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本书为熊彼特的著作合集,包括《经济发展理论》《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三部经典学术名著。熊彼特被誉为“创新经济学之父”,他的经济思想对于现代创新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系统研读熊彼特的重要著作,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治学思路与理论价值。也正是基于研究与教学的目的,我们翻译出版了本书,供读者参考之用。译本基本保留了作品原貌,并附加了大量译注,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代所限,作者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读者在阅读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书中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者序

21世纪属于熊彼特——浅谈熊彼特创新经济学

熊彼特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还是少数几个名字被后世用以命名一个学派(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派)的伟大经济学家。熊彼特出生于1883年,顺便说一下,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同年出生,而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则在这一年逝世。

在熊彼特的人生经历中,他一方面继承了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大师庞巴维克、瓦尔拉、马歇尔等人的理论,其学说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重要席位;另一方面熊彼特又与早期社会党人有过密切的关系,这让他的学说和主张带有较为浓重的社会主义色彩。而熊彼特自己也认可这一说法,他在一篇文章中说,自己曾“花了40年对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大量的思考、观察和研究”。那么,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制度形态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不会永远存在下去,社会主义行得通,资本主义可以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即“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可避免地从同样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崩瓦解中出现”。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用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他认为,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包括新财富的创造、新生产方法的采用、新市场的开辟、新资源的开发和新产业组织的形成。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而经济发展就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实现新组合。创新通过扩散,刺激大规模投资,引起高涨,只要投资机会消失,经济转入衰退,从而创新产生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周期。经济进步会让资本主义自动进入社会主义。他的学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在当前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创造性破坏”的技术革新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无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使得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不断加剧。结果每一次衰退,都需要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以填补总需求缺口。而这非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这一内在的不稳定性,反而将加速这一进程。技术创新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之源。企业家精神驱动着技术创新,不断淘汰旧有的生产模式,并由此带来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终将引发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排斥,从而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尽管历史未必同熊彼特当初所描绘的路径完全吻合,但过去数十年西方国家的兴起、繁荣与衰退,印证了技术创新是如何驱动着资本主义发展,又将如何带着资本主义走向毁灭的。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与熊彼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来自于持续的资本和人力投入,而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来自破坏性创新。最终结果是“短期立竿见影”的凯恩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直到“投资拉动增长”遭遇发展瓶颈时,人们发现破解经济困局的“药方”,只能是着眼于长远的创新,熊彼特才是“我们时代的预言家”!

在美国等国家还在留恋凯恩斯式的短期经济刺激时,我们应该率先拥抱熊彼特,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是中国经济形势的需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主要是政府主导和投资驱动,通过不断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换取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的作用,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引导企业家或创业者把资源从失去活力的旧产业中,转移到新生的更富生产力的生产项目里,将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读熊彼特,从这位创新鼻祖的著作中吸收营养,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而当我们熊彼特的著作时,就会发现熊彼特具有的惊人的时代洞察力:从经济增长到结构性改革、从经济转型到宏观调控、从企业创新到企业家精神——他为世界性经济衰退开出了治标治本的“药方”:

1.破坏性创新。所谓“破坏性创新”,我们拆解来看,一边是“破坏”原有技术和产业,一边是产生新技术和新产业,它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渐进创新、根本创新、模仿创新与原始创新等。以颠覆性的方式,把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包括生产新商品或者用新方法生产老商品;通过开辟原料供应中心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改组工业结构等手段来改良或彻底改革生产模式、将旧有产业搭配新技术升级、低端市场和零消费市场颠覆性创新等,其理论逻辑是:企业家——实现新组合(创新)——经济发展。

简而言之,破坏性创新就是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改造提升传统行业,解决产生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

2.创新群。熊彼特最早提出了创新群概念,创新群可以被看作是国家创新系统,它可能是一定地域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等要素的组合,主要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由产业发展带动的需求和市场,创新群是创新驱动型经济中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3.经济周期循环论。熊彼特认为,当经济周期从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因此,每一次萧条都包孕着新技术革新的可能。从上述文字中可见,与凯恩斯不同,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主要从技术创新的视角解释了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的发生。他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特征,而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其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

熊彼特和凯恩斯100周年诞辰之际,德鲁克在《福布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预言家:是熊彼特还是凯恩斯?》的文章,指出“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历史上最著名哲学家的对抗——才华横溢、精明机智、锋芒毕露的诡辩者巴门尼德,与动作迟缓、面貌丑陋,但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的柏拉图式的论辩。在两次大战期间,没人比凯恩斯更有才气,更精明,熊彼特则表现得平淡无奇——但他有智慧。聪明赢得一时,而智慧天长地久。”

凯恩斯属于20世纪,而21世纪属于熊彼特!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熊彼特经济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熊彼特经济学
上一章下一章

出版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