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的编制(师)

国民党军的编制(师)

国民党军的编制(师)

在1925年之前,中国的军队编制除了奉系曾经用过以军-旅-团编制编组,晋系的编制

为师下辖一个旅又一个团外,其他的都是师下辖二旅四团的编制。

国民党军在黄埔建军之后,师法苏联,改行为三三制编制,即师辖三团,团辖三营,在

编制上大致一师为55oo人,在北伐的八个军中,除第七军是承袭护法军的编制,下辖

九个旅(即1旅2团,1团4营,1营3连),且只设旅部,到战时成立第*路指挥部来

统辖几个旅外,其余均为三三制编制;而后收编的各路军队也多采用三三制编制。

而到了北伐结束后,一方面蒋介石出于“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当时

的军队数已达2oo万之多,因此、决定裁军,将全国的军队裁减为5o个师。

当时的编制为废除军编制,师下辖三个旅(部分师为二个旅),旅下辖二至三个团。

而后,在193o年,又推出了所谓的“民国19年6军暂行编制表”将国民党军的编制编

为三种:1、甲种师,二旅六团制,2、乙种师、三旅六团制,3、丙种师、二旅四团

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方面都编为甲种师,另一方面又以dú1ì旅,补充旅的名义扩

编部队,基本上都成为了三旅九团的编制。如第11师最早的编成是三旅六团的编制,

番号为31、32、33旅。3个旅长分别为桂永清、殷绳祖、余仲麟。而后将33旅的旅

部撤销,编为31、32两个旅总计六个团;

而后又编了个dú1ì旅,3个旅长分别为李默庵、萧乾、李明。再如第1师,系由第1军

的第2师,22师与鲁军张克瑶33军的1个师合编而成,为三旅九团编制,当时胡宗南的

22师编为第2旅,后调整为二旅六团制时,编为第1旅,把作为杂牌的鲁军张克瑶部裁

编为两个dú1ì团,到中原大战时又扩编为dú1ì旅,在追击红军至甘肃后,又编成了1个

补充旅,此时第1师辖4个旅12个团。而嫡系各师的dú1ì旅,补充旅在1931-1934年间

又大多扩编为师。

到1932年6月,国民党又推出了“民国21年6军暂行编制表”当时准备将所有的国民

党军均编成二旅四团制的整编编制,但因为围剿红军与淞沪“一一二八抗战”之故,

只有87,88等少数几个师编为此种编制。

在1933年,国民党军根据与红军作战所得出的经验,感到以前的编制太大,在与红军

作战中很不灵活。于是又推出了“民国22年剿匪军编制”该编制分为三种,甲种为

二旅五团制,除了师辖二个旅,旅下辖二个团,师再直辖一个dú1ì团或补充团,乙种为

二旅四团制,即师辖二个旅,旅辖二个团,丙种为三团制,师不辖旅,直接辖三个团。

东北区(八个军二十三个师):

新编一军(孙立人)五十师、新编三十师、新编三十八师

新编六军(廖耀湘)十四师、二o七师、新编二十七师

五十二师(赵公民)二师、二十五师、一九五师

七十一军(陈明仁)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九十一师

六十军(曾泽生)一八二师、暂编二十一师

十三军(石觉)四师、五十四师、八十九师

九十三军(卢浚泉)暂编十八师、暂编二十师、暂编二十二师

五十三军(周福成)一一六师、一三o师、荣誉二师(53军是47年夏季攻势过后,从越南调到东北的。)

晋察冀区(六个军十九个师):

九十四军(牟延芳)五师、四十三师、一二一师

九十二军(候境如)二十一师、五十六师、一四二师

十六军(李正光)二十二师、九十四师、七十一师

三军(罗历戎)七师、三十二师

六十二(黄涛)九十五师、一五一师、一五七师

东北廷进军(马占山)新骑四师、新骑五师、新编六师、暂编三十八师、二o八师

中原区(四个军十二个师):

七十二军(傅翼)三十四、新编十三师、新编十五师

六十六军(宋瑞珂)十三师、一八五师、一九九师

七十五军(柳际明)六师、十六师

十五军(武延麟)六十四师、一三五师、一七四师、一o二师

晋绥区(八个军二十个师):

