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道正派,不让老百姓吃亏(2)

4.公道正派,不让老百姓吃亏(2)

要做到清心寡欲莫为已。党员人事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如何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这是对党员干部的考验。有的人思想素质差、私心杂念重、唯利是图,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欺下瞒上,作假造假,夸夸其谈,取得领导的信任后,一旦权力到手,就有恃无恐地谋私;有的人有名有利的事拼命争着做,无名无利的工作放一边。这些人可能一时得势,倍受重用,甚至升官,但是可以断定,终有一天身败名裂,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不可否认,人作为生命的载体存在,由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产生欲。人有七六欲,正当的**无可非议。如果个人不正当的**得不到有效的节制,就会纵欲所需,在欲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于“人心不足蛇吞象”,触犯党纪国法,对每个人来说,要遏制和防止不正当**的滋生蔓长,就必须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要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做到清心寡欲莫为已,鞠躬尽瘁为人民。

处事公道是党员干部的履职之基。为人正派是公道处事的前提和基础,不正派的人处事往往不公道。要处事公正,必先正自身。但是正派的人未必能做到事事公道。有些原本正派者在一定的压力和困难面前,选择了“独善其身”、“明哲保身”,并不坚持公道和正义。处事要公道,就是要待人处事公正、公平。“对已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出以公心,维护公正,坚持公道,处事公平,提高公信。

做人公道正派是不让老百姓吃亏的前提,党员干部食利于民,就要要善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造福,不与民争利,还利于民,为民谋利。中国历史上,许多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对老百姓的作用作了深刻的阐述,把为民谋利作为巩固政权的指导性原则。并且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周朝时期的《六韬》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在这一认识基础之上,它进一步指出,“为国之大务”,在于“爱民而已”,而爱民之道就是“利而无害,成而不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尚书》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西汉的繁荣强盛,就是以秦朝灭亡为鉴,采取与民生息,恢复展生产的结果。唐初的盛世,是总结隋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训,减轻徭役赋税,注重民众休养生息的结果。虽然民本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基础之上,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君主统治,但民本思想仍有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值得当代人借鉴。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在于动群众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除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运用于指导战争,提出了人民战争的基本思想。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要动员群众投身于革命,就必须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他说:“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群众是不会真正行动起来的,而必须“关心群众的痛痒”,必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还明确规定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说:“不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因此,他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正因为如此,他才敢于突破理论禁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支持不支持”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据和标准。**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宝贵思想,并扬光大,提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公道正派,不让老百姓吃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