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四、忠宦和奸宦(7)

18.四、忠宦和奸宦(7)

童贯、蔡京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把司马光、文彦博等一大批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正直大臣列为奸党,并御书刻石,立于端礼门外,称为“党人碑”。***凡名列碑上的大臣,生者贬斥;已死者剥夺谥号和官位,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童蔡此举对宋朝统治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童贯与蔡京任人唯亲,凡是他们的同党都出来做官了。

童贯与蔡京还公开卖官鬻爵,以至民间出现了“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的童谣。

权倾朝野的童贯把北宋统治搞得乌烟瘴气,内外交困。

不久,宋徽宗的黑暗统治终于酿成了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浙江六州五十二县。消息传到汴京,宋徽宗大惊失色,急派童贯为宣抚使,率十五万大军前去镇压。童贯软硬兼施,一面代皇帝下令,停止花石纲等民愤极大的工程,布文书招抚起义军,一面派重兵奇袭起义军。由于力量过于悬殊,加之童贯运用了收买、偷袭等手段,起义军很快被童贯所率大军击溃,方腊和其他农民军将领英勇就义。童贯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纵兵杀害近百万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宋徽宗因童贯镇压起义军有功,加封其为太师。

童贯好大喜功,掌兵二十年间,多次对西夏用兵,劳民伤财,动摇了国本。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每次打了败仗,童贯不仅隐瞒事实真相,还向朝廷报捷。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联合金兵攻打辽国,畏缩不前,乞求金兵代取辽国占领下的燕京。金兵攻下燕京后,将城中劫掠一空。童贯竟以百万贯赎回燕京等空城,回京后却大肆吹嘘恢复之功。宋徽宗不明真相,大喜过望,以为童贯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将童贯封为广阳郡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镇守西北的童贯不思抵抗,慌忙从太原逃回开封。金人不战而攻下燕山,得以长驱南下。

宋徽宗接到警报,忙将帝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南下逃命,被宋徽宗任命为东京留守的童贯惜命第一,又率领临时招募的几万人组成的“胜捷军”再次逃跑,南下追赶太上皇。

童贯的亡国行径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义愤,以太学生陈东为的谏官、御史和国人纷纷上书弹劾童贯。于是,宋钦宗下诏公布童贯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将其处死。

童贯虽死,但他种下的恶果已经无法挽救。不久,金兵攻下开封,北宋灭亡了。

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本姓马,乳名三保,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

郑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也就是回族人。

南宋末年,忽必烈攻占了位于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征服了当地各民族。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云南行省,派郑和的先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统治云南。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后来,郑和的祖父从了母姓,改姓马。

由于出生于回族家庭,幼年时的郑和即了解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的父亲与祖父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海外各国的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谈中,郑和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深深地影响了郑和。

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占领云南后,郑和被带到南京,受到阉割,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朱棣手下服役。

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后来,跟随朱棣参加了“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为此,朱棣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两万多名官兵交给他指挥。

朱棣做皇帝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亲笔写了个“郑”字赐给马三保。马三保从此改姓郑,改名为和,升任四品内官监太监,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太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宦官与太监(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宦官与太监(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四、忠宦和奸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