十九军(杨爱源)六十八、暂编三十七师、新编四十师

四十三军(楚溪net)七十师、一三九师、一四九师

三十三军(赵承绶)七十一师、暂编四十六师

三十四军(孙楚)七十三师、暂编四十四师、暂编四十五师

六十一军(王靖国)六十六师、六十九师、七十二师

三十五军(鲁英麟)一o一师、新编三十一师、新编三十二师

暂编三军(袁庆荣)暂编十一师、暂编十七师

六十七军新编二十六师

晋冀鲁豫区(十四个军三十六个师):

一军(罗列)七十八师、一六七师

二十七(王应遵)三十一师、四十七师、四十九师

三十军(鲁崇义)二十七师、三十师、六十七师

三十二军(唐永良)一三九师、一四一师

四十军(李正清)三十九师、一o六师

八十五军(吴绍周)二十三师、一一o师

四十七军(陈鼎勋)一二五师、一二七师

四十一军(陈宗进)一o四师、一二二师、一二四师

十军(赵锡田)三师、二十师

五十五(曹福林)二十九师、七十四师、一八一师

六十八军(刘汝珍)八十一师、一一九师、一四三师

十八军(胡琏)十一师、十八师、一一八师

八十八军(方先觉)六十二师、新编二十一师

三十八军(张耀明)十七师、五十五师、一七七师、五十三师

华中、华东(二十三个军六十二个师):

十二军(霍守义)一一一师、一一二师、新编三十六师

九十六军(陈金城)暂编十四师、暂编十五师

七十三军(韩浚)十五师、七十七师、一九三师

八军(李弥)一o三师、一六六师、荣誉一师

五十四军(阙汉骞)八师、三十六师、一九八师

五十九军(刘振三)三十八师、一八o师

七十七军(王长海)三十七师、一三二师

九十七军(王毓文)三十三师、八十二师、新编二十九师

五十一军(周毓英)一一三师、一一四师

二十六军(马励武)四十一师、四十四师、一六九师

二十八军(李良荣)五十二师、八十师、一九二师

九十八军(段霖茂)预备三十师、预备十师、一一七师

五十八(鲁道源)一八三师、新编十师、新编十一师

七军(钟纪)一七一师、一七二师

九十九军(梁汉民)六十师、九十二师、九十九师

五军(邱清泉)四十五师、九十六师、二oo师

七十四军(张灵甫)五十一师、五十七师、五十八师

二十五军(陈士章)四十师、一o八师、一四八师

六十五军(李振)一五四师、一六o师、一八七师

二十一军(刘雨卿)一四五师、一四六师、新编七师

四十九军(王铁汉)二十六师、七十五师、一o五师

一oo军(李天霞)十九师、六十三师

四十八军(苏祖馨)一三八师、一七六师

陕甘宁及川陕区(八个军二十四个师):

十七军(何文鼎)十二师、四十八师、八十四师

七十六军(廖昂)二十四师、一四四师

九十军(严明)六十一师师

三十六军(钟松)二十八师、一二三师、一六五师

二十二军(左世允)八十六师、新编十一师

十一军(马敦静)一六八师、暂编九、暂编三十一师

八十一军(马鸿宾)三十五师、暂编六十师

十四军(罗广文)十师、八十三师

另有暂不知归属的一师、二o六师、骑兵七师、骑兵九师新编一师、暂编九师

华南区(三个军九个师):

四十六军(韩炼成)一七五师、一八八师、新编十九师

六十四军(张池)一三一师、一五四师、一五六师

六十三军(张端贵)一五二师、一五三师、一八六师

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是前后两种编制并存。如第四次围剿zhongyang苏区时,第18军所属

的11师为二旅六团制,而52,59两个师则为二旅五团制,在这三个师被红军歼灭后,又

将11,14,43这三个师一分为二,分别编出67,94,97三个师,以上6个师均为三团制,再

如第1师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为4个旅12个团。但以上编制仅实行于国民党zhongyang

直辖地区与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区,有不少地方实力派的部队的编制是自成一系,如

