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下篇做事有深浅:人在社会行走,力争避开弯道(40)

76.下篇做事有深浅:人在社会行走,力争避开弯道(40)

跳槽前先算算跳槽成本

大多数跳槽者都存在单纯以薪资为导向的盲目性。金钱至上的心理,使那些跳槽者忽略了跳槽后的工作对自己适合的程度,忽略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否能得到延续和增加,以及是否有利于自己整体职业生涯的展。

对现代人来说,跳槽早已司空见惯。但在决定跳槽前,千万别忘了先算算跳槽成本,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来看这样一个例子:赫得宝是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10年毕业后,他进入北京某民营高新科技公司,专门做研工作,月薪8000多元。业余时间,同学们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都羡慕他,赫得宝也从不吝啬买单。两年后,同学们聚会时,赫得宝却宣布:“我辞职了,今天不买单了。”大家都很惊诧,忙问缘由。赫得宝告诉大家,因为一次工作疏忽被老总责备了几句,他一气之下就辞职了。赫得宝还愤愤地说:“我好歹也是名校毕业,专业好,干吗在你私营企业受罪啊,这回非找个外企不可,说不定工资更高呢。”

事实证明,赫得宝的确是个抢手的人才,他出简历不久,就陆续有了回音,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开价四五千元,和他的理想薪金相距甚远。就这样,赫得宝高不成低不就,只好在家“待业”。两个月后,赫得宝无奈地选择了一家合资公司,工作压力很大,月薪只有4500元。可是这家公司,赫得宝也没待多久,不仅是工资低了很多,更主要的是,赫得宝觉得在这里无法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于是,赫得宝又投简历,接下来的3年,他换了3家公司。对于一个高技术的人才来说,频繁地换公司,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工作。3年宝贵的时间里,赫得宝没有新的科研成果,为此,他非常苦恼。

跳槽还要承受“待业”期间因无经济收入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竞争压力,除非你对自己跳槽后的去向有较大把握,否则不妨在跳槽之前,综合测算一下“跳”的成本,听听亲朋好友的意见,不要贸然辞职。正式跳槽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跳槽?跳槽后会不会展得更好?跳槽千万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否则到头来只会越跳越糟。

像赫得宝这样因为跳槽不当而陷入困境的人越来越多。好多优秀的人才由于先前对未来的考虑不够深入,而在之后导致了很高的“跳槽成本”。这些成本不仅仅是指金钱,更多体现在青春、职业含金量、个人的信心影响等方面。而正是这些方面,将对人的一生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频繁跳槽,难赢老板信任

有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曾说过:“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频繁地换工作并不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而是更说明了一个人的适应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适应一份工作,就不会轻易离开,因为换一份工作的成本也是很大的。这样频繁跳槽的人,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久的人,让人想到不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个人的问题。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第二,他对企业的忠诚度值得怀疑;第三,我不能肯定他会在我的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在录用时顾虑就比较多。”

员工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会使员工的价值有所降低。频繁跳槽,不利于自己的经验积累和进步,重要的一点是,难以取得老板的信任。

范晓丽的外号是“范跑跑”,3年中换了5个不同的工作。最开始在学校当老师的她没一个月就失去了兴趣,整天抱怨辛苦、麻烦,而工资又少得可怜。于是,她一咬牙,连档案都不要了,跳进了一家公司。进公司后,她的收入提高了,精神焕,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可没多久,大概1年时间吧,范晓丽又颓废了,她常抱怨说:“整天地干活、加班,他还总拿各种标准来威胁你,动不动就有被炒的危险,真是受够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逆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逆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6.下篇做事有深浅:人在社会行走,力争避开弯道(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