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九章拉祜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14)

136.第九章拉祜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14)

最后,感谢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为拉祜族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向世人展现拉祜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生机勃勃的展前景、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面向世界的沟通交流。***感谢宁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全体同人,尤其是民族历史编辑室的杨皎、丁佳两位编辑!他们的辛苦付出,才使得本书得以面世,谢谢!

杨春

2010年9月

注:拉祜文在书写时w声母不标,此表中只为与国际音标对照而标识。

二参考文献

拉祜族族徽

拉祜族小学女生

1政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拉祜族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0页。

拉祜族妇女织布

《从葫芦里出来的民族——拉祜族》封面

何昌

娜朵

拉祜族竹藤编织品:簸箕和篾饭桌

舂糯米粑粑

拉祜族少女服饰

二拉祜族区域自治地方名录

抢“新水”

新郎新娘敬酒敬烟

拉祜山乡驿道

名称成立时间辖区基本况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3年4月7日辖21个乡、2个镇、157个行政村,总人口49。72万人(2006年),其中拉祜族194093人,占总人口的42%以上。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9年辖7个乡、3个镇、36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2003年),其中拉祜族人口31763人,占总人口的29。75%。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12月30日辖5个乡、2个镇、48个行政村、26个办事处,总人口16。5万人(2002年),拉祜族人口为2883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39%。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987年5月15日自治县辖8个乡、3个镇、109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城镇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0。1万人。

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7世纪,据《拉祜族史》载,拉祜族先民作为“武都羌”和“河湟羌”的成员,便生活于甘青高原广袤的大地。

约公元7世纪,据《拉祜族史》载,拉祜族先民离开甘青高原陆续南迁,他们穿越川西高原到达川西南地区。

隋唐时期,拉祜族民族他称“缅”“闽”“锅锉”,自称“卢鹿”“鲁屋”,开始见之于汉文献。

约公元8世纪中叶,据《拉祜族史》载,拉祜族先民陆续从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和攀枝花渡口进入滇西北高原。

约公元13世纪末,据《拉祜族史》载,拉祜族先民迁徙至滇西南地区。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于孟连置木连路,今澜沧拉祜族地区大部分属木连路管辖。

明永乐四年(1406)四月,置孟连长官司,今澜沧拉祜族地区属孟连长官司管辖。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孟连长官司升为宣抚司,继续管辖今澜沧拉祜族大部分地区。

雍正年间,大乘佛教徒杨德渊从大理来到南栅拉祜族地区建盖佛堂传教。

嘉庆五年(1800),拉祜族头领李纲霖,被册封为黄草岭土千总,成为有记载的拉祜族第一个土千总。

嘉庆八年(1803)九月,铜金和尚俗名张辅国,被册封为南兴土目,成为拉祜族聚居区第一个土目。

光绪十三年(1887),拉祜族大部落领李芝龙(亦作李芝隆),被册封为大雅口土都司,是历代拉祜族土司中授职衔最高的。

光绪十四年(1888),清政府正式核准,于拉祜族地区谦糯置镇边直隶厅,上改心设巡检1员。

同年,拉祜族部落领李先春,被册封为谦糯土千总。

光绪二十八年(1902),镇边直隶厅设岩帅土都司1员、木戛土守备1员。

光绪二十九年(1903),勐勐(今双江)拉祜族在李三民、张朝文、罗扎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拉祜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拉祜族
上一章下一章

136.第九章拉祜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