桂系为二二制编制,军辖二师,师辖二旅,旅辖二团,川军则自行编组,混乱不堪,滇军

则是总部辖旅,旅辖二团,东北军在九一八之前为军-旅制,旅辖三团,到长城抗战后

改为军-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于rì寇谋我rì甚,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便开始整军,整

军的编制分为两种:1935年整理师编制与1936年调整师编制,打算在3-4年时间内整

编6o个甲种调整师,与6o个乙种整理师。

甲种调整师编制为师辖二个旅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辎重各

一营,特务、卫生、通讯各一连,计有13854人,马35o8匹,步枪6127支,轻机枪254挺,

重机枪75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24门,野战炮36门,但到抗战爆为止,只有2o个师

被编制为调整师,其中仅教导总队达到了该编制,其余部队为每师1万1千人,步骑枪

38oo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与迫击炮共计46门,掷弹筒43个。

乙种整理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制。师有山炮营,装备卜福斯75毫米山炮12门;战防炮

连,装备奥地利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4门;及工兵营、特务营、通讯连、骑兵连、

野战医院各一个。旅直辖部队为迫击炮连、(12o毫米炮4门)、工兵连、特务连、

通讯排、卫生队等等各一个。团有4~6门81迫击炮,营有6挺重机枪,每连一个掷弹

筒。每班一挺轻机枪,每师约1万多人。虽然编制了5o个师,但也只有部分部队达到

此标准。

大致上,在抗战爆时,国民党军共拥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dú1ì旅,骑兵9个师又6个

旅,炮兵4个旅又2o个dú1ì团,计17o余万人。到武汉战役结束后,1939年初,国民党军

又将编制一律改为军辖两至三师,师辖三团,团辖三营的三三制编制,到1944年初,国

民党军在编制上拥有正规军步骑兵124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dú1ì团,非正规

军351个游击纵队及保安团,兵力总计为65o万人。

但由于国民党军在敌后战场及豫湘桂战役中的失利,在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己下降

到了正规军12o个军,34o多个师,加上非正规军,特种兵与后勤单位等,计59o余万人,

但这是在花名册上的数字,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军一贯的吃空额,虚报人数等原因,国

民党军当时的真实数字为4oo余万人,再加上收编的近百万伪军及敌后游杂武装,总

计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约有5oo万人左右。

当时,国民党军除少数单位外,多数师只有5ooo-6ooo人,但却照8ooo-9ooo人领饷,97

军只有1万3千人,战斗兵不足7千,却虚报为有2万人,再如晋军,在抗战时期人数不

过1o万,阎锡山却按18万人向netg领饷。汤恩伯部,每军公开以15oo-2ooo人的空额

军饷上交总部,连以廉洁自许的陈诚,所属部队也准许一个连可吃三个空额。蒋介石

有鉴于此,便于抗战胜利后进行整军,到1945年底,将正规军缩编为89个军,253个步

兵师,2个骑兵军,13个骑兵师。

1946年,经国共和谈双方商定,对全**队进行整编,把原来的军整编成含有步兵旅

建制的整编师,总兵力约减少1/5,而战斗单位兵员比以前充实。从1946年3月起,

国民党军即将军队分期进行整编,其主要内容为:将集团军改编为整编军,军改为整

编师,师改为整编旅,旅将原辖的三个团改为二个团,原计划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

内战爆,陇海线以北的部队未完成整编。

我曾见到一份朱继团写的《国民党军与整编师对照表》,大体上正确,但有一些错误

的地方,

现一一列举如下:

1,国民党军在编制整编师时,并非是从1到9o一一编入,而是没有整编67、84、86、

87、89这5个师,朱继团说什么整67师准备由5军和18军各抽一个旅编成,整84师,由

吴化文部伪军新编,整86师由新1军,整87师由新6军一部+伪军编成,不对,新1军编

为整5o师,新6军编为整14师,并非把新1军和新6军拆开分编,也无将5a和18a各抽一

个旅编成整67师之事,吴化文部也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编为整84师,这几个番号均不存

在,其实,当时在国民党军中,zhongyang系部队已占有绝对优势,大体上,zhongyang军嫡系与中

央化部队约占一半,加上依附于zhongyang军的杂牌军,约占国民党军队的2/3,其他地方实

力派军队只占1/3,在国民党军内部,已无人能挑战蒋介石,而对\*\*\*武装,国民党

对其甚为轻视,认为可以在一年内击败之,而且当时国民党的财政支出有很大的赤字,

军费开支占当时国民党财政支出的大半,因此,陈诚等人拟定了一份方案,决定在剿

共战争大体结束后,将国民党军削减为5o-6o个师,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怎么可能会

