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园陵 契 子

血园陵 契 子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已之际,公历2009年3月25日9点左右时分,一个老人,戴着斗笠,柱根檀木拐杖,另一手跨只青竹编篮,里面盛个黄褐色的陈旧陶瓮,正抖魏魏地从六通宾馆边的农居房出来,经过千年唐樟,踏上湿漉漉的南高峰石阶。

清明前后的西湖,一直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天乍暖还寒,四周群山都被雾岚围绕,无数新绿纷纷抽出嫩芽,有几颗早樱和桃树偷偷地绽开骨朵,惊奇地面对湖面清丽的涟漪,显示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人并没有感到,他还是裹着棉衣,下身是一条御冬的臃肿保暖裤,打了绑腿,脚下双旧球鞋,系上几根防滑麻绳,吃力地往上攀登。他低着头,默默地数着踏步,194级,是上山的小憩亭子,歇顶式,四梁四柱二几条,他知道。倚着新修的栏杆略作喘息,又一次把拐杖往上伸,仍然眼朝路面,一下一下咚咚的碰击石板,伴随急促的喘息声。

470档,老人停下了,他走到一旁,断垣上有几个墨黑的油漆字:“21师阵亡将士安息在此”,笔迹潦草,根本是没有练过书法人的涂鸦,且日子已久,好些都洇漫不清,在雨水和杂草的浸淫中,四脚不全地呻吟着。老人注目一会,望了望前面,有一抹红色映入,他揉了揉眼,新写的,在上去20多级的台阶旁,一个石墩上,不!不是石墩,是老式测量的标志石露出地面那部分上,竖写着三个字!老人踉跄抢上,看清了,“血园陵”方正的隶书,把从此地开始延伸的一堵垒石矮墙紧紧地连了起来。

是泪水,还是雨水,总之,老人任其流淌,一阵风袭起,把斗笠吹翻地上,银白的头发胡乱地飘散……

垒石墙的不远处,还有二个老人,一男一女,正在长满茶树的丛中在寻找什么?他们穿得比较入时,男的西装衬衫,园顶礼帽;女的羊毛裙套,肩披方巾,都是素色,各自正擎着伞,俯身张望。

天晴了,在灰白的云层间隙有几绺阳光射下,把山坳中几十株参天的松柏照耀得晶滢闪烁,生机勃勃。

老人还固执地站着,但竹篮已经搁在地上,陶瓮上蒙着的红布特别鲜艳。

三人相会了。

他们是相约前来的。

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2009年3月25日10点正,三人找到断壁内残剩的两枝龙槐、凤槐枯木前,开始设摆物品祭祀。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已己年二月十五日辰时,公历1929年3月25日10点,是民国政府修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十一师浙江阵亡将士之墓”正式奠基之日。

当年的陵园沿山坡而筑,分军官和士兵墓,里面存放的都是石瓮石瓮里有阵亡人的骨殖,因战斗残酷,牺牲的烈士就地掩埋后,现是集中安葬,故不能一人一瓮,而是几个挤在一起,这样也不显得孤单,也体现青山埋忠骨的浩然之气。原陵区内有除墓廓外,还有石柱,石亭、坊廊、忠魂碑等,相互间用卵石铺的小径相连、遍植青松翠柏,壮严肃穆,浩然长存。有数可计,陵园共里面埋葬1120个忠魂!说来也怪,正好与海拔262米的南高峰1120台阶同数,是天意巧合还是人为安排,现难以考证。

时隔80个春秋,今天,三个老人们虔诚地把陶瓮放正,拿出预先准备供品,点燃的香烛,依此膜拜。山下上来的老人年岁比已来山上的男女老人大,站在左边,紧旁是另一个老头,女的在右。没有哭泣,没有呜咽,但嘴都嘟哝着:亲人来了,与远隔海峡的小辈一起来看你们啦。

清烟缭绕,火苗窜突,当祭烧的银锭焚成灰烬后,左边老人开始系开蒙在瓮上的红布,露出黑黝黝的几根残缺焦糊的骨殖,把直挺挺站在旁边一对老人唬得掩嘴失色!

“就这些?怎么会变成这样?”

“就这些,还是我闻讯赶来抡得快,迟了都被村民当作柴火取暖了。”

是的。这是六十年代初,一个少有的严冬岁月,天灾加**把这附近富裕的天堂茶农逼入困境,肚饥冻馁,又封山育林禁止砍柴取暖,不知谁发现大跃进时破陵取石修路建舍,掘地种茶时掩埋在泥土中的尸骨竟可以烧炭取暖!

