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能的升华(4)

4.本能的升华(4)

一般我们很难观察到这些**成分,只有出现病症时才能认识到**成分。***由于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相互替代能力,所以可随时改变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也是它们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们有能力从事各种活动,并且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和它们最初达到目的的方式(升华方式)不同或者完全脱离了。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活动叫作本能的蜕变形式,也是本能在一生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态形式。由于性本能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性本能的蜕变形式。经过试验,一般性本能经过的蜕变过程如下:

1。通过颠倒,变成其对立面;

2。返回到自身主体;

3。抑制;

4。升华。

现在我们只需要讨论分析前两种问题,因为我并不打算讨论“升华”,而阐述“抑制”问题则需要用一个独立的章节。这里我们需要明白,这里讲的倾向和本能的直线性追求的目标倾向刚好相反,所以,上述蜕变很可能看成是反本能的自卫形式。

我们仔细分析通过颠倒而转变为其对立面的活动,现它完全可以分为主动活动转变为被动活动、完全颠倒内容这两种不同的活动,这两种活动的本质也不相同,下面我们予以分别阐述。

我们可以从两组相互对立的活动中找到主动向被动的转变:性的施虐欲—性的受虐欲(分别简称为施虐欲和受虐欲),“见色思淫欲”(简称视淫)—裸露欲。这些颠倒是本能目的的颠倒,主动的目的(虐待和视淫)代替被动的目的(喜欢被虐待折磨和喜欢被看),而变爱为恨则是目的颠倒的唯一例子。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本能是如何回转到主体自身的,如受虐欲其实是施虐欲将施虐目标转向主体自身的“自我”,裸露欲其实是将视淫目标转到自身上,喜欢看主体自身和身体。通过深入分析和观察,我们现,受虐者其实是喜欢自己的身体受到虐待,而裸露欲患者则是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给人看。所以,这种活动的实质是目标的转化,而目的本身并没有变化。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返回主体自身和从主动转向被动是在同一种活动中生的。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研究才能说明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施虐和受虐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下面步骤来表达:

1。通过行使暴力或对他人施加强力就是所谓的施虐,他人是施虐的目标。

2。由主体自身的“自我”来替换施虐目标,放弃原来的外在目标,随着向主体自身的返回,本能的目的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

3。重新把另一个人作为目标,由于本能在目的方面生了从主动向被动的变化,这另外一个人同时又是开始时的主体,不同的是这时生了从主动向被动的转变。这第三点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受虐,从这个活动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原来从施虐活动中得到的满足相类似。这个被动的自我通过幻觉使自己回到最初的状态当中,只是现在由自我之外的另一个主体代替了它自身。另外,我们怀疑是否还有别的更为直接的受虐满足,但是那种不同于从施虐中转化来的纯粹的受虐我们到现在并没有碰到过。由此,上面假设中的第二阶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观察迷狂症患者的施虐冲动,我们会更清楚地现,这种转变只是一种向主体自身的返回,而没有三个阶段那种从被动态度向主动态度的再次转化。这就意味着,这种转变到第二阶段就结束了。自我折磨和自我惩罚都是源于一种虐待欲,而并非受虐狂;其主动的愿望生了变化,但还未变成被动的愿望,而是转变成一种反身的中性愿望。

而对施虐欲来说,本能在一个一般性目的之外(或二者结合为一体),还追求一个专门的目的,即不仅要支配和统治目标,同时还要让它痛苦,这更加复杂。通过心理分析我们现,这种施虐在本能对原来目的的追求中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例如,施虐的儿童并不关心这是否造成了痛苦,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可是,只要施虐开始转化为受虐,这种痛苦经验就很快被我们当成一种被动的受虐性目的。因为这种和其他不愉快的感受一样,痛苦感可以扩大为兴奋,形成一种愉快的体验,主体宁愿经历痛苦造成的不愉快而达到这种愉快的目的,这点我们可以确信。无论如何,只要疼痛的折磨被看作是一种受虐性目的,就可以被转化成一种施虐的势,从而产生出一种“施加痛苦”的施虐性目的。这种“施加痛苦”的活动由于主体本身和承受痛苦的客体已达成了共识,也可以被主体看作是一种向别人施加痛苦的施虐性愉快。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本能的升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