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守文学的神圣(1)

1.坚守文学的神圣(1)

郝小奇王保国

67岁的徐剑铭在接受采访时,用他的“徐氏三字经”,为自己50年的文学人生做了个点评:“是作家,非著名;有职称,没文凭;出过书,没飘红;得过奖,多是铜;缺心眼,爱逞能;常跌跤,不喊疼;不识数,糊涂虫。”看似调侃的总结,其实饱含着他人生命运起落中的苦辣酸甜。

少年成名

1960年,还上初中一年级的徐剑铭以一歌词《金龙啊,展翅飞翔》(由校友赵季平谱曲)在学校引起轰动。然而,由于成分不好加上数学太差,他被拒之于高中的校门外。1963年他进工厂当学徒,业余时间继续圆自己的文学梦。他最初的作品是诗歌,主要表在工厂的墙报和大街小巷上的诗画栏以及群众文化馆的内部刊物上,由此赢得“神童”美誉。

从1965年起,他的作品在《西安晚报》等报刊频频亮相,很快又登上了西北最权威的文学期刊《延河》,引起了柳青、杜鹏程等老一辈作家的青睐与提携。陈忠实回忆说:那时候,在西安工人业余作者中,徐剑铭的名字是响亮的,知名度是最高的……打开报纸和刊物,就会看到徐剑铭的名字和新作。我至今记得阅读他(表在《西安晚报》上)的散文诗《莲湖路》时酣畅淋漓的美感,激澎湃、诗意泉涌、才华横着竖着地漫溢……而报社副刊的老编辑们说道:“不管要啥稿子,给徐剑铭打个电话,放下电话你就可以去找他取稿子,真是倚马可待……”

从此,徐剑铭被称为“快枪手”。

然而,“风暴”来了!1966年,不满22岁的工人诗人徐剑铭便被扣上“三家村马前卒”的罪名,并被流放到白鹿原的一个小厂接受“监督劳动”。尽管如此,徐剑铭也没停下手中的笔。1978年,他被市总工会抽调到市工人俱乐部,成为《西安工人文艺》杂志主持工作的副主编。很快,《西安工人文艺》便成为全国同类刊物中的佼佼者。西安地区一些后来成为文坛大家、名家的作家们都得到过徐剑铭的帮助,一大批文学青年更是受到了徐剑铭的倾提携。

1984年,徐剑铭调入扩版后的《西安晚报》任文艺副刊编辑。徐剑铭说他“缺心眼、爱逞能”,其实是表现在工作上的创新追求和担当精神。他是《终南》文学副刊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报社获得好稿奖最多的记者、编辑之一。

然而,一场飞来横祸却让这位集名作家、名记者、名编辑于一身的长安才子身陷囹圄,并被关押到死刑犯的号子去当“陪号”,成为中国第一位、也可能是唯一一位为死囚犯当陪号的作家。

写在死囚牢里的奇书

虽然身负奇冤,狱中的徐剑铭却并未沉沦,没有忘记作家的责任。“我坐在用火柴纸盒壳扎成的圆墩上,趴在被无数人犯汗水浸染的床板上,在号子里那盏长明灯的照耀下,完成了这部书的初稿……”(徐剑铭:《死囚牢里的陪号》后记)。

2011年3月,这部写在死囚牢里的长篇小说——《死囚牢里的陪号》在京出版,被称为文学陕军的再度东征。

在目睹了上百名死囚犯生命走向终结时的悲凉场景后,徐剑铭决定写书,并将主题确定为“揭示人性中的黑暗,展示黑暗中的人性,为生命而祈祷”。而对于这部“中外文学长廊中的一道独特风景”(邰尚贤语)的奇书,著名作家高建群撰文说:“《死囚牢里的陪号》为我们展现了为层层幕幔所遮掩的那类人最为凄凉的一幕……上苍让一个叫徐剑铭的作家去历经一场炼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这部书的问世……”

贾平凹的评说更是简意赅:“这是一部有价值的书,作者是个有骨气的人!”陈忠实则认为:“不仅要对它的艺术价值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他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是法律的健全,而且要思考如何认识我们这个正在展中艰难前行的社会……”

更多的作家、文艺评论家则认为,这部书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几乎所有读过这部书的读者都会用“震撼人心”来形容内容的真实性,用“行云流水”来赞誉作者杰出的表述功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野樱桃(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野樱桃(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坚守文学的神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