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 讲海上明月张九龄(2)

2.第二十三 讲海上明月张九龄(2)

开元十一年(723),张九龄官拜中书舍人。***这已经接近权力中心了。此时的张九龄除了展现出他高超的行政能力之外,还展现了他的优良品质,那就是直。《资治通鉴》曾评价唐玄宗前期的宰相们,说某人尚法,某人尚文,某人尚俭,而评价张九龄时是这样两个字,“尚直”(《资治通鉴》卷二一四)。这个“直”字的确是张九龄的写照。不说别的,就说说他劝谏张说的那件事。张说是张九龄的前辈,又是恩公,按理说张九龄应该和他一条心才是。但是张九龄不是这样的,这个人办事向理不向人,就是张说有问题他也直不讳。

开元十三年(725),玄宗皇帝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种封禅大典历朝历代都是大事,能跟着皇帝一同前去是莫大的光荣。要是不能跟着去就说明皇帝不重视你嘛。大家要知道,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怎么死的,就是汉武帝去泰山举办封禅大典,司马谈没能跟着去,因此抑郁而终。

所以唐朝上下对这次封禅大典人选也是高度重视。张说负责拟定名单,他拟定的人选多半是自己的亲信或者属下,而且借机给这些人加官进爵,这就有点以权谋私的味道了。张九龄自然在名单中,但是张九龄很正直,并不因为张说是恩公就不吭声,他奉劝张说:官爵乃天下之公器,应该先注重德望,然后看功劳政绩。您现在拟定的名单鱼龙混杂,我担心一旦公布,四方失望。希望你能谨慎对待,以免后悔。但是张说不听。果然,名单一出来,舆论哗然,张说一辈子英名因为此事大大受损。

张说去世以后,无人主管集贤院,唐玄宗想到张说以前经常提到张九龄的名字,于是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不久又升任宰相。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正是唐朝最鼎盛的开元时期后半阶段。前半阶段有姚崇、宋璟等名相,后半阶段就以张九龄为代表。他执政理念清晰,

注重吏治,注重民生。例如在唐玄宗时期,不断对外用兵,开疆拓土,有的属于自卫反击,有的则纯属好大喜功,民众负担沉重,杜甫的名诗《兵车行》就是讽刺唐玄宗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张九龄就多次劝谏唐玄宗,甚至使用权力阻止边将获得封赏,他不是不注重国防,而是反对不顾民生滥用武力。

他在行政方面事迹非常多,总而之,开元后半阶段社会秩序井井有条、经济文化全面繁荣,与他密切相关。而且他还做了一件惠及后世的大事,就是开辟大庾岭新路。

岭南与内地的交通十分不便,有五岭横亘在今天江西、湖南与两广之间,道路险峻漫长,岭南的落后有很大原因就在这里。咱们祖国这么一大片领土没有经过充分开,那么丰富的资源不为人所知,谁不着急?所以张九龄做的这件事对国家来说是具有战略性影响的。

在张九龄之前,有三条通往岭南的道路。第一条路,当年秦始皇攻打岭南不顺,开辟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走水路。但是这条路太绕道。第二条路,大致相当于今天京广线的路线,由鄂州也就是武昌到衡阳、郴州,再越过五岭到达韶关,然后到广州。这一路水陆联运,但是有很多艰险路段,尤其是水路,险滩很多,也不方便。第三条路,由今天江西越过五岭到广东南雄。这条路也就是张九龄最后选择的路线。

但是这条线路最大的问题是年久失修。早在秦代这里曾经有路,但是秦末战乱导致关隘和道路均被废弃,当时这条道路无法通车,运输货物都靠人背肩扛,根本就称不上是路。张九龄亲自指挥开辟新路,他亲自踏勘线路,参与设计,然后在农闲季节集合大批民工动工。经过他的整修,整条大路焕然一新,道路宽阔,“方五轨”,也就是可以并行五辆车,而且沿途修有驿站馆舍供人休息,由于这个地方多梅花,所以后人把新关隘叫做梅关,此地叫作梅岭。这条路一直沿用到近现代,现在还在,我去看过,真的很佩服张九龄当年的大手笔。这条路的开辟使得岭南与内地交通变得通畅了很多,岭南地区日后的展与张九龄的贡献密切相关,这是张九龄对岭南乃至整个中国的巨大贡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唐英雄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英雄传
上一章下一章

2.第二十三 讲海上明月张九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