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司马炎八方出兵 吴守将节节败退

第九章 司马炎八方出兵 吴守将节节败退

第九章

司马炎八方出兵吴守将节节败退

双阙中天,风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霄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晋梦短。满情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上调《烛影摇红》

咸宁五年十一月,司马炎本欲第二年开春才兴兵伐吴,并诏令大将军杜预作好准备。杜预闻讯后,上表劝谏曰:自闰月以来,贼但敕严,下无兵上。以理势推之,贼之穷计,力不两完,必先护上流,勤保夏口以东,以延视息,无缘多兵西上,空其国都。而陛下过听,便用委弃大计,纵敌患生。此诚国之无图,使举而有败,勿举可也。事为之制,务从完牢。若或有成,则开太平之基,不成,不过费损日月之间,何惜而不一试之!若当须后年,天时人事不得如常,臣恐其更难也。陛下宿议,分命臣等随界分进,其所禁持,东西同符,万安之举,未有倾败之虑。臣心实了,不敢以暧昧之见自取后累。惟陛下察之。

为求皇上采纳自己的意见,杜预不久又上表曰:羊祜与朝臣多不同,不先博画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多异。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其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故守之也。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诘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寒异端也。自秋以来,计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

杜预的意思就是要司马炎当机立断,立即下令挥师伐吴,而不要等到第二年开春时节,白白浪费大好的伐吴时机。杜预的表送达朝廷时,司马炎正与中书令张华在御书房下围棋。张华听后,立即把围棋一推,跪地对司马炎奏道: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依镇南将军杜预之意,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司马炎于是令张华起草伐吴诏,决定即日兴兵伐吴。

第二天,司马炎临朝颁布伐吴诏曰:

自东汉末年以来,戎车出征,罔有宁岁,死亡流离,伤害和气,只有消灭吴国,结束南北对峙,然后得休牛放马,与天下共飨无为之福耳。

诏下,即举全国之兵,大规模伐吴。派遣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颙出兵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兵长江西岸,建威将军王戎出兵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兵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出兵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出兵夏口,广武将军唐彬率领巴蜀士兵,顺长江向下游进军。东西共有军队二十多万一齐参战。任命尚书令贾充担任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作副手,总领各军。

大军正在开拔时,北地传回捷报,秦、凉二州已全部收复。消息传回,军威大振,士兵斗志高昂,各路伐吴大军按既定的作战计划,如期开进。灭吴之役在晋朝六路大军的水陆并进中拉开了帷幕。

军队既已出动,司马炎知道,灭吴成功与否系于巴蜀龙骧将军王濬的水军战绩如何,能否如期顺江东下建邺。因而,开战之初,即命王濬驾驶楼船顺江东进,务必攻克荆州的西北门户吴国的建平郡。并令王濬,攻克建平之后,其所部完全划归镇南将军杜预统一指挥。

龙骧将军王濬接令后,率水军直扑建平。王濬的楼船队每艘船上有水军两千余人,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可以四面瞭望攻击,而敌人却只能望尘莫及。船上还可以任意驰骋战马,完全如当初羊祜所期望的一样,如此强大的水军,照理说,吴国守军绝难抵挡。不料王濬出师第一战即遭到了吴国建平太守吾彦的顽强抵抗。

为了灭吴大局,王濬一时攻不下建平,只得率领水军绕开建平城,顺江东进,欲攻丹阳。不料又被吾彦在江中设置的铁锥铁链所阻,船只不能前进。王濬早从羊祜那里得知吾彦的军事布署,便命令士兵造了几十只很大很沉重的木筏,每个木筏上面立着众多用草做成的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枪,每只木筏上又派几个精于水性,特别机灵矫健的兵士驾驭着木筏顺流而下。那些江中设立的铁锥的尖芒碰到木筏就扎在了木筏底下,木筏借水势横扫,铁锥便被木筏扫掉了。

对付铁链,更有办法,王濬命令士兵在木筏上架着一个个很大的火炬,每支火炬都灌满了麻油,一点就着,能长时间熊熊燃烧。这些火炬在兵士的操纵下,驶在战船的最前面,遇到铁链,士兵就燃起熊熊大火火烧铁链,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都被烧断了。

吾彦所设的江中阻碍一除,面对晋国如此强大的水军阵势,无可奈何,只得坚门闭守,拒不投降。王濬素知吾彦是忠直的吴国大臣,很敬佩他的为人,也并不强行攻战,而是趁机绕过建平城。如此一来,王濬、唐彬这路大军再未遇到强有力的吴军的抵抗,即挥师迅速东下,克丹阳。太康元年二月,王濬大军又克吴国西陵重镇,其镇军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西陵监军郑广,宜都太守虞忠全部被晋军所杀。在取得这一系列战果后,大军直扑江陵,欲与先到那里的杜预大军汇师。

