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哪里人(1)

1.你是哪里人(1)

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旬邑人。我把旬叫sun,二声。对方脸上笑笑的,说旬邑的,看我一下;又有人问我,你家在哪里?我说旬(sun)邑。对方不屑地说,噢,旬邑,你那里出洋芋。我立即脸上悻悻的,好像尾巴被人揪了一下。

那是一九七四年,我坐着敞篷车从旬邑来到西安。我很土气,穿着母亲做的方口布鞋,双颊有两块很重的红血丝,说一口旬邑土话,胆怯、自卑。我很好的朋友陈兰慧后来多次说她第一次见到我的景,曾经令我很不好意思。她说她带着铺盖行李走进陕师大后院女生楼四楼朝南的一个宿舍,看见我坐在进门处的架子床下铺。我见她带行李上楼出了汗,站在桌旁长出气,一个劲对她说,你坐(cuo)嘛,你坐嘛。

的确,我那时实在土气(一直土气着),怕在人前说话,怕人问我是哪里人,家在哪里。我费很大劲也把sun改不成xun,可是,给我们带写作的老师偏偏在全班同学面前问我,你家是哪个县?

老师姓文,矮个儿,胀眼泡,看上去暮气沉沉,课却教得好。老师从一班教室来到我们二班教室,手里拿着几篇作文稿。他没有站在讲台上评讲学生的作文,进门后可能坐在讲台前或者门口某位同学空出的座位上。老师叫到我时我没听见,同桌推我一下,说文老师叫你哩,我赶紧站起身走过去。老师面前摊着我的作文稿,他没先提文章好赖,第一句话又是问我,你家是哪个县?我低声说,旬(sun)邑县,老师说,噢。然后才开始说我的文章。他说你的这篇《走进师大》文字简洁,起头结尾承接自然,我给你改了几个错别字,你再看看。我说噢。老师又说,你们旬邑最早叫做“豳”,是西周的源地,文化底蕴很深。你知道不?我不好意思的说,我不知道。老师说,你看《中国简明史纲要》,里边有记载。我拿着作文稿回到座位上,心里很激动。老师没有改动我文章的语句,只划出几个错别字,后边用红笔写几行好的评语。

1974年,中国处在文革末期,政治环境是防修反修,备战备荒。全国都在挖地道,防止美帝、苏修、蒋介石打过来。**有一条指示,叫“备战备荒为人民”,举国上下奋起挖地道,连农民也挖地道。我们新生进校来,不是坐在教室安静地上课,而是推着架子车,挥动头铁锨在校园挖两周地道。两周劳动结束,才开始上课。带写作课的文老师第一堂课好像没讲啥,他介绍一下自己,认识认识学生,然后要求每人写一篇进校后的感想。没有框框条条,自拟题目,诗歌、散文、记叙文不限,三天交稿。下课后,同学们便跃跃欲试,都想露一手。而我心里空空洞洞,不知从何下笔,眼看同宿舍、外宿舍的人已经成篇,自己一个字写不出,心里干急。憋到最后,仓促写成不足一千字的记叙文《走进师大》,交给学习委员了事。筷子里边选旗杆吧,根本没想到这篇短文能受到老师好评,这无疑使我受到鼓舞。而更鼓舞我的是,如老师所说,翦伯赞主编的《中国简明史纲要》第一册三十页有三段关于旬邑的记载,说周自后稷十几传至公刘,迁居于豳(旬邑)。周人渡过渭水,在豳地建立庐舍,豕牢;开拓田畴,划分疆场;分配土地,继续农业生产;“取厉取锻”,改进生产工具,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彻田为粮”——强制村社的人民用劳役的形式提供地租。经过八代三百年,传至古公亶父后受到西北游牧部落侵扰,才去豳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诗经》、《后汉书》几处提到旬邑,《诗经》中的《豳风》,就是描写早期周人在旬邑一带的生产劳动与生活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耕。……四月秀萋,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真是太沉厚,太优雅了!了解一点旬邑历史,像有了一点底气,少了一些自卑,无形中增加一些自信。参加工作后,单位同事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苟巴”县的,说我是洋芋蛋,我不在乎了。有人连旬邑俩字都不认识,还有资格笑我是洋芋蛋?就像有人读老三篇《愚公移山》,不认识愚,干脆来个《公移山》一样——当然是笑话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有一个遥远的传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有一个遥远的传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你是哪里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