再扩充军队呢?而吴化文部是伪军,当时按陈诚等人的设想,伪军先暂时编为地方保

安部队,待剿共战争大体结束后都要裁撤,而后,因剿共战局败坏,便将伪军编为暂编

各师,但因吴化文作战卖力,才编为整84师。

2,并不是47年把新建的23军改为整2师,而是将整45师改为整2师,整45师由96军编

成,96军并不是抗战最后期建立的,其前身原为东北军系统之骑兵第二军,辖暂12师、

暂14师、暂15师。在编为整编45师后,番号分别改为211旅、212旅、213旅,在潍县

战役中,师部与212旅被歼,而后将整45师改为整2师,晏子风任师长,整2师在济南战

役被歼后,又以新兵与逃脱人员重建,番号改为23军,

3,整5师已完成了改编,不是“未全部完成,很快就恢复了传统的5a番号”,但它是

在1947年改编的,之所以说它未全部完成改编,是因为:原整编师的编制为一个旅辖

二个团,但在内战中,国民党军现这种编制不利于作战,便改为旅辖三个团,因此,

在1947年改编的整编师均只改了个番号,另外,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歼后,以留在后

方的3个补充团和1个榴弹炮营重建,那3个团就是整编74师为了把二团制旅改为三团

制旅所组建的,大约到1948年初,国民党军的整编师均改为三团制旅,另外出于虚张

声势的考虑,整21师在赴台平息“二二八事件”时曾将番号改为21军。

4、榆林邓宝珊、四川刘文辉与山西方面并没有不接受老蒋整编,拒绝执行整编方

案,继续保持军的番号,刘文辉的24军已改编为整24师,榆林邓宝珊与山西方面之所

以没有改编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在陇海线以北,未完成整编。

5,当内战爆时,国民党军计有86个整编师及军,245个师及旅,其中有已被改编的为

56个整编师,147个旅,另有3o个军,98个师尚未改编,其中马步芳部骑兵第5军原定为

须裁撤部队,但却保留了下来,只是下属的骑兵师改编为了骑兵旅,而后,国民党军又

改编了12个整编师,使整编师达到68个,到1948年2月,总计国民党军有整编师及军

1o4个,整编旅及师279个。到1948年7月,国民党军又取消整编师、整编旅的番号。

恢复了军、师番号,每军以三万五千人定编,实行三三制,军辖三个师,师辖三个

团;这种编制以后一直用到内战结束。

在1925年之前,中国的军队编制除了奉系曾经用过以军-旅-团编制编组,晋系的编制

为师下辖一个旅又一个团外,其他的都是师下辖二旅四团的编制。

国民党军在黄埔建军之后,师法苏联,改行为三三制编制,即师辖三团,团辖三营,在

编制上大致一师为55oo人,在北伐的八个军中,除第七军是承袭护法军的编制,下辖

九个旅(即1旅2团,1团4营,1营3连),且只设旅部,到战时成立第*路指挥部来

统辖几个旅外,其余均为三三制编制;而后收编的各路军队也多采用三三制编制。

而到了北伐结束后,一方面蒋介石出于“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当时

的军队数已达2oo万之多,因此、决定裁军,将全国的军队裁减为5o个师。

当时的编制为废除军编制,师下辖三个旅(部分师为二个旅),旅下辖二至三个团。

而后,在193o年,又推出了所谓的“民国19年6军暂行编制表”将国民党军的编制编

为三种:1、甲种师,二旅六团制,2、乙种师、三旅六团制,3、丙种师、二旅四团

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方面都编为甲种师,另一方面又以dú1ì旅,补充旅的名义扩

编部队,基本上都成为了三旅九团的编制。如第11师最早的编成是三旅六团的编制,

番号为31、32、33旅。3个旅长分别为桂永清、殷绳祖、余仲麟。而后将33旅的旅

部撤销,编为31、32两个旅总计六个团;