杜预听闻王濬大军已克西陵,与之书曰:足下既摧西藩,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自江入淮,逾于泗卞,泝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王濬接书大悦,表呈预书。

江陵是荆州冶所所在地,是荆州的政治、军事中心。吴国在此设有重兵,吴江陵都督伍延,亦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屏蔽江陵城的是设在乐乡的吴都督孙歆和设在江陵段的长江水军都督陆景。这三人不但拥有重兵,而且均精于谋略,善于打仗。因此,江陵克则预示着灭吴战役已胜一半。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司马炎对镇南将军杜预下达的命令即是攻克江陵,平定荆州,为大军东进建邺扫平障碍。

杜预初出兵江陵时,吴人得知杜预脖子上长了一种囊状的瘤子,由于吴军十分害怕杜预的智谋,有那信奉巫术的人便把杜预的名字写在瓠子瓜上,又把瓠子瓜系在狗的脖子上,以诅咒杜预早死。又凡有大树树枝上有状似瘤子的地方,吴人便用刀斫开树皮,然后在上面写上“杜预头”的字样。时晋人见杜预脖子上的病一直不见好转,均对吴人此举恨之如骨。杜预知道吴人恶意如此,心中也十分痛恨。

杜预陈兵江陵后,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长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战争进度与杜预预计和谋划的如出一辙。但因江陵守军顽强抵抗,江陵城一时是久攻不下。大大阻挠了晋军推进的速度。

正在杜预为如何及时攻克江陵犯愁时,王濬大军已顺利东进,一路攻打到江陵地段,杜预立即命王濬率军从水路进攻江陵。

此时,屯兵乐乡的吴都督孙歆见晋国水军果然如江陵都督伍延所说的一样,自西南向东进攻江陵,于是便出兵迎战。意欲把王濬这一路军队阻在乐山外城,不让其东进江陵半步。

正在围攻江陵的杜预闻知王濬水军受阻江陵,料定孙歆大军重兵阻挠王濬一路水军,其本部乐乡必然空虚,于是马上挑选了八百精兵,遣牙门将管定、周旨、任巢等率领,乘夜暗渡长江,准备奇袭乐乡,直捣孙歆的老巢。

周旨等人乘夜横渡长江取得成功,到了江对面后,根据杜预的计谋,多张旗帜,在乐山附近的巴山点起冲天大火,以迷惑孙歆所部,扰乱其军心。

正在乐乡西部迎击王濬水军的孙歆望见乐乡巴山大火后,大惧,以为乐乡城已被晋军突破,担心自己又被王濬的水军打败,到时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立即回军救援乐乡,并给江陵都督伍延匆匆写了一封信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孙歆收兵回到乐乡城时,周旨等所率的八百精兵正潜伏于城门之外,见吴兵乱纷纷地拥进城中,也从隐藏处闪身出来,悄悄尾随吴兵进了城。由于天黑夜暗,吴兵又心慌神乱,竟没有人发觉。

进了城,周旨等人率精兵暗随乐乡都督孙歆直至其军中大帐,伺其不备,八百将士突然行动,擒获了孙歆。主帅被擒,驻守乐乡的吴军又不知敌方到底来了多少人马,加上晚上所受的恐惧,竟无一反抗,全部举手投降了晋军。

于是,乐乡城遂被晋军占领,由此,杜预便截断了守护江陵城的右臂。

周旨等八百奇兵夜袭乐乡大功告成。杜预的水军在长江江面上与吴水军都督陆景展开大战,王濬率领水军也投入战斗,陆景哪里见过晋朝如此巨大的楼船,军士更是闻所未闻,心惊胆颤中,陆景战败当了俘虏。吴平西将军施洪不得已率军向杜预投降。由此,屏蔽江陵城的两只臂膀全部被斩去。此时的江陵城,已成为了一座孤城。外无援兵来助,内无久守之粮,军心涣散。江陵都督伍延见晋军扫清江陵外围守军,江陵危在旦夕,便想孤独一掷,以诈降之计击败杜预大军。

