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1)

3.A(1)

也许是小说的引人入胜,此次坐飞机我居然没有恐慌感,我读着书,随着书里的节一步一步走回天浦县,小时候的记忆像被书中文字的洪水冲开了,抑止不住地哗哗啦啦涌到眼前。

我们那座县城不大,却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就有文献记载,明洪武九年设县治时得名天浦,县城的四面八方都与中国古文化之城接壤,一是\"和为贵\"的和县,二是\"无为而治\"的无为县,县城虽然不大,自古至今却有许多文人雅士光顾,或在此咏诗,或在此为政。唐代诗仙李白曾作过《横江词》六,我只记得其中之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棺阁。\"

众所周知,长江从源地开始,是自西向东流的,但从芜湖到邺市一段,却变成自南向北流,因此人们统称这一段长江为横江,而天浦县境内的江域就包括在横江之中,它位于长江的北岸,与邺市隔江相望,属邺市的市管县。

乾隆八年,年仅29岁的清代大才子袁枚来天浦任知县,他勤政不苟,官声很好,次年又调往他乡。后来他看到官场虚伪,人纸薄,做官忙于吏务,无暇读书,便在33岁的壮年毅然辞官,在邺市购置随园,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写成《随园诗话》和《子不语》等重要著作,总领文坛。

还有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清光绪元年在天浦任知县,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万青选为天浦百姓做了许多实事,诸如筑圩代城,劝课桑棉,疏浚文渠,设厂赈粥,恢复文书院等。据说,周恩来6岁时曾随父亲周邵纲和母亲万冬儿一起去外婆家生活过三年,时常进外公书房读书,有人就此推断,周恩来的颜体加柳碑的书**底,以及为官清政、爱民如子的做法来自外公万青选的遗传。光绪年间,天浦县共有23任知县,万青选是第二任,在这些知县中,他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县城的建造一定不在万青选之手,据说皇帝亲旨要在天浦县建造百里方城,当政的县太爷昏庸无道,与手下的贪官将造城的钱款挥霍一空,最后只造了个十里方城,有民谣为证:\"天浦县破猪圈,老爷打板子,四门都听见。\"

天浦县是太小了,小得几乎每家每户都沾亲带故,堂亲表亲更是司空见惯,小时候我妈妈带着我沿街行走,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跟人打招呼,我妈妈指着对方说:\"叫表姨\",\"叫三姑\",\"叫四伯\"……我于是不停地叫这些沾亲带故的人,要是我不耐烦了,我妈妈会说:\"天浦地方小,不是亲就是表。\"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天浦县城里有我许多亲戚,我生活在一个很有安全感的裙带关系中。生活在小地方的不好是任何事都可能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生活在小地方的好也是任何事都可能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到了关键时刻,这些无尽关系凝聚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过年了,天浦县的年过起来没完没了,从立冬开始就准备年货,腌咸鱼、咸肉、咸板鸭、咸猪爪、灌香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房檐下都挂满了咸货,最好看的就数香肠了,它长长地吊在半空,深红的颜色中夹着白斑点,那是肥肉和瘦肉的混和,灌香肠的肉必须是猪的后腿,佐料里要有五香粉、食盐、白糖、还有糯米黄酒,我妈妈喜欢放白酒,再放些松籽仁儿,所以我们家腌的香肠是天浦县最好吃的香肠,香肠们相拥着吊在房檐下的时候,我总觉得风在一口一口地吃它们,别说是风,就连猫狗飞鸟这些动物都在打它的主意,可惜挂得太高,猫狗够不着,只能借着风的嘴巴嗅香味。但飞鸟是能够到的,它们成群结队飞来,趁人不备的时候,啄上几口,香肠上就留了一个又一个洞眼,像鱼网。鸟有禽流感病毒,被鸟啄出洞眼的香肠只好扔了,我妈妈扔香肠的时候嘴上啧啧着,我知道她心里在可惜,后来我妈妈就想出了一个妙招,在香肠上罩了一个网子,网眼细密,不遮太阳,只挡鸟嘴。于是那些馋嘴的鸟在我家房檐下飞来飞去,最终会一无所获失望而归。如果谁家房檐下没吊挂这些年货,在外人看来,这家的日子是不旺兴的,年是过不起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天墨(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天墨(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A(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