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知音啊!

第193章 知音啊!

第193章知音啊!

盖尔曼教授觉得,自己这个诺奖大牛,在张伟面前,好像挺没有尊严的。

好在三个心脏支架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老人家的情绪虽然很激动,但也只是心跳加快了一些,然后便努力的平复了心情。

毕竟还有正事没办呢!

他将张伟带到了一个老者面前,这老者七十多岁的样子,他坐在沙发上,双手搭在两边扶手上,看起来很是威严的样子。

再看这老者的长相,有些面熟,除了额头有些大、头发有些少之外,整张脸看起来就像是方脸版的老登头。

“难怪我第一印象会觉得这老头挺威严的,原来是撞脸未来的美国一哥了。”

盖尔曼教授开口介绍道:“科马克,这就是我刚才给你提起的那个在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学和密码学上,都取得顶尖成绩的年轻学者,哦,对了,现在还要加上一個数学领域。”

老头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年轻人,你好,我是科马克-麦卡锡。”

“麦卡锡教授,你好,我叫张伟。”张伟也自我介绍道。

然而对面老头却笑了起来,有些自嘲般的说道:“看起来我还是没有什么名气啊,离开美国就没有人认识我了!”

旁边的盖尔曼则开口解释道;“我的这位老朋友并不是教授,他更不是科学家,他是一位作家。”

听完这个故事后,麦卡锡一脸的惊奇,那期待的样子,就像是看到了食物的拉布拉多,整条狗都支棱起来了!

单说用胶带撕出石墨烯这件事,就够新鲜的了,写个几千字的新闻报道肯定没有问题。

就比如《血色子午线》,这部小说写的就是美国建国初期,“头皮猎人”屠杀印第安人的故事,小说里有各种血肉飞溅、大屠杀、割头皮等描写,充满了血腥味,也被读者称之为“血腥美学”,那是相当下饭。

“抱歉,看您的风度,很有学者气质,我还以为你是一位科学家呢。”张伟赶紧找补回来。

“胶带?什么样的胶带?”

却没想到在实验之外,伱竟然还有如此一波三折的经历。这绝对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科研故事!”麦卡锡忍不住称赞道。

“看来您不光喜欢写故事,还喜欢听故事啊!让我想想,该从哪里说起呢!”张伟故作沉吟,然后说道:“先说石墨烯吧,您听说过石墨烯么?”

说起姓名,张伟还不知道这个老头是谁,但说起作品,张伟立刻就对上号了。

麦卡锡的儿子刚好住在西墨西哥州的圣达菲市,麦卡锡所以经常会来圣达菲研究所,跟他的科学家朋友们聊天,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学者,他还会结交一番。

若是科学家,可能对张伟这个故事并不感兴趣,有听故事这个功夫,还不如去看一看论文里的数据。

麦卡锡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没有看过张伟制成石墨烯的论文,当然也不知道,石墨烯是靠胶带撕出来的。

“这个故事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再跟你讲讲,我研究核苷修饰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还要从去年夏天,我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交换生说起。”

“但是除了我们学校,其他人并不知道我成了一个生物学家,还以为我是个物理学家,这件事还差点引起了一场外交纠纷。”

麦卡锡的儿子,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老头子这种级别的文坛大家,每年光是版税收入就一大笔,而且现在还在写作,还有新作品问世,这就是一颗摇钱树啊,肯定得好好伺候着。

而他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则是2006年出版的《路》,这部小说的背景就是核大战之后,侥幸存活的一对父子艰难求生的故事,后来也改编成了电影。这本书也为他拿下了2007年的普利策奖。

“原来是他啊!”张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张伟则继续道:“这其中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你绝对猜不到,我因为成功制成了石墨烯,而被学校给开除了。”

盖尔曼则接着说道;“我的这位老朋友,写过很多本畅销作品,比如《天下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当然最出名的,还是《血色子午线》!”

但可惜的是,科马克·麦卡锡还是没有抵得过岁月的侵袭,他于2023年去世,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诺贝尔文学奖。

“我听别人谈起过,据说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新材料。”

“所以你摇身一变,从物理学家变成了生物学家?”

“我本以为你发现石墨烯的过程,跟其他科学家搞研究一个样,就是没日没夜的泡在实验室里,反复的进行实验,一次的排除掉错误的结果,最终取得了成功。

待到张伟落座后,麦卡锡笑着问道:“我听默里(盖尔曼教授)说,你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科学全才,年纪轻轻就在多个学科,取得了顶尖的科研成果,能给我讲讲你的故事么?”