而后又编了个dú1ì旅,3个旅长分别为李默庵、萧乾、李明。再如第1师,系由第1军

的第2师,22师与鲁军张克瑶33军的1个师合编而成,为三旅九团编制,当时胡宗南的

22师编为第2旅,后调整为二旅六团制时,编为第1旅,把作为杂牌的鲁军张克瑶部裁

编为两个dú1ì团,到中原大战时又扩编为dú1ì旅,在追击红军至甘肃后,又编成了1个

补充旅,此时第1师辖4个旅12个团。而嫡系各师的dú1ì旅,补充旅在1931-1934年间

又大多扩编为师。

到1932年6月,国民党又推出了“民国21年6军暂行编制表”当时准备将所有的国民

党军均编成二旅四团制的整编编制,但因为围剿红军与淞沪“一一二八抗战”之故,

只有87,88等少数几个师编为此种编制。

在1933年,国民党军根据与红军作战所得出的经验,感到以前的编制太大,在与红军

作战中很不灵活。于是又推出了“民国22年剿匪军编制”该编制分为三种,甲种为

二旅五团制,除了师辖二个旅,旅下辖二个团,师再直辖一个dú1ì团或补充团,乙种为

二旅四团制,即师辖二个旅,旅辖二个团,丙种为三团制,师不辖旅,直接辖三个团。

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是前后两种编制并存。如第四次围剿zhongyang苏区时,第18军所属

的11师为二旅六团制,而52,59两个师则为二旅五团制,在这三个师被红军歼灭后,又

将11,14,43这三个师一分为二,分别编出67,94,97三个师,以上6个师均为三团制,再

如第1师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为4个旅12个团。但以上编制仅实行于国民党zhongyang

直辖地区与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区,有不少地方实力派的部队的编制是自成一系,如

桂系为二二制编制,军辖二师,师辖二旅,旅辖二团,川军则自行编组,混乱不堪,滇军

则是总部辖旅,旅辖二团,东北军在九一八之前为军-旅制,旅辖三团,到长城抗战后

改为军-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军:国民党的军由于派系复杂(有嫡系、半嫡系、和旁系)所以大小也不尽一样,最多的时侯一个军有五六个师,统一编号之后,国民党的军通常都是二到三个师。特殊的也有一个师或四个师的。由于国民党军的各师归属不固定,经常以师为单位调归其他军管辖。军的最高长官不用说都知道叫军长。

路军:又称“路”,本是作战中临时编组的战役、战术指挥层次,一般在战后即取消。但是,国民党军在十年内战中却没有取消,而是把他作为一级正常的指挥层次保留下来,准备代替军这一层,但是由于派系复杂,也没能全部变成路军。国民党的路,从职务级别上来看,路军下辖的部队中有建制军的部队,应该是大于军的。但多数的路下辖部队只有师而没有军,这样路又相当于军。个别的路根本没有作战部队,是一个空架子,这时的级别就不好比了。在路军中,我们比较了解的有19路军抗战,国共统编时**的军队刚开始的时候是第8路军。路军的最高长官称总指挥。

军团:国民党军在抗rì战争初期使用的一种作战指挥层次,介于集团军和军之间,相当于路军,它部分代替了军的职能。启用于1937年9月,至1939年初除暂保留了刘文辉之第5军团外,其余全部取消(第5军团不久后也取消了)。必须一提的是,在第二次北伐时,国民党zhongyang军系统的部队曾使用过军团这一形式,但其编制比较大,相当于抗rì战争时期的集团军。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称军团长。

集团军:国民党军在北伐时曾使用过集团军的形式,但那时的集团军与抗rì战争时期的集团军不同。北伐时的集团军是按当时的大派系划分的,共编了四个集团军,其中第1是zhongyang军(蒋)系,第2是西北军(冯)系,第3是晋阎军(阎)系,第4是桂(李)系军。抗rì战争的集团军是介于战区和军之间的战役兵团指挥机构,一般是辖2个军(刘建绪的第1o集团军)至3个军(顾祝同的第5集团军),也有的辖1个军(蒋鼎文的第4集团军),或4个军(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还有的是辖几个师(如**的第18集团军辖3个师),集团军是抗rì战争时期作战的基本单位。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称总司令。八路军后来的正式番号为第18集团军。

