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人为与人言(113)

113.人为与人言(113)

电话交友,,午夜播音中的电话倾诉……处于身体幽禁中的现代人用电话的方式展了一种开放的可能,他们在电话中呈现出一种露阴癖-将自己的**以一种匿名的方式传播给那些听者。***因为没有身体的介入,一种隐匿身份的可能更充分了,电话呈现了现代人的交往缺乏症,他们只能以另一种方式加以补偿:在午夜播音(通过电话)、交友电话中匿名地施放同、接受怜悯-一种精神抚摸。他们借助电话成了隐身的交往者,他们互相用语抚摸对方,而恐惧真正的接触-用温暖的手掌亲抚对方的身体,在激中颤栗。

由此现代人展现出一种声音中心主义。一个电话就可以听到恋人的声音,声音的抚摸使得恋爱-用书互诉衷肠的古典方式立即被抛弃了,人们满足于让那些热烈的语即时出现又即时消失在电话中,呈现给当下的恋人,话也呈现出当下性:对话依赖出场者双方的即时语境而存在,它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因此对话是即时性的,只有书面语才呈现为一种脱离具体语境的独白,一种由爱着的心灵作出的独立的判断,它才是永恒的、深邃的。我是说书面的书是更为高贵的爱方式,书是一个人在面对其想恋人时作出的感抉择,是在不知道对方的反馈(是否爱、爱得真吗?)之下作出的义无反顾的感付出。而电话诉衷肠却是互动性的,一方只有在另一方也给予同样的回报的况下才能话连篇。试想面对电话线那一头的冷嘲热讽,这一头又怎能热澎湃、意绵绵?因此热衷电话恋爱的现代人呈现出一种感上的交换主义,只有对方给予了相应的回报以后\"我\"才付出,\"被爱\"比\"我爱\"更重要:电话由此在恋爱中的地位提高了,它应和了现代人感上的交换主义。浪漫在现代生活中也成了商品,电话取代信箱,绿衣使者不再带来温馨的恋,没有人再依门而望守候邮差的来临了,爱也不再需要什么相思和等待,甚至不需要想象(幻想)了,这些在它们出现之前的那一刻被现代人拨电话的嘟嘟声给逼退了:电话听筒中的那一声\"喂!哪一位?\"惊走了所有的相思、等待、幻想,留下的是感交换,是一场毫无想象的对话,声音代替了一切,一切反应都源自声音的效果,爱成了一种效果,恋爱的过程成了声音的效果史。

今天,我们在别人的通讯录上仅仅意味着一个号码(电话号),他可以不知道我们的职业、住址、邮编以及其他一切,但是他知道这个号码,对于他来说一个号码就已经足够了。他可能己经忘记了我们的相貌,我们在大街上擦肩而过他也未必能认出我来,但是他却能听出我的声音,因为我们一直\"电话联系!\"。

安乐死\"在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权利业已丧失之后,卑怯地依赖别人,寻求苟活,理应招致生命自身深深地蔑视。\"生命是属于创造、上升、活力、价值的,当生命成为苦难的工具、绝望的侍者、泪水的淋湿布,生命有权选择反抗:主动的死亡。如果说,保存自己,维护个体的存在,求生是一种本能,那么惧死-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怜悯就是这一本能的另一方面。而安乐死正是对这一本能的否定和反抗,所以我得说,安乐死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表现人对于本能的胜利之处,它使人离开了死亡的阴影,能在阳光中和死亡直接面对。活着意味着生命的自我选择和造就,意味着自由和可能性,而死了的人只能是他已经无法再改变自己,死亡意味着人的可能性的丧失。因而对于人来说死亡就是和一切话别,就是丧失。但是没有什么比人更伟大,他将死亡也包括在活着之中-因为他可以选择死亡(苏格拉底就这样选择过),这样,人就使死亡成为活着的一个内容,对待死就像对待生命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样,一切都在自主之中。

安乐死充分体现了人的力量:\"自愿选择的心境澄明而愉快的死,执行于纯净和见证之中,因而能在告别者还在场的况一「做一个真正的告别,同时也对成就和意愿作一个真正的估价,对生命作一个总结??\"?一个人应当冲出于对生命的热爱而希望另一种死,一种自由、清醒,并非偶然和猝不及防咬的死)。\"(尼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为与人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为与人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3.人为与人言(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