再加上私自做实验,然后被开除,成果发表后震惊全校,然后又被请回去这样曲折离奇的过程,都够写一本小说了。

张伟又讲起了他在伯克利揭穿黄禹锡论文造假的事情。

“没错,以物理性质看,石墨烯或许会成为材料之王。而人类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尝试制成石墨烯,但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成功。我运气比较好,成功的制成了石墨烯,而且采用的是一种很原始的方法,用胶带撕!”

他最擅长的是写西部小说和末世小说,小说中经常出现出现暴力、死亡和人性黑暗面的描绘。这些元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时,麦卡锡72岁,看起来身体还很硬朗,精神也很抖擞的样子,日更万字不是梦!

两人聊了几句后,张伟才得知,麦卡锡虽然是个作家,但对于科学却非常感兴趣,因此才能与盖尔曼教授成为多年的老友。

那种没钱没势的父母,儿子大概是不想养老的,但父母有钱有势就不一样了。亨特小登都五十多岁了,还不是一样缠在老登头身边装乖宝宝。

“也是从那时起,我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然后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便有了研究修饰RNA的想法。”张伟开口道。

而名气最大的当属《血色子午线》,这本书入选大英图书馆二十世纪百部最出色的英文作品,以及《纽约时报》评选的八十年代美国最佳小说。

张伟这个年仅二十岁,就取得多项世界顶尖成就的学者,显然是引起了麦卡锡的兴趣,所以才有了这次的会面。

大约在2010年之后,科马克·麦卡锡的名气已经达到了顶峰,每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他都是热门人选,不夸张的说,比村上春树还要热门。

麦卡锡的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老年疾病,因此他现在跟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身边也算是有人照顾。

《天下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这三部作品,被称之为“边境三部曲”,其中《天下骏马》曾经获得了美国文学作品最高荣誉的国家图书奖。

接下来,张伟将自己擅自使用实验设备,然后被教授发现,接着被开除,等到石墨烯成果发表以后,又被请回去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更何况站在科学家的角度上,私自使用实验设备,本来就是犯了错误,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而到了张伟口中,反倒是成了“莫欺少年穷”,这与他们的价值观,肯定是冲突的。

“就是普通的透明胶带。”

所以也别说外国人都不养老,外国人养不养老,主要是看父母是不是有钱有势。

趁着老头子还能写作,让他多写几本,反正版税也是有继承权的,哪怕是老头子嗝屁了,只要作品够多,光继承版税收入也能赚一大笔。

科马克·麦卡锡可是美国最顶尖的文坛大师,被誉为是海明威和福克纳的唯一后继者。

但是在作家听来,这却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有新奇的发现,有人物的低潮,有故事的反转,有强势的回归,听起来跌宕起伏,几乎集齐了一个好故事的必须要素。

“外交纠纷?”麦卡锡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

“你还记得我刚才提到过的黄禹锡吧?就是被我揭穿论文造假的那个,事情要从他回韩国以后说起。”

张伟继续讲故事,不过这一次,故事才讲到一半,便有助理进来打断了张伟。

“先生们,晚餐就要开始了,请各位前往大厅就餐!”助理开口说道。

“麦卡锡先生,看来我们的故事,暂时只能讲到这里了!”张伟果断选择了断章。

麦卡锡顿时有些不爽,故事听到一半,正听得精彩呢,结果突然来了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断章狗!月票不给你了!”麦卡锡心中暗骂一句。

但到时间吃饭这个缘由,却是合情合理,麦卡锡总不能扣着张伟,不让他去吃饭吧!

“时间过的真快,我本来以为可以听完这个故事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到晚宴时间了。真是太遗憾了!”麦卡锡长叹一口气。

张伟则开口说道:“麦卡锡先生,我可能还要在圣达菲市住几天,如果你要是对我的故事感兴趣,我可以登门拜访,把这个故事讲完。”

“真的?那太好了!我非常欢迎!”麦卡锡开口道。

两人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

……

次日一大早,施教授便乘飞机返回了普林斯顿。

而张伟则留在了圣达菲市。

按照原本的计划,张伟是打算去一趟洛杉矶,跟亚马逊的出版社谈一谈《饥渴游戏》出版的事情,顺班再去一趟旧金山,见一见伯克利的故人。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他认识了科马克-麦卡锡这位文坛大师,要是不从大师那里捞点好处,岂不是白来了!

于是张伟来到了酒店的商务中心,掏出随身携带的U盘,将《饥渴游戏》的文稿打印出来。

然后张伟跟麦卡锡联系了一下,确认他在家,便随便买了点礼品,直奔麦卡锡的住处。

麦卡锡在美国的名气很大,但平日里他却是离群索居,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也很少出席一些公众活动,更是几乎不谈论自己的作品。

即便是美国顶流的媒体,比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想要采访到他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张伟之所以能够来到麦卡锡的住处拜访,也多亏了他是一只断章狗。

麦卡锡将张伟请到了自己的书房中,两人喝着咖啡,张伟则讲完了昨天的故事。

听完故事后,麦卡锡开口问道:“那个黄禹锡,最后怎么样了?他难道没有受到制裁么?”

