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待(1)

1.接待(1)

王老师在大学教书,业余时间搞民俗研究,出了好几本书,下面仍然还有好几部书稿正在进行中,王老师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在各级民俗研究协会学会之类的团体挂了几个头衔,有的称主任,有的称主席,在学校里,大家叫他王老师,在协会开会的时候,也有人叫他王老师,也有的人则称他的头衔,叫王主任或者王主席,王老师是个心境平和好说话的人,对于称呼,都无所谓。

这一个学期,王老师的课在上半个学期都上完了,下半个学期,便集中精力写书,写书是件很辛苦的事,好在王老师也已经习惯,不备课、不讲课的时候,他总是在写作。

王老师的课题不是一个关在房间里就能完成的课题。所谓民俗,也就是在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的东西,人们常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甚至一河之隔,在民俗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想在民俗学方面有所建树,得到民间去,这一点王老师是清醒的。

王老师正在写作的这部书,写的是江南水乡的服饰习俗,王老师已经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服饰习惯方面的资料,原来以为写作足够用了,但一旦写作起来,方知道资料的缺乏,王老师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笔,决定到安亭乡走一趟。普遍认为,安亭乡的民间服饰,最具江南水乡特色。

但是王老师和安亭乡不熟,以前为了搜集资料也去过一两回,但都是由县文化馆的朋友陪同而去,不需要他自己张罗,他只是跟着大家一起走走,看看,问一些问题,记录一些东西,对安亭乡的乡领导和其他乡干部,基本没有印象。王老师和县文化馆工作的朋友,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联系,曾经听说他想往南方去展,也不知到底走了没有,王老师不抱信心地找出他的电话号码,试着打过去,果然不通,县城的电话已经和市里一样,上升为七位数,王老师再打114询问,问到了县文化馆的电话,打过去,便得到了证实,他的朋友果然已经在半年前到海南岛去了。

王老师放下电话,想了想,觉得有两个办法,一是公事公办,不通过关系,不找熟人介绍,自己找上门去,自报家门,说明来意,乡里大概也会接待的,听说有的乡镇现在成立接待办,就是专门为了接待外来客人的。只是,现在大家都搞经济,最好是接待与经济有关系的人,接待对自己乡镇经济展有用处的人,像王老师这样搞民俗学的,与经济的关系实在太远,找上门去纯粹是给人家添无谓的麻烦,即使人家愿意接待,恐怕也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王老师对于接待规格之类并不计较,但是他希望能在安亭有所收获,王老师再三考虑,觉得这个办法欠妥,那么只有再想第二个办法,找熟人介绍,这样王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

这个人叫路正红,是王老师的学生,后来政治上有所展,到省级机关的某个要害部门做了处长,可能是要继续提拔,所以在半年前放到县里来挂职,做县委副书记,王老师并不了解这些况,也是学校其他老师在议论学生时议论起来的,王老师听了,有意无意地记在了心中,现在果然想了起来。

王老师打电话到县委办公室询问省里来挂职的路书记,县委办公室问王老师是谁,王老师犹豫了一下,说,我是他的老师,县委办公室便将路书记的手机号码告诉了王老师,王老师很快就打通了路正红的手机,手机里传出一片噪杂声,像是有人唱歌的声音,在噪杂声中,路正红说,你是谁?王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很担心路正红早已经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他准备着这种尴尬,准备再向路正红说清自己的况,哪知路正红却一下想起他是谁来了,声音立即变得十分热,说,是王老师,我一听就听出你的声音来了,王老师非常高兴,也很感动,说,是我,是我,你还听得出我。路正红说,老师怎么能忘记,别人能够忘记,老师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王老师,您有什么事找我吧?王老师正考虑怎么样在对方的噪杂声中,把事简略地说清楚,那边路正红笑了一下,说,王老师,我的手机信号不强,这样吧,你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我一会到办公室给你打电话,慢慢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间信息(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间信息(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接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