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七、萨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1)

24.七、萨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1)

萨满文化研究如今已成为世界的热点。******作为萨满教与原始文化混合体,萨满文化蕴涵着北方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积淀着先民的心理意识,融会了先民们创造的原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现有的主要知识门类,很多都可以在萨满文化中找到源头。

面对这个世界北半部阿尔泰语系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中国人似乎更有权。因为目前世界上保留萨满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要属中国。至今在满、蒙、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新疆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等,仍有祭祀祖先、序谱等萨满信仰活动。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比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加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的感,包含着难以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等等。而萨满文化已经具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切相关要素。

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看待萨满文化,有利于在保护和利用的实践中准确把握尺度,做到合理保护,有效利用。

先,我们要站在科学的角度理清萨满文化符合现今社会展的成分。如其已演变成民俗文化歌舞表演等的宗教仪式,原始建筑、制皮技艺,昏迷术、中草药原始医术及其服饰、灵佩、绘画等造型艺术。这一工作过程,实际就是对其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思想化的升华过程,是除去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属于愚昧迷信的内容被淘汰了,有一些内容被保留下来,并作为精髓而得到了升华,成为了民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且得到了保护。

其次,要对萨满文化进行抢救式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了开展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目前,当务之急是对萨满文化本身开展抢救性的保护,因为以传统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村落已所剩无几,口传心授传递萨满文化的萨满老艺人又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大量的民族文化必将随之消亡。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改变萨满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运用现代教育和文化传播方法,强化萨满文化的民俗内涵,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自主性、参与性显著的文化活动。为此,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并完善民间文化传承人和特殊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培养与保护机制,出台政策资助保护重点民间文化传承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解决那些掌握着民间绝技的艺人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得以把绝技传承下去,使一些不适应市场化展的特殊表现形式的民间文化精华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保护。另外,要为那些暂时没有进入市场的民间文化产品搭建展示舞台,通过举办民间文化交流、展览等,为它们走上市场创造条件。另外,我们还应该以中国北方萨满文化圈为基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以此为契机,利用录音、录像,建立文化档案等手段,尽量形成完整的萨满文化记述材料,使萨满文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关注与保护的遗产。

再次,以保护带动开,以开促进保护。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维护民族团结统一、彰显传统价值观念、满足民族归属感的纽带,另一方面又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生产力。我们要选择萨满文化活态文化丰富的地区,建立萨满文化生态博物馆,以全方位地展示萨满文化,形成特色品牌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展。以复制的方法合理开萨满文化典型符号产品,形成特色规模经营,建设文化产业。如组织萨满文化歌舞表演,开萨满古老医药医术研究与推广,以神鼓、面具、绘画等造型艺术开旅游产品等,通过强化该文化的特质,在与异质文化的对比冲突中达到审美升华,带动人们消费。在开过程中,我们需要牢牢把握的一点是,开要以保护为前提,所有的活动应尽量保持其文化的原生态,尽力关注其文化的原创性,保留其更多的文化特质,防止其世俗化、庸俗化。

null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萨满文化(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萨满文化(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七、萨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