说到抗rì战争,要提一下战区,

战区:国民党的战区是为了协调作战区域和作战方向国民党军的作战行动而成立的。战区的最高指挥官称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可代表最高统帅部对该战区内所有抗rì军队实施统一指挥。国民党军的战区级格是最高的了,相当于解放军的几野几野吧。朱德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是阎锡山)。

[转自铁血社区./]

到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的指挥形式又有了变动,具体如下。

逐步取消了战区和集团军,新建了五大行营和绥靖公署(相当于战区)和绥靖区(相当于集团军)。行营的最高长官称主任。绥靖公署的最高指挥官也称主任。而绥靖区的最高指挥官称为司令官。

整编军:1946年初,国民党军统帅部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拟定了1946年度**6军整编计划,准备将其1o9个军339个师分两个阶段进行统一整编,其中第一阶段安排整编84个军225个师又2个旅,第一阶段准备分三批整编完毕。国民党的军整编后称为整编师,师改称整编旅。所以我告诉大家,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到国民党军队时,如果加上整编二字了,那就不是原有的级别了。如整编军就相当于原来的集团军,而整编师相当于军(如著名的整编74师就是74军),整编旅或旅相当于原来的师。国民党的整编在外观上看,我理解有三个特点(请大家指点)。一个是没有全部整编,番号非常杂乱。所以我们区分是哪一个级别的,一定要看是不是带整编二字;第二个特点是整编前后的番号不统一,如第1军整编后称整编第1师,第2军整编后称整编第9师。我列几个军整编军前后的番号让大家参考(前边是军番号,后边是整编师番号)。

3——6、4——4、5——5、1o——3、11——18、14——1o、18——11、52——2、91——23、92——28等等。但是大多数番号前后一致,如整编74师就是74军。第三个特点就是实行时间不一致,有的改了一段,有的坚持时间较长,甚至有的整编师自已就改称军了。

整编军我就不多说了(相当于集团军)整编旅就是原来的师。**选集第四卷中分析形势时,常提到多少旅,然后加括号是师,这里的旅就是师,而提到的师加括号是军,这里的师是整编师,也就是军。

为适应大兵团机动作战的需求,国民党军在进入解放战争的第二年,相继组建了兵团。这个兵团相当于集团军或整编军,但后来兵团的实力要大于前两者。如杜聿明后来是邱清泉的第2兵团,下辖第5、第12、第7o、第74、第1oo军和新编第21旅、dú1ì骑兵旅等。廖耀湘的第9兵团和黄维的第12兵团都是挺大的。兵团的最高指挥官称司令官

[转自铁血社区./]

最后一个要提的就是某某“剿匪”总司令部,国民党用的时候对剿匪二字是不加引号的,实际是对人民解放军的污蔑,称人民解放军为匪,我们在用的时候要加上引号。这个“剿匪”总司令部相当于战区了,最高指挥官称总司令,指挥多少个兵团,没有定数。后来看“剿匪”不利,逐渐就不这样称呼了,改称长官公署了,最高指挥官就称长官。

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主力兵团序列

第一兵团:东北,郑洞国,新7军、6o军,6万人,1948年3月成立,1948年1o月在吉林长netbsp;[转自铁血社区./]

第二兵团:徐州,杜聿明(1948.6-1948.1o),邱清泉(1948.1o-1949.1),5军、12军、7o军、74军、新44师、骑兵第1旅,12万人,1948年6月成立,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第三兵团:华中,张淦,7军、整编48师,4.5万人,1947年11月成立,1949年11月在广西博白地区被歼灭

第四兵团:华北,李文,16军、35军、94军、1o1军、1o4军,1949年1月在běijīng地区投降

第五兵团:华中,李铁军,整编第3师、2o师,3万人,1947年9月成立,1947年12月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被歼灭

第六兵团:东北,孙渡(1948.1-1948.6),卢浚泉(1948.6-1948.1o),新8军、93军、184师,1o万人,1948年1月成立,1948年1o月在辽宁锦州地区被歼灭

第六兵团:徐州,李延年,39军、96军、99军,1948年11月成立,1949年9月在福建地区被歼灭

[转自铁血社区./]

