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老铁”们的悲喜剧(7)

7.“老铁”们的悲喜剧(7)

参谋长出身的党委书记熊立坤说:“灌注混凝土历来讲‘内实外光’,可在部队建了那么多优质大桥,也没像今天这样较真儿。***”工人提出一个口号:“为本处添彩,为本局扬名!”

对于企业,信誉就是财富,就是生命啊!过去桥墩上留下的是大标语、领袖语录,现在每座桥墩上都用红漆印着施工单位、队长和技术负责人的名字:他们将与大桥荣辱与共,永垂青史。如今,这些乳白色的庞然大物上看不见接缝,看不见钢筋头,沐浴在晨晖、夕阳里,仿佛是玉石甚至象牙雕刻的巨型工艺品,用手一摸,光滑细腻,好像还有一点温柔……如果读者以为这纯属夸张和形容,可就冤枉了。出之前,我听到人介绍的时候,也曾这样想,直到我的手触到它的表面时,才怦然一惊:这真是水泥和砂石铸成的吗?

十队一个月内完成了原计划将近三个月的工程量,按“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规定,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二百四十元,最多的拿到三百七八。工人们自信心和劳动热噌地上长了一大截。这里面也有处领导施展的一点小手段:头两个月,处里保证各队平均工资不低于二百元,但声明:如果两个月后还干不出活来,就只能看着别人拿钱了。事实上,各队后来的工资再没低于这个数。他们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处里垫交的“学费”。

处里几位领导都说:如今干部的责任心比过去更强,工人也比当兵时干劲大,而且听招呼。也许这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军队的纪律”加上“企业的精神”,是猛虎添翼。十队的党支部书记不无炫耀地说:“如今我们的工人哪,干活跟土匪一样……”但这也向干部提出了新问题,让他们不得不做出一条规定:注意劳逸结合,不提倡加班加点。这对提高队伍素质、保证质量和人身安全是相当重要的。《铁道工程报》加按语予以宣扬。

在这件事上,吴大斌第一次食了:他要求工人劳逸结合,自己却做不到。工人们说:只要工地上有本队工人在干活,他在家里就待不住。有他在,不显多;没他在,大家却立刻感到了少;总怕有什么事想不周到。比方说,每次灌注,要用拌合站、吊车、汽车、“蹦蹦车”……司机都是兄弟队临时配属来的关键人物,他们手脚慢一点,你再着急也白费。队长是搞机械的出身,又加细心、好客,因此与他们关系很好,这也是十队的一个“优势”。他兜里的烟大部分是给客人准备的。轮到刮风、下雨、加夜班,这些同志冷不冷,饿不饿,他时时想着,必要时到队里开个小灶。都让队里出钱也麻烦,他常常自己掏腰包。他自己的一日三餐却很马虎,下工时,他跟大家一块回去了;上工时,又见他一起来了……干了半天才想起来:“他妈的,我还没吃午饭呢!”

六月下旬的一天,十队在灌注桥墩时遇上了大雨,人们穿着雨衣,仍然冷得抖。吴大斌把雨衣脱给了运混凝土的“蹦蹦车”司机,自己操起了一把雨伞,可是拿着雨伞怎能爬上爬下?怎能干活?他干脆放下了。这天,段长和书记开完了一个会,赶到工地察看施工况,站在下面看了半天,才认出吴大斌——他浑身透湿,头粘在额头上,已变了模样。“喂,况怎么样?有没有问题?”段长喊道。吴大斌牙齿磕得巴巴响,想说什么,已说不清楚。

“不行,他要生病的!”段长急忙招呼他下来。派人连推带拉把他送回队里。没一会儿,吴大斌换了一身衣服又跑来了。好在离得不远,只有一百多米。新换的衣服立刻又湿透了,这一次,段党委书记霍世录和十队副队长黄靖亲自把他推回宿舍……湿衣服在洗脸盆里堆成了小山,能换的衣服都换完了。吴大斌坐在房子里,听着外面的风声雨声机器声,怎么也放心不下……上一次灌注,也赶上个雨天。夜里十二点换班的时候,他和黄靖把吊车司机接到队里来,吃点饭,喝口酒暖暖身子。吴大斌是不会喝酒的,黄靖见他已经太累了,硬逼着他陪了两杯。吴大斌果然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偏巧下半夜就出了问题。原来固定模型的拉绳是拴在地笼上的,雨大土松,地笼埋不牢,工人灵机一动,把钢丝绳拴在就近的大树上,哪知道风摇树摆,拉绳时紧时松,模板与水泥磨来擦去,拆模后现了麻点。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次失误,开了三次会,最后才现是上述原因。吴大斌一想起来就后悔不迭……今天,他怎能在家里待得住呢?他捞起一件湿衣服拧了拧。朝头上一顶,又消失在雨幕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百万大裁军(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百万大裁军(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老铁”们的悲喜剧(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