“‘三陞班’汪班主二个孪生姐妹汪筱云、汪筱芳和国民革命军21师先锋营章寅祥营长,特务连连长夏曦国四烈士的骨殖不是放在一个石瓮中,归入墓群合葬的,小时候来过,记得就在此地,也遭受了浩劫!夏曦是**员啊!”

“没错,都抢救出来,他们四人只剩下这些了。”

……

现在可作一介绍,上山的老人是某省京剧院架子花脸郝德达,原“三陞班”武生郝万春之子,年序七十又六,一生未娶,退休后来杭在翁家村租房守候残陵。这儿讲的他抢出骨殖是当年正在杭州参加艺术交流会时得知消息后火速行动,骨殖一直保存至今。

另一对男女老人是夫妇:男是原“三陞班”丑角聂乐平之子现台湾京伶名丑聂牧坤偕同妻子,“三陞班”二任班主高金义的女儿著名旦角高惠莉。当然现在都已退养,过着含饴娱孙的平静日子。

聂与高是他们的儿女在游览大陆网上看到“南高峰下烈士园”的系列文章后,通过熟人转辗联系上竟还孤独守陵的小时伙伴郝德达而特地前来扫陵的。但是,想不到记忆中宏大肃穆的陵园竟面目全匪落得如此荒凉,人间苍桑也太让人心酸无限……

不过,在这三个老人的心中,汪家姐妹,国民党员章寅祥营长,**员夏曦连长在北伐攻浙时牺牲的壮烈场面,由父辈口述,永远深刻在脑海中,她(他)们的英勇业绩彰显出中华民族傲骨,青山留史,芳名永存!

让历史回述吧……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已之际,公历2009年3月25日9点左右时分,一个老人,戴着斗笠,柱根檀木拐杖,另一手跨只青竹编篮,里面盛个黄褐色的陈旧陶瓮,正抖魏魏地从六通宾馆边的农居房出来,经过千年唐樟,踏上湿漉漉的南高峰石阶。

清明前后的西湖,一直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天乍暖还寒,四周群山都被雾岚围绕,无数新绿纷纷抽出嫩芽,有几颗早樱和桃树偷偷地绽开骨朵,惊奇地面对湖面清丽的涟漪,显示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人并没有感到,他还是裹着棉衣,下身是一条御冬的臃肿保暖裤,打了绑腿,脚下双旧球鞋,系上几根防滑麻绳,吃力地往上攀登。他低着头,默默地数着踏步,194级,是上山的小憩亭子,歇顶式,四梁四柱二几条,他知道。倚着新修的栏杆略作喘息,又一次把拐杖往上伸,仍然眼朝路面,一下一下咚咚的碰击石板,伴随急促的喘息声。

470档,老人停下了,他走到一旁,断垣上有几个墨黑的油漆字:“21师阵亡将士安息在此”,笔迹潦草,根本是没有练过书法人的涂鸦,且日子已久,好些都洇漫不清,在雨水和杂草的浸淫中,四脚不全地呻吟着。老人注目一会,望了望前面,有一抹红色映入,他揉了揉眼,新写的,在上去20多级的台阶旁,一个石墩上,不!不是石墩,是老式测量的标志石露出地面那部分上,竖写着三个字!老人踉跄抢上,看清了,“血园陵”方正的隶书,把从此地开始延伸的一堵垒石矮墙紧紧地连了起来。

是泪水,还是雨水,总之,老人任其流淌,一阵风袭起,把斗笠吹翻地上,银白的头发胡乱地飘散……

垒石墙的不远处,还有二个老人,一男一女,正在长满茶树的丛中在寻找什么?他们穿得比较入时,男的西装衬衫,园顶礼帽;女的羊毛裙套,肩披方巾,都是素色,各自正擎着伞,俯身张望。

天晴了,在灰白的云层间隙有几绺阳光射下,把山坳中几十株参天的松柏照耀得晶滢闪烁,生机勃勃。

老人还固执地站着,但竹篮已经搁在地上,陶瓮上蒙着的红布特别鲜艳。

三人相会了。

他们是相约前来的。

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2009年3月25日10点正,三人找到断壁内残剩的两枝龙槐、凤槐枯木前,开始设摆物品祭祀。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已己年二月十五日辰时,公历1929年3月25日10点,是民国政府修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十一师浙江阵亡将士之墓”正式奠基之日。

当年的陵园沿山坡而筑,分军官和士兵墓,里面存放的都是石瓮石瓮里有阵亡人的骨殖,因战斗残酷,牺牲的烈士就地掩埋后,现是集中安葬,故不能一人一瓮,而是几个挤在一起,这样也不显得孤单,也体现青山埋忠骨的浩然之气。原陵区内有除墓廓外,还有石柱,石亭、坊廊、忠魂碑等,相互间用卵石铺的小径相连、遍植青松翠柏,壮严肃穆,浩然长存。有数可计,陵园共里面埋葬1120个忠魂!说来也怪,正好与海拔262米的南高峰1120台阶同数,是天意巧合还是人为安排,现难以考证。

