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杯酒释兵权(1)

6.杯酒释兵权(1)

开国皇帝杀功臣,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这样的典型。宋太祖不仅不杀,而且采取一种最省力的方式,让大家都得到很好的结局。这里有三点很重要:第一,威吓;第二,推心置腹地谈心;第三,安排出路。三者缺一,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之家。《宋史》太祖本纪中有:“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王。相传,赵匡胤出生时,伴随着婴儿的哭声,“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少年时的赵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从这段评语来看,赵匡胤和其他同年的孩子们相比,是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形,就是不爱读书。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整整二十年了。一个平衡被打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摔打出一身的好武艺。

成年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漫游了华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愿,到后来他终于遇到了机会。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招兵买马,于是,身强力壮、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时,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因成了柴荣的部属。柴荣即位,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并升任禁卫军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儿子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匡胤动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恢复了自王莽以来不流血政变的优良传统,他在有保留地执行了“刘裕法则”后将之彻底废除。在过河拆桥方面,赵匡胤也比汉高祖和明太祖所做的温和且高明得多。那两位需要用刀子才办得到的事,他陛下一杯酒就解决了。更令人叫绝的是,这个武夫出身的皇帝成功地改造了势力强大的士大夫阶层,他主动让渡了一部分统治权力,从而赢得了士大夫阶层在意识形态方面百分之百的忠诚。这种统治阶级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只有汉武帝独尊儒术可以与之相媲美。皇帝从孤独的政治偶像嬗变为士大夫的精神象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皇权获得了士大夫的永久支持,王莽、曹丕、刘裕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五代时期,是个动荡不定的时期,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谁拥有强大的兵力,谁就可以实现他的野心。在大分裂的五十多年间,军校拥立、弑君篡位、互相砍伐、战场厮杀的现象,从未间断过。赵匡胤也是靠着自己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登上帝位的。他当年作为一个军人,也参与过拥立周太祖郭威的行动。因此,他一上台,先考虑的是如何控制手中握有重兵的将帅,防止兵变的生,以便永葆帝业。

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召见谋臣赵普,向他问道:“自从唐亡以来,几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战争不止,生灵涂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使天下战火永息,兵不再战,为国家作长久打算,应当怎么办?”赵普回答说:“过去的动乱,只是由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改变这种状况,也并不太难,只要削夺其兵权,管制他们的谷钱,收了他们的精兵,天下自然就会安定了。”赵普这一番话,使赵匡胤惊叹不已。赵匡胤很快又说道:“卿过重,这些弟兄跟随我多年,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我,你太多虑了。”赵普又说:“我并不是忧虑他们本人会背叛你,但万一他们手下的人要拥立,也由不得他们了。”赵匡胤听后,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次兵将拥立的场面,顿觉不寒而栗。特别是他想到拥立自己的那些将帅和弟兄,有的是禁军的高级将领,掌握着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如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等人;还有的自恃拥立有功,已经出现不服管制的迹象。于是,赵匡胤下决心削夺他们的兵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历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历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杯酒释兵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