第七兵团:徐州,黄伯韬,25军、44军、63军、64军、1oo军,12万人,1948年11月在江苏碾庄地区被歼灭

第八兵团:东北,周福成,53军、2o7师,1948年11月在辽宁沈阳地区被歼灭

第八兵团:徐州,刘汝明,55军、68军、96军,1948年11月成立,1949年1o月在福建厦门地区被歼灭

第九兵团:东北,廖耀湘,新3军、新6军、骑2军,7万人,1947年8月成立,1948年1o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歼灭

第九兵团:华北,石觉,13军、31军、93军,1948年11月成立,1949年1月在běijīng地区投降

第十兵团:山西,王靖国,19军、33军、43军,3万人,1948年11月成立,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

[转自铁血社区./]

第十一兵团:华北,孙兰峰,1o5军、dú1ì318师、骑5旅、骑11旅,5万人,1948年2月成立,1948年12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被歼灭

第十二兵团:华中,黄维,1o军、14军、18军、85军,12万人,1948年8月成立,1948年12月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歼灭

第十三兵团:徐州,李弥,8军、9军,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第十四兵团:华中,宋希濂,2o军、28军、65军、79军,1948年8月成立,1949年11月于川鄂湘边被歼灭

第十五兵团:罗广文

第十六兵团:徐州,孙元良,41军、47军、99军,1948年12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转自铁血社区./]

第十七兵团:华北,侯镜如,暂3军、87军,1949年1月在天津塘沽地区被歼灭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一)国民党地方武装

巡防队jǐng备队民国初,撤游击把总署,招募民兵设立义勇队,后改为巡防队,武器增加新式毛瑟枪。民国9年(192o),设立县团防局,下设jǐng备队,有人枪6o余,装备湖北造五响三八式快枪。

民团民国1o年,县城区成立保甲总局,各里设民团。民国2o年,县长柳和良招募民壮成立县保安团。民国21年,县长江白良以保卫团为基础联合北里民团成立县民团,黄乃升任团长。民国22年,嵩口王瑞宗、嵩溪林世球分别成立乡民团,各有人枪百余。

保安大队民国23年冬,改民众保卫团为县保安大队,县长兼大队长,下设3个中队,计人枪2oo余,一中队留守县城,二、三中队分驻5区。

保安中队民国24年冬,奉令缩编县保安大队为保安中队,辖2个分队,设中队长1人、分队长2人、特务长1人,计官兵68名、枪66支。一分队驻县城,二分队驻四、五区。

县壮丁总队部民国24年,成立县壮丁总队部,黄乃升任总队长,马图、林世球、罗斌、温锦童为总队副,有人枪2oo余。

保安dú1ì中队民国26年,县保安中队改为保安dú1ì中队,有官兵66名,步枪6o支,负责地方保安防范工作。

国民抗敌自卫团民国26年,成立县国民抗敌自卫团,县长兼团长。分设第一区jǐng备联防队,下窠、拔里联防队,第二、三区壮丁常备队,有队兵326名,步枪114支。

义勇壮丁常备队民国28年,国民zhèngfǔ组编义勇壮丁常备队,有队员123人,进行军事训练,以便增补战时现役兵员和担负地方防卫。民国3o年9月,奉令成立县国民兵团。团长由县长兼任,驻闽6军司令部委派专职中校副团长、尉官军事督练教官、政治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组训全县预备役国民兵,协助征集现役新兵和应急地方防卫。兵团将18~45岁队员分甲、乙两组,分期分批训练全县国民兵。当年,全县壮丁1o889名,参加各级国民兵队组织训练人数114o人。民国35年,全县壮丁8818名,参加各级国民兵队组织训练人数3948名。民国36年,全县国民兵编为8个预备队、8个乡镇队、7o个保队、724个甲级班。民国37年6月,接国民zhèngfǔ国防部命令,因训练项目雷同于民众自卫队,停止国民兵训练。

国民兵常备中队民国28年,县保安dú1ì中队改为国民兵常备中队,辖2个分队,设上尉中队长、分队长、分队副各1人,有官佐4人,队兵79名。民国29年改国民兵常备中队为保安中队。

