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意识随想篇(4)

50.意识随想篇(4)

不同的信念,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追求及群众所具备的素质差异,对一个地区、一个村落,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是何等的触目惊心,现实中活生生的事实,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教人深思。

“娘娘庙”弃旧更名“新华村”

古庙会虽过被赋新内容

经济较达的安村乡新华村,地处安孟公路中段,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全村五个小组分布在两个自然村,共有1600口人,2000亩耕地,30多名党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高,不听邪说,不信歪理,民风淳朴,秩序良好。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密切团结,躬身务实,带领全村群众扎扎实实抓生产,轰轰烈烈搞经济,人均收入直线上升。199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成为安村乡批小康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组织,党支部1997年被西安市委命名为基层先进党支部。

新华村原名娘娘庙,每年古历二月十五日的古庙会,方圆数十里善男信女数万人朝会叩拜,烧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世态平安,生活美满。但无奈天不作美,神不灵验,新中国成立前生活的饥寒交迫尚且不说,新中国成立后至生产责任制前农民群众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但经济生活仍受饥寒之苦,有道是“户口关系在蓝田,粮油关系泾(泾阳)、高(高陵)、三(三原)”拉橼贩檩,拆房卖家产换粮糊口司空见惯,携老扶幼外出讨饭没人笑话。60年代“革命”口号高于一切之时,“娘娘庙”与时代主调格格不入,相去甚远,随更名“新华村”,喻示新中华革命之村,但苦于计划经济时代,不信神鬼,缺吃依旧。群众迫于生计做门窗、箱柜卖钱换粮,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长个“疤疤”,被挖个“痂痂”,生活清贫困苦依然,老人妇女们迫于生活,求神拜佛烧香祈祷活动不曾间断。

1982年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犹如强劲的东风,给新华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计划经济时期迫于生活所学的手艺特长得到充分施展挥,土地潜力得以充分挖掘,农民不仅可以自主生产,而且可以自由支配劳动力,口粮问题彻底解决,生产力充分解放。青壮年农民三人一拨,五人一伙利用各人一技之长走南闯北,割沙、做家具、搞贩运,挣钱创业打天下。自责任制实行以来,聪明勤劳的新华村人如鱼得水,经济蒸蒸日上,人人有手艺,家家有生意,户户有存款,十万元以上存款户不下半数,新楼房鳞次栉比,摩托彩电大为普及,冰箱电话不算稀奇。生活现代气息浓厚,住房要宽敞,饮食论营养,穿戴讲漂亮,生活赶时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名副其实的“新华村”。

新华村作为小康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走在前列。老太婆们仍然有少数烧香的,但村上46岁年轻的支书王买良及其一班人及时给予劝导、教育,使烧香敬神的人明显减少。

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还赋予本村千年古会以健康向上的新内容。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村上利用古会之机,印横幅、贴标语、做广告,鼓励群众做生意,展经济且年年有成绩。每隔一年有一次更大的活动,所需的两万元以上的费用主要靠本村在外做生意的大户筹措,唱大戏、开大会,用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递经济信息,表彰村里致富带头户、示范户、劳动能手、五好家庭、好人好事等,并对为古庙盛会捐款多的私营个体企业做广告、搞宣传。这样不仅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推动了本村及周围村的经济展。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年轻人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也在提高,他们不信神,不信邪,崇尚知识,热爱科学,他们深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不能平地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栽植苹果400亩,现有300多亩已受益,且效益显著,村里有手艺的男劳外出打工做生意,没一技之长的妇女则成群结队利用农闲之机去韩城县摘花椒。到礼泉县卸苹果。全村上下一派争先恐后、勤劳致富的喜人景象,正如支书王买良所概括的,新华村现在是:“村里经济蒸蒸日上,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相对充实,居住条件逐年改善,健康程度日益提高,公益事业逐步展,社会治安一贯良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野兰花(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野兰花(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0.意识随想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