时隔80个春秋,今天,三个老人们虔诚地把陶瓮放正,拿出预先准备供品,点燃的香烛,依此膜拜。山下上来的老人年岁比已来山上的男女老人大,站在左边,紧旁是另一个老头,女的在右。没有哭泣,没有呜咽,但嘴都嘟哝着:亲人来了,与远隔海峡的小辈一起来看你们啦。

清烟缭绕,火苗窜突,当祭烧的银锭焚成灰烬后,左边老人开始系开蒙在瓮上的红布,露出黑黝黝的几根残缺焦糊的骨殖,把直挺挺站在旁边一对老人唬得掩嘴失色!

“就这些?怎么会变成这样?”

“就这些,还是我闻讯赶来抡得快,迟了都被村民当作柴火取暖了。”

是的。这是六十年代初,一个少有的严冬岁月,天灾加**把这附近富裕的天堂茶农逼入困境,肚饥冻馁,又封山育林禁止砍柴取暖,不知谁发现大跃进时破陵取石修路建舍,掘地种茶时掩埋在泥土中的尸骨竟可以烧炭取暖!

“‘三陞班’汪班主二个孪生姐妹汪筱云、汪筱芳和国民革命军21师先锋营章寅祥营长,特务连连长夏曦国四烈士的骨殖不是放在一个石瓮中,归入墓群合葬的,小时候来过,记得就在此地,也遭受了浩劫!夏曦是**员啊!”

“没错,都抢救出来,他们四人只剩下这些了。”

……

现在可作一介绍,上山的老人是某省京剧院架子花脸郝德达,原“三陞班”武生郝万春之子,年序七十又六,一生未娶,退休后来杭在翁家村租房守候残陵。这儿讲的他抢出骨殖是当年正在杭州参加艺术交流会时得知消息后火速行动,骨殖一直保存至今。

另一对男女老人是夫妇:男是原“三陞班”丑角聂乐平之子现台湾京伶名丑聂牧坤偕同妻子,“三陞班”二任班主高金义的女儿著名旦角高惠莉。当然现在都已退养,过着含饴娱孙的平静日子。

聂与高是他们的儿女在游览大陆网上看到“南高峰下烈士园”的系列文章后,通过熟人转辗联系上竟还孤独守陵的小时伙伴郝德达而特地前来扫陵的。但是,想不到记忆中宏大肃穆的陵园竟面目全匪落得如此荒凉,人间苍桑也太让人心酸无限……

不过,在这三个老人的心中,汪家姐妹,国民党员章寅祥营长,**员夏曦连长在北伐攻浙时牺牲的壮烈场面,由父辈口述,永远深刻在脑海中,她(他)们的英勇业绩彰显出中华民族傲骨,青山留史,芳名永存!

让历史回述吧……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已之际,公历2009年3月25日9点左右时分,一个老人,戴着斗笠,柱根檀木拐杖,另一手跨只青竹编篮,里面盛个黄褐色的陈旧陶瓮,正抖魏魏地从六通宾馆边的农居房出来,经过千年唐樟,踏上湿漉漉的南高峰石阶。

清明前后的西湖,一直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天乍暖还寒,四周群山都被雾岚围绕,无数新绿纷纷抽出嫩芽,有几颗早樱和桃树偷偷地绽开骨朵,惊奇地面对湖面清丽的涟漪,显示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老人并没有感到,他还是裹着棉衣,下身是一条御冬的臃肿保暖裤,打了绑腿,脚下双旧球鞋,系上几根防滑麻绳,吃力地往上攀登。他低着头,默默地数着踏步,194级,是上山的小憩亭子,歇顶式,四梁四柱二几条,他知道。倚着新修的栏杆略作喘息,又一次把拐杖往上伸,仍然眼朝路面,一下一下咚咚的碰击石板,伴随急促的喘息声。

470档,老人停下了,他走到一旁,断垣上有几个墨黑的油漆字:“21师阵亡将士安息在此”,笔迹潦草,根本是没有练过书法人的涂鸦,且日子已久,好些都洇漫不清,在雨水和杂草的浸淫中,四脚不全地呻吟着。老人注目一会,望了望前面,有一抹红色映入,他揉了揉眼,新写的,在上去20多级的台阶旁,一个石墩上,不!不是石墩,是老式测量的标志石露出地面那部分上,竖写着三个字!老人踉跄抢上,看清了,“血园陵”方正的隶书,把从此地开始延伸的一堵垒石矮墙紧紧地连了起来。