国民兵团自卫中队民国3o年,改保安中队为保安jǐng察队。民国33年,改县保安jǐng察队为国民兵团自卫中队。次年,改为国民自卫中队,设中队长1人、分队长2人,有官兵74名。队兵由地方预备役壮丁抽调服役,有轻机枪2挺、步枪81支。

保安jǐng察中队民国36年,实施军jǐng合并,改县国民自卫中队为保安jǐng察中队,有官兵67名。同年1o月,各乡镇jǐng备班改为常备民众自卫班。

民众自卫总队民国36年,成立县民众自卫总队,县长兼总队长,jǐng察局长兼副总队长。各乡镇均建立大队长,乡镇长兼大队长,县zhèngfǔ派员到各乡镇督导组训。按全县7乡1镇编成队,分设8个乡镇队、8个保队、8个预备队,共724人、马步枪345支。同年,奉令按原乡保队改编为大队,各乡镇长兼大队长,乡镇队副兼副大队长。其中城厢镇大队8个保队,有兵力382人,官佐19人;复兴乡大队9个保队,有兵力333人,官佐21人;梦溪乡大队11个保队,有兵力465人,官佐25人。

民众自卫总团民国38年netgfǔ委任江雄生为军事科长,以“江坊自卫队”为基础,改编县自卫中队为民众自卫总团,县长陈人杰兼总团长,江雄生为副总团长,计有人枪2oo余。同年冬,陈人杰、江雄生以江坊为基地,成立“清流县流亡zhèngfǔ”,纠集地主、恶霸、散匪等武装,改编“民众自卫总团”为“**救**纵队”,计有人枪3oo余,抗拒清流县的解放。195o年又改编为闽赣zìyou军三十六纵队,盘踞江坊,四处sao乱。直至1951年3月,江雄生被其贴身侍卫击毙,匪患始平。同时期,嵩溪薯坑地霸林世球纠集流亡散匪3oo余人,组成江雄生“**救**”所属大队,盘踞嵩溪、林畲,四出掳掠,抢劫百姓,枪杀解放军和工作人员。1951年以人民解放军二六一团为主力,全民动员,开展剿匪斗争,林世球潜入阳坊母舅家觅食,被民兵捉获,落入法网。大横溪曾仰暄(横溪保长),纠集地方流氓散匪百余人,组成江雄生匪部所属第三中队,配合江雄生,四出掳掠,破坏乡村新建立的人民政权,盘踞宁化安乐圩,公然收税,抢劫圩商,1951年被人民解放军四野四三二团擒获。

罗、钟地主武装民国38年,仁里乡罗国杰、钟福寿纠集散匪地主流氓15oo余人,武器装备较先进,为国民党**纵队司令唐宗所属股匪。1949~195o年,潜藏深山林海,时而分散,时而结伙,sao扰乡村,枪杀群众和解放军战士。1951年,驻县人民解放军二六一团在全民配合下,清剿匪帮,罗国杰、钟福寿落入法网。

(二)人民武装

民国2o年net,在成立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同时,组建县游击大队,雷建辉任大队长。同年4月,以游击大队为基础建立近2oo人的清流县工农革命dú1ì团,隶属宁清归军分区,曾德高任团长,刘耀球为政委,后为宁清归军分区所属部队。

民国22年1o月,随着清流红sè区域的扩大,奉令组建县dú1ì营,兵员2oo人,营长胡xx、杨光辉。民国23年2月,dú1ì营扩编至3oo人。5月,泉上、清流、归化及其东区地域为闽赣军区第一作战分区,下辖清归泉游击队。清流在展赤卫军、少先队基础上,组建工农革命模范营,曾德高为营长。同年1o月间,县dú1ì营编入闽赣军区所属dú1ì第十七、十八团,转入游击战争。

民国38年4月,王振邦等一批清流籍**地下工作人员回到清流,展进步力量,成立“十人读书会”。同年12月,**福建省委派往永安七分区的工作人员陈建辉、王振基等由大田回到清流,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宁化432团联系,得到部分枪支弹药后,以原清流游击队为基础,成立清流县人民武装工作队,开展迎接人民解放军接管清流的准备工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狼弋民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狼弋民国
上一章下一章

国民党军的编制(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