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让亲属沾一点光”,党和人民利益放首位(2)

4.“不让亲属沾一点光”,党和人民利益放首位(2)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正确的利益观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我们党早在1945年,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的总纲,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都对如何坚持党的宗旨作过很多记述,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同样,作为领导干部,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外,也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更要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领导干部起码要做到两点,一是“慎微”。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领导干部必须注意从点滴小事上开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二是慎独。“慎独”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和思想境界的试金石。党员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道德操,既使在不受任何监督的况下,也能洁身自好、拒腐蚀、永不沾。

在社会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利益矛盾和思想上的观念冲突常常交织在一起,引起一些困惑,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他的利质利益的取得,必须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之下,建立在无私奉献的基础之上,决不能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带入政治生活领域,更不能搞权钱交易,与民争利。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变得空前复杂,人们头脑中的利益观也相应地复杂化了。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按照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逻辑去思考问题,不能仅仅以此作尺度去看待权力,要向杨善洲那样,把权力当作责任来看待,把履行职责和义务放在位,讲付出、讲奉献。

坚持把体现群众意愿和要求作为决策的依据和目标。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作任何决策,都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坚持把集中群众智慧作为决策的重要原则,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在决策前都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声,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要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建立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引社会矛盾。

中国**的历史,就是忠实地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取得更大的胜利,仍然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每个**员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生矛盾时,都必须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为党的事业的奋斗过程中,处处走在前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绝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侵犯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不让亲属沾一点光”,党和人民利益放首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