此时,杜预也认为江陵必克,但为减少战争伤亡,他亲笔写了一封劝降信,用箭射入江陵城内,劝伍延认清形势,替城内百姓着想,纳城投降,以免血流成河,枉死无辜。

伍延见杜预的书信后,将计就计,在城内尽伏精兵,自己则于城头上高悬白旗示降,欲以诈降的方式,斩杀晋军,以解江陵之危。谁知,江陵城中早已有杜预安排的探子,关键时刻,探子报来消息,杜预得知准确消息,也将计就计,率大军进到江陵城外后,不待伍延下城投降,立即下令强攻江陵城。江陵守军本打算待晋军入城后,再作拼杀,未料敌军刚到得城外即发动了强攻,一时城内守军大乱,伍延见自己的计谋被对方识破,组织军士奋力还击,无奈大势已去,虽全力督战,但面对晋军强大的攻城军队,只得仰天大喊,拥上城头的晋兵更不识何人为伍延。乱军中,伍延被乱刀砍死,以身殉东吴。于是江陵重镇便被杜预大军攻克。

乐乡一失,江陵一克,荆州不守,平南将军胡奋又克江安。王濬大军东进之路障基本被全部扫除。吴国守军见晋朝军队挟胜之威武,锋利锐不可挡,纷纷节节败退。

晋朝六路大军各按预定计划完成既定战役,并拿下江陵后,下一步如何打算,是休整军队还是乘胜进攻的事摆在了司马炎的面前,也摆在了前线将领贾充、张华和杜预、王浑的面前。贾充作为晋国伐吴的兵马大都督,虽见伐吴初捷,但并未有多大的喜悦。在他的头脑中,灭吴的时机未至,伐吴最终是个败的信念仍根深蒂固地植于他的脑海。他虽此时身披帅袍,手握帅印,心中却一直想着该如何说服司马炎见好就收,趁军队得胜之际,及早撤军,班师还朝。因而,在六路大军成洪流之势连克吴国城池之后,大军是否直扑建邺,各军如何调配,如何布署,是进是退的问题上,贾充根本不提出任何新的部署和建议。他仍在力争让皇上颁布诏令,撤军回朝。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身在洛阳的司马炎根据前线传回的消息进行综合分析后,诏令王濬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颁下了著名的乙亥诏书曰:

睿、彬东下,扫除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与奋、戎审量其宜。杜预当镇静零、桂,怀辑衡阳。大兵既过,荆州南境固当传檄而定,预当分万人给睿,七千人给彬。夏口既平,奋宜以七千人给。武昌既了,戎当以六千人增彬。太尉充移顿项,总督诸方。

乙亥诏书的意思是:

王濬、唐彬向东进军,肃清巴丘以后,与胡奋、王戎一起攻克夏口、武昌,然后再顺流东下,直达东吴京都建邺。要求胡奋、王戎审时度势,相机行事。杜预应当稳定零、桂,安抚衡阳。大军既已前进,荆州的南部地区,定要传布檄文予以完全平定。这些地方平定后,杜预应分一万士兵给王濬,分七千士兵给唐彬;夏口攻下后,胡奋应分七千士兵给王濬;武昌得手后,王戎分六千士兵以增加唐彬的兵力。命令太尉贾充移驻项城,总管监督各方事宜。

杜预接获诏令,杖节绥靖安抚归顺之城池百姓。凡所斩及生擒活捉吴国的都督、监军十四人,而俘获的牙门、郡守一百二十人全部予以释放,并给以官职或妥善安置。杜预分兵给王濬、唐彬后,便将部队驻扎在江北,让部队开垦江北的土地,给当地老百姓带去实惠。又在南郡等昔日本属晋国的地方设地方官。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管理,荆土人民生活好转,人民安居乐来,都对杜预肃然起敬。吴国人未予讨伐即归附者不计其数。

王濬、唐彬接获诏令后,唐彬仍为众军前锋部队,直奔夏口,胡奋亲率大军从左路开进,王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直接进攻武昌。

中路军唐彬刚至夏口,胡奋左路军亦兵临城下,夏口守将见战无取胜的可能,退无出路可走,只得举全城投降。

王戎大军刚近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守城兵士及全城军民向王戎投降。王戎趁势以大军进逼江北,吴国牙门将孟泰大惧,以蕲春、邾二县降于王戎。

王濬水军顺流东下,与王戎、胡奋兵不血刃即攻占了夏口、武昌及附近各郡县。

上流既平,于是沅湘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守军皆望风而降,无复重大战事。

再说长江西岸的安东将军王浑,其所率大军出征后,兵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督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各个击破。并斩获吴将周兴等大将五人。

