受洗礼,人故去全家人亦得到圣泉内再受洗礼。更有岛上虔诚民众早中晚来此沐浴,另有大多数当地人参拜后,皆会大小桶的往家拎“圣水”。

入乡必得随俗,是多年不间断的旅行告诉我的做人道理。

当地风俗,出入寺庙不得着短裤或短裙,需围上sarung及系上黄腰带,以示对神灵的尊敬。

在进到圣泉寺前,我同right先生便第一回穿上了当地的传统服装sarung,即纱笼。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5.入乡必得随俗,是多年不间断的旅行告诉我的做人道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