是泪水,还是雨水,总之,老人任其流淌,一阵风袭起,把斗笠吹翻地上,银白的头发胡乱地飘散……

垒石墙的不远处,还有二个老人,一男一女,正在长满茶树的丛中在寻找什么?他们穿得比较入时,男的西装衬衫,园顶礼帽;女的羊毛裙套,肩披方巾,都是素色,各自正擎着伞,俯身张望。

天晴了,在灰白的云层间隙有几绺阳光射下,把山坳中几十株参天的松柏照耀得晶滢闪烁,生机勃勃。

老人还固执地站着,但竹篮已经搁在地上,陶瓮上蒙着的红布特别鲜艳。

三人相会了。

他们是相约前来的。

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2009年3月25日10点正,三人找到断壁内残剩的两枝龙槐、凤槐枯木前,开始设摆物品祭祀。据相关的资料记载,已己年二月十五日辰时,公历1929年3月25日10点,是民国政府修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十一师浙江阵亡将士之墓”正式奠基之日。

当年的陵园沿山坡而筑,分军官和士兵墓,里面存放的都是石瓮石瓮里有阵亡人的骨殖,因战斗残酷,牺牲的烈士就地掩埋后,现是集中安葬,故不能一人一瓮,而是几个挤在一起,这样也不显得孤单,也体现青山埋忠骨的浩然之气。原陵区内有除墓廓外,还有石柱,石亭、坊廊、忠魂碑等,相互间用卵石铺的小径相连、遍植青松翠柏,壮严肃穆,浩然长存。有数可计,陵园共里面埋葬1120个忠魂!说来也怪,正好与海拔262米的南高峰1120台阶同数,是天意巧合还是人为安排,现难以考证。

时隔80个春秋,今天,三个老人们虔诚地把陶瓮放正,拿出预先准备供品,点燃的香烛,依此膜拜。山下上来的老人年岁比已来山上的男女老人大,站在左边,紧旁是另一个老头,女的在右。没有哭泣,没有呜咽,但嘴都嘟哝着:亲人来了,与远隔海峡的小辈一起来看你们啦。

清烟缭绕,火苗窜突,当祭烧的银锭焚成灰烬后,左边老人开始系开蒙在瓮上的红布,露出黑黝黝的几根残缺焦糊的骨殖,把直挺挺站在旁边一对老人唬得掩嘴失色!

“就这些?怎么会变成这样?”

“就这些,还是我闻讯赶来抡得快,迟了都被村民当作柴火取暖了。”

是的。这是六十年代初,一个少有的严冬岁月,天灾加**把这附近富裕的天堂茶农逼入困境,肚饥冻馁,又封山育林禁止砍柴取暖,不知谁发现大跃进时破陵取石修路建舍,掘地种茶时掩埋在泥土中的尸骨竟可以烧炭取暖!

“‘三陞班’汪班主二个孪生姐妹汪筱云、汪筱芳和国民革命军21师先锋营章寅祥营长,特务连连长夏曦国四烈士的骨殖不是放在一个石瓮中,归入墓群合葬的,小时候来过,记得就在此地,也遭受了浩劫!夏曦是**员啊!”

“没错,都抢救出来,他们四人只剩下这些了。”

……

现在可作一介绍,上山的老人是某省京剧院架子花脸郝德达,原“三陞班”武生郝万春之子,年序七十又六,一生未娶,退休后来杭在翁家村租房守候残陵。这儿讲的他抢出骨殖是当年正在杭州参加艺术交流会时得知消息后火速行动,骨殖一直保存至今。

另一对男女老人是夫妇:男是原“三陞班”丑角聂乐平之子现台湾京伶名丑聂牧坤偕同妻子,“三陞班”二任班主高金义的女儿著名旦角高惠莉。当然现在都已退养,过着含饴娱孙的平静日子。

聂与高是他们的儿女在游览大陆网上看到“南高峰下烈士园”的系列文章后,通过熟人转辗联系上竟还孤独守陵的小时伙伴郝德达而特地前来扫陵的。但是,想不到记忆中宏大肃穆的陵园竟面目全匪落得如此荒凉,人间苍桑也太让人心酸无限……

不过,在这三个老人的心中,汪家姐妹,国民党员章寅祥营长,**员夏曦连长在北伐攻浙时牺牲的壮烈场面,由父辈口述,永远深刻在脑海中,她(他)们的英勇业绩彰显出中华民族傲骨,青山留史,芳名永存!

让历史回述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血园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血园陵
上一章下一章

血园陵 契 子

%