开局胜利,王浑又遣灭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国将军俞恭,俞恭哪里是王浑的对手,两军刚一开战,王浑军即大破俞恭所部,斩获敌军较多。其部乘胜攻击前进,吴国万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见晋军凶狠,亦不战而降。

王浑此路大军从陆路直接攻向建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吴国为防王浑所部长驱直入,果如当初司马炎预料的一样,派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大军主力数万渡江开赴城阳防守。

其时,龙骧将军王濬已破武昌。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射阳侯周浚的别驾何恽对周浚进言道: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穷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周浚也认为其谋甚好,便准备派人告诉王浑,令王浑定夺。何恽见状又对周浚道: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从我。让他先不要告诉王浑。周浚不听,仍派何恽前往中军告诉王浑。王浑果然如何恽所说,他对周浚派去的使者说道:本将军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

何恽听他如此一说,便反驳道:王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王浑不为所动。于是下令让龙骧将军王濬率军与自己的大军汇合。但王浑下令之前,王濬已经得到了杜预让他率兵直趋建邺的信,便欲直接举帆直指建邺,哪还想受王浑节制。但皇上又曾让王濬受王浑节度,因此,王濬又不得不回信于王浑。于是,王濬接王浑命令后,便回书报曰:风利,不得泊也。以此搪塞王浑,根本不听其节度之命。

王浑此时才醒悟过来,立即令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迎战张悌大军。双方在横江和城阳之间展开对攻。双方互有胜败,历数日之久。因吴国荆门、江陵、武昌、夏口尽失,建邺告急,张悌所部军心涣散,这才被王浑所部在版桥地界击破,张悌、孙震在战乱中丧命,其部下被王浑所部杀死七千八百余人,其余大众全部归降。但王浑虽大败张悌,却因害怕吴**队会全力反扑而至全军覆灭而不敢贸然向吴国的建邺挥师急进,错失获得灭吴首功的绝佳机会。

正在伐吴各路大军凯歌高奏时,长江上游沿岸春雨如注,连绵不绝,提前而至的长江春汛,使长江水位持续上涨。给除水军以外的军队进军造成极大困难。此时,由于吴军主力军队仍未受到晋军重创,而到夏天,因长江春汛引起的夏季瘟疫又极有可能在晋军士兵中流行。据此,晋朝国内保守派为代表的大臣等皆以为“下游未可轻进”,贾充更是以为又找到了停止伐吴的借口,便根据天气的变化,急忙飞檄上奏请求司马炎准许伐吴大军班师还朝,以为后图。

贾充行大将军令统帅晋朝六路大军伐吴后,洛阳京都能为司马炎分忧的就只有中书令张华了。张华在伐吴之役中既是司马炎的高级参谋,也是晋**队后勤转运供给的统帅。当贾充派出的特使到达洛阳,并呈上了请求班师还朝的奏折后,张华立即上前进谏反对说:“皇上,我军士气正盛,眼看即将攻占吴国京都建邺。只要再进一步,即可达成千年心愿,完成一统中国的宏愿,此时更应进军灭吴,失此良机,未可再有也!”司马炎本来就坚定伐吴必亡吴的决心,见张华信心十足,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便传旨贾充,勿谈班师之事,即日催军东进,以早日攻克东吴,实现统一中国的伟大使命。

贾充闻知自己上奏的意见又被中书令张华谏破,怒不可喝,又立即上表说:“皇上,臣冒死以谏,晋军东进,他日染疫,败于东吴,虽则腰斩张华也不足以谢天下,请皇上纳臣之意,速速下令收兵。”贾充上奏的表文刚到洛阳,秘书监荀勖闻得贾充心意后,亦上表请求班师。

司马炎见贾充不一心一意在前线行军打仗,不把心思全部用到灭吴的战役中,老想着撤军还朝,接到奏报后心中火起,对贾充派回来的使臣说道:“你回去告诉贾大都督、贾太尉,伐吴必克建业,不然朕断不收兵。这是朕的意思,也是唯一给他的旨意,令他不克东吴不得再提班师还朝之事。”并草拟一诏,令贾充督军东进,不得再行拖延。

贾充接诏见皇上心意已决,大骂张华和杜预蒙弊圣聪,还伤心地说:“亡国之患由此二人起矣。”但皇上既已连发诏令,贾充只得遵皇命移师进驻项城,督各路大军继续东进伐吴。

正是:

六军兵锋指东吴

晋帝千里决胜筹

天命属晋亡孙皓

五代吴君从此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西晋王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西晋王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司马炎八方出兵 吴守将节节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