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命运交叉的城堡(二)(6)

6.命运交叉的城堡(二)(6)

《我的烦躁不安的少女时代》在《艾琳简历》里标明了是写于1994年,那年艾琳十七岁。所以我仿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根本不敢用力,怕一着力就全不是那回事儿了。《像艾琳那样疯狂》,在《艾琳简历》里的那份目录单上没有提到,所以可以看作是她进人1999年以后的作品。而要在1999年中国小说阵势图上占一个位置,小说的质地和分量无论如何不能太马虎了。否则对中国小说形势不太了解的读者一看,还以为我们就是那个水准呢。而既说了是戏仿小说,又不能十三不靠哪儿不挨哪儿,总要与那些公众阅读到的文本沾些边吧,否则又算哪门子的戏仿呢?当然也不可以真死盯着谁把谁仿透,跟脱坯下来一样,或者仿古画似地连指纹都清晰地仿上去,那换了我也急。我承认《像艾琳那样疯狂》这篇小说写得并不轻松,除了想要达到它本身的一些想法和规定性之外,还要时时处处留心别绊到哪块石头上,也时时处处留心别让比我年轻的同行绊到哪块石头上。因为常常是有了河流才显出雪山的,不是自负,我只是不想害別人。

到《天使妹妹》就更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在《像艾琳那样疯狂》中已经提到了这个长篇,因此在写作时间上它似乎应该略早一点儿。但我更愿意将它定位于晚于《像艾琳一样疯狂》,最多也是不分先后。在前两二年,年轻作家或者说这一茬走红的作家的小说里经常会提及甚至大肆渲染写小说的状态和感受,而且喜欢说起自己已经写的和正在写的小说。当然不能完全当真,但也不排除之前或者之后他(她)真的写/或者会去写这样一篇小说。《天使妹妹水中花》也可以看作是这样一个例子吧。我觉得无论是感觉上还是技艺上它都应该比《像艾琳那样疯狂》更讲究一点,表达的主旨也更深刻和宽广一些。当然小说如何不是我自己说了算的。我只说我对小说的设想。在写作之时,我感到特别困难的是根本找不到一个句子作为开头写这么个“广为争议”的长篇片断。我无法定下一个调子,更谈不上找到一个清晰的思路。到底它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知难而逬的爱故事还是一个俗气无聊的滥故事?是凝重的呢还是轻薄的呢?真?假意?甜的?苦的?好几次我想算了算了算了我不写了,我做不了这样一个题目,可是真要放弃又心有不甘。就这么患得患失。毕竟这种摆在面前的抖机灵的大好机会也不是总有。就像爬山一样,都上到半山腰了,不登上山顶总觉意犹未尽。再说了,以虚构人物的名义写小说,简直就跟免费游欧洲,这种机会岂可白白放弃?有一天我在健身中心游泳,忽然就知道了这个故事该怎么写了。所以就有了艾琳在“水中花”等着男主人公到来的一幕。在这个所谓的长篇片断里,人物关系简单至极,故事只在艾琳和男主人公两个人之间展开。我非常欣喜找到了这么一个在我看来挺不错的调子,有点像煮茧抽丝,我终于找出了那个丝头。我甚至想,可惜这只是一个片断而不是一本书。

这本书中的戏仿评论可以看作是知名的和无名的评论家和热心读者对艾琳小说的评价;戏仿随笔《我看艾琳》是艾琳的随笔,也可以看作是她对身处的文化圈时髦景象的蓽仿或者戏拟;《激动》是艾琳的创作谈,这样的写法从前是不大看得到的。以前我印象中作家的创作谈写得都很严肃,很诚实,一五一十,掏心窝子。而到了这一茬作家的笔下,早已经山不是

山、云不是云了。他们(或者说我们)这么写好不好、有多好我可说不上,别人怎么看我当然也管不着,但总是往前走了,有了挥和展,有了时尚感,甚至风姿绰约。我试图通过这些戏仿随笔和戏仿评论描蓽和复制当时文化圈的一些声咅和图象,那些声音和图象一度让不少人着迷,我肯定是其中之一。说它们构成了我那几年最主要的娱乐生活毫不夸张,它们带给我的快慰无法g说。现在我将它们以手工的方式重制一遍,也许只算得蝶翅上的一个斑点,仅供同好们旧梦重温。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暗处的花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暗处的花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命运交叉的城堡(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