“学术造假的调查,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有结果的,可能要等个两三年,我们才能知道黄禹锡有没有受到制裁。当然最关键的是,要看他的国家愿不愿意保全他!”张伟回答道。

“原来如此。”麦卡锡点了点头:“虽然没有看到故事的大结局,但你的这段经历,依旧非常的精彩!可惜我不是写纪实文学的,要不然我肯定会把你的这一段经历,写成一本书。”

“说到写书,麦卡锡先生,你最近有没有写新作品?”张伟开口问。

“我最近的确写了一部小说,已经跟出版社谈好了,预计很快就会出版,你要不要看一看?”

“当然,能够提前一睹您的新作,是我的荣幸!”张伟立刻回答道。

麦卡锡从抽屉里掏出了一沓书稿,递给张伟的同时,接着说道:“这本书还没有出版,所以你只能在这里看,不能带走。”

张伟点头答应下来,然后接过书稿,看了看书名,心中微微一惊。

“竟然不是《路》!”

张伟原本以为,麦卡锡给他看的,是那本获得普利策奖的末世小说《路》。

然而他看到的,却并不是《路》,书名写的是“nocountryforoldmen”!

中文翻译过来是“老无所依”!

“是《老无所依》,我怎么把这部作品给忘了!”张伟心中暗道。

《老无所依》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一个美墨交界的边境镇上,猎手莫斯在一次打猎时偶然发现了一处枪战现场,那里遗落了大量毒品和巨额现金。

于是他决定将这笔钱带回家,但这个举动却招来了受雇于黑帮杀手的追杀,同时警察贝尔也在调查这起案件,于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始了。

这部小说也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但并没有拿到有含金量的奖项。

但这部小说却被好莱坞著名导演科恩兄弟看中,并且改编成了电影,在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四项大奖,以及另外四项的提名。

其中最佳男配角奖的那个蘑菇头杀手的角色,凶残、阴戾、不按套路出牌,更是成为影史中的经典形象。

见到这部作品竟然是《老无所依》,张伟心中立马有了新的盘算。

他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开始看起了手中的草稿,时不时还会露出焦急的表情,仿佛真的带入到了小说当中。

但他看的速度非常快,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就会翻到下一页。

麦卡锡对此却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在他看来,天才科学家必然有很多过人之处,阅读速度比常人快一些,也是理所当然。

终于,张伟看完了最后一页,然后长叹一口气,装作意犹未尽的样子,开口说道:“麦卡锡先生,您的这部作品,实在是太棒了,这简直是混沌叙事的经典案例!你对于物的刻画以及叙事模式,都关涉混沌理论的本质,从未见过这么精彩的蝴蝶效应!”

“哦?看来你很喜欢这部作品!”麦卡锡满意的笑了起来。

张伟则暗暗的呼叫了魔鬼:“魔鬼哥哥,给我兑换一篇《老无所依》的作品评价呗!”

魔鬼没有回应!

“魔鬼?你人呢?生意上门了?”

魔鬼依旧没有回应。

“挂掉了?”

“你才挂掉了!”魔鬼终于开口:“一篇书评,你都要兑换?这东西网上一搜一大堆,能不能兑换点有价值的东西?”

“你别急嘛,大不了我用寿命嘛!”

“五分钟寿命!”魔鬼直接报价。

“成交!我不要实体版,直接念给我听就好了。”张伟开口道。

魔鬼那边开始念书评,现实世界中,张伟则跟着复述道:“猎人莫斯由于对金钱的贪欲而惹祸上身,我觉得这个人物代表着人类的普遍欲望,还有因为欲望而经历的痛苦和恐惧。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逃不掉诱惑,谁都要直面诱惑,这个人物的悲剧结局,是在给人们启示,也是为那些行走在欲望边缘的人敲响了警钟!

而那个杀手,看起来有一些不可理喻,杀人就像是抛掷一枚硬币一样随便,他就像是一个死神,不停追逐着拿了金钱四处逃窜的猎人莫斯,但同时他又在发表对生死的看法。

我觉得这部作品,除了将生与死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面之外,还在思考,人类该如何面对巨大的诱惑、自身的贪婪,如何面对外来的邪恶、内在的恐惧……”

张伟巴拉巴拉的说了一达通,对面的麦卡锡的表情,从淡然的微笑,逐渐的变成了一脸惊讶!

“这个年轻人的文学素养竟然这么高,能够读出这么深层次的东西。

更关键的是,他真的看懂了我的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

这是知音啊!”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3章 知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