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二十章(5)

136.第二十章(5)

西德尼和伊莲最后一次来西安是1996年,沈燕带他们去了辋川,因为沈燕听说在辋川的一个山沟里,有一个造纸的老人,还在造纸卖纸,据说采用的是古法造纸技艺。

在辋川的一个小山沟,在山沟外一个清浅的河滩,一片白石滩上,他们果然看到了一个大约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慢悠悠地造纸,也没有家人,也没有帮手,只是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因为这里游客不多,生意也十分清淡,但老人却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做自己的,不太与外界来往。

据沈燕回来说,老人年岁已高,身体似乎很不好,一口的关中话,蓝田口音,和我的蓝田口音很相像。她还专

334

门问了,老人姓蔡,脖子上还挂了一块玉佩,是龙凤玉佩,一看就是蓝田玉,但是玉质一般,做工粗糙得乏善可陈。但是值得他们庆幸的是老人的造纸术却是古法造纸,与其他地方的造纸术不太相同,一切皆用手工,而且是最原始的那种,西德尼夫妇喜出望外,极为兴奋,完整地留下了影像资料,带足了样品,满载而归。

沈燕记得和老人交谈时,老人说:“你现在来还能看到这法子造纸,如今的年轻人谁也不愿干这个又苦又累的行当,还不挣钱……”他说着,神沮丧,一脸的悲哀。“等我死了,这种造纸术就失传了……”

西德尼和伊莲夫妇后来在美国的波士顿开了一家民间手工纸博物馆,在博物馆,他们展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手工纸工具和纸张,以及与手工纸有关的各种资料图片和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非常全面。而且,在博物馆门前,他们还特意放了两个兵马俑——一个兵俑一个马俑,对外免费开放。

如果读者朋友有机会去美国,去波士顿的时候,你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去博物馆看看,那里面就有我们中国的民间手工纸的实物和工艺,以及由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地的手工纸工具和工艺,以及它们工艺的演变和变化过程,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一定会现这些民间手工纸,他们的历史和沿革,它们的根都在中国。

他们博物馆的地址是:

伊莲。柯莱茨基(elainekoretsky)

造纸博物馆馆长

335

地址:carriagehouse

8evansroad

brookline,ma02146-2116

u。s。a

电话:617-232-1636

传真:617-277-7719

自那以后,每次我回到老家蓝田,都会到县城的玉店看看,遇到喜欢的玉石或者雕件也会买一些,留作纪念或者送人。由于开采量很大,蓝田玉被低贱地卖着,尤其是那些原石,以石头一样的价格成吨成吨的在低廉地交易,远不似在遥远的古代被人珍惜,被人贵重,实在令人痛惜。

每次回到蓝田,我也会到县城的店铺或者乡镇的街道看一看那些粗糙的手工纸,问一问这些手工纸的产地来源和原料工艺,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成为我的下意识,不由自主,无法控制,就如同有人在神秘地引导着我。所不同的是,看得多了,我现如今的街边小店里的手工纸,它们的质量比以前差多了,而且越来越差,它们的用途也越来越单一,仅仅用作包装和烧纸了,没有人用它们写字画画,连剪窗花也不用了,都用机制纸了。

再也没有人那么虔诚地对待这些纸张了,再也没有人会把这些纸张敬若神明。

我心里深感悲哀。

然而,每当我看到或者想起蓝田玉,想起手工纸,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遥远的历史,曲折的往事,那些充满坎坷与艰辛的文明之路。

336

当然,我还会想起在辋川的那个姓蔡的老人,虽然我没见过他,我一直在想,那个造纸的老人会不会就是我书中描写的主人公蔡水生?沈燕见到他的时候他年事已高,算一算他的年纪,现在应该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时不时地,我仍然会固执地想起他,想他可能的身世和他身上生的故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